登录

再生资源物流

百科 > 物流类型 > 再生资源物流

1.什么是再生资源物流[1]

再生资源物流是指将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废旧物资进行回收,通过分拣、加工、分解,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物品实体流动过程。

2.再生资源物流的特点[1]

(1)再生资源物流种类繁多

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于它的产生渠道多,方式复杂,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方式的多样性。企业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

①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可能产生再生资源,企业类型不同,则产生的再生资源不同;

②几乎每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工序,每个阶段的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再生资源;

③社会各行业,几乎所有人类的成果,最终都可能产生再生资源。

(2)企业再生资源的物流数量大

企业再生资源数量一般较大,不仅总量大,而且在许多再生资源的单独处理数量也较大。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消耗很大的物化劳动,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来支撑。

(3)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粗放运作

企业再生资源中除少数特别有价值外,绝大多数价值低且数量大。一般经过一次生产或消费之后,主要使用价值已耗尽,因而在纯度、精度、质量、外观等方面都不是很好,这就决定了采取粗放运作的物流方式处理企业再生资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再生资源再重新使用形成新的价值中,物流成本不至于太高。

(4)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较短

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一般都很短,这是由于企业在处理再生资源时,承受的去留费用较高。企业一般都尽可能在企业内部解决或由相关企业消化。企业再生资源的主要使用价值已丧失,新的使用价值需要承受的物流费用和研究费用等,决定了就近利用的性质,因而企业再生资源的物流路程不会太长。

3.再生资源物流的作用[2]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对于支援工农业生产,挖掘物资潜力、增加社会资源量、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节约、保护环境卫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使社会资源量相对增加

物质资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限的。资源量开发得越多,留存量也就越少。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紧张和短缺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即使是较丰富的资源,也存在一个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的数量越多,社会资源也就越丰富,这就是社会的潜在资源。

再生资源所提供的物资,在国民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我国40多年来,回收废钢铁5.36亿吨,占钢产量的47%,其中有70%用于炼钢,等于多炼出3.75亿吨钢;再生铜、铝、铅、锌300多万吨,价值120亿元以上;再生利用废纸1420万吨,节省造纸用木材5680万立方米;再生废塑料237.4万吨;再生胶产量已占生胶耗用量的1/4。工业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更高,如法国,1983年再生铜量已占精铜产量的82%;日本废塑料回收率已达48%;再生铝为原生铝的3.2倍;美国年消耗新闻纸310万吨,其中有100万吨来自废纸的再生;巴西和意大利等国每年消耗的贵金属几乎全部来自再生;日本国内无石膏原生矿,工业使用的数万吨石膏,全部来自再生的化学石膏。

和原生资源加工比较,再生资源做为原料再循环利用,物料投入总量比原生资源加入投入总量小而产出要高,这使再生资源做为原料利用有很大优势。例如,用1万吨废钢铁,可炼出9000吨好钢,可节约铁矿石2万吨,石灰石5000吨,优质煤1万吨;用1吨废杂铜可提炼电解铜860公斤,节约铜矿石160吨;利用1吨废玻璃可做出好玻璃900公斤,可生产2毫米乎板玻璃15重量箱,1斤装瓶子2000个,和利用新原料生产相比,可节约纯碱2000公斤,石英砂720公斤,长石60公斤,煤1吨,电400千瓦小时,降低成本20%。1吨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公斤,节约木材3立方米,根据美国造纸部门的估计,造1吨纸需要放倒17棵树,如果生产100万吨再生纸,则可保住1700万颗树;1吨废聚氯乙烯生产塑料制品,可节约增塑剂200—300公斤,省去全部合成工艺及所耗用的石油,氯气。

(二)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提供能源、节约能量

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可以节约能源并能开辟新能源,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例如,用废钢铁作原材料炼钢比用铁矿石炼钢,每吨大约可以节约80%的能源;用1吨废纸造新纸800kg,可节煤500kg,节电500kw/h,利用碎玻璃制造1吨成品玻璃可以节电400kw/h。总之,利用废旧物资可以节省开采矿产资源或原材料的能源消耗,又可以节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另外,在绝大多数再生资源中,都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城市垃圾中也蕴藏着许多能量,其容量达11600千焦/千克,约占煤能量的1/3,生活水乎较高的城市(如美国各大城市),生活垃圾中能量的蕴藏量更大。就一般的生活垃圾中,也含有50%—60%的可燃性物质。一些先进国家采用垃圾焚烧炉对垃圾进行处理,其燃烧热值可达8000干焦仟克左右。日本1980年全国已有28个城市利用焚烧炉发电,其发电能力达79800千瓦,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三)做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对于解决威协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有重大作用。这是由于再生资源做为生产及消费中排放的废弃物,在没有利用之前,只能消极地排放,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向水中排放废液及在陆地上堆存废渣及垃圾,是现代社会根本的环境污染源。由于排放需要费用,也是降低企业效益,影响整个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仅我国,由于“三废”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要超过500亿元。

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农业争地

工业废渣和垃圾的堆放,每年都要侵占大量土地。据估算,全世界仅垃圾的排放,每年大约毁地600万平方米,同时由于破坏了植被,减少1万亿吨氧气的生成能力。

2.污染土壤、水源及空气

工业“三废”及垃圾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例如,金属冶炼厂附近土壤,铅含量为正常值的10-40倍,铜为5—200倍,锌为5—50倍;水泥二周围往往地面上都是一薄层水泥;世界上有名的一些大水系,已不再是清洁水系了。

3.破坏了植物植被,影响人们的健康

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面积植物被污染所形成的酸雨毁掉,影响人身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水质、空气、食物的因素成了致病的重要因素,有许多病症是污染直接引起的,如重金属中毒、污染空气导致的呼吸疾病等。

废弃物的资源化,大量再生成有用原材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再生玻璃的工艺比原生制造玻璃,可减少10%—35%的空气污染;废钢铁炼钢比矿石炼铁、炼钢工艺可减少空气污染88%,水污染76%;造纸废水的循环封闭利用,可根本解决造纸黑液水对江河的污染。据美国工业部门估计,利用废物再生产,可使一些工业生产造成的空气污染减少60%—80%,水污染减少70%以上。由此可见,再生资源利用对环境的重要作用了。

(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口和就业的压力很大。再生资源利用是一个吸纳劳动力就业比重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在我国,目前大约有近千万劳动力在再生资源产业内从业。因此,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将对我国拓展城乡劳动力就业的渠道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4.再生资源物流的种类[3]

再生资源的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废汽车为代表的拆卸及破碎分选流通加工。废旧汽车再生资源的物流主要有两类不同的流通加工形式:一是拆卸,即通过拆卸将汽车上可以再利用的物质拆选下来,分别送至不同应用领域再投入新一轮的利用。二是破碎分选,即通过破碎分选方式将汽车破碎后,将不同部分区分开,分选出可用的资源,进入新的循环中去。

(2)以玻璃瓶为代表的回送物流。该物流有一个回送复用的运输系统,依靠这个运输系统,可以将用毕的玻璃瓶再回运生产企业,而不使之成为废弃物。这种回送复用的运输系统是配送运输的逆运输。在实践中,配送运输和回送复用的运输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双向配送系统。这种双向配送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回送复用运输不需要专门安排运力,只是配送回程的连带运输,因此并不增加多少投入便解决了空瓶回运问题。这种回运系乡统只适合汽车运输方式。除了瓶子外,采用这种方式的还有包装箱等。

(3)以废纸为代表的收集、集货物流。该系统有一个收集废纸的废纸收集物流系统,这种收集系统是集货系统的一种。与上述两种资源不同,废纸需要收集、集中,才能批量提供给再生产加工企业。金属加工碎屑、不复用玻璃器皿、碎废布等再生资源也采用这种物流方式。

(4)以粉煤灰为代表的联产供应物流系统。电厂排放的粉煤灰通过管道可直接输送给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使这种再生资源成为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这个物流系统既是电厂的排放系统,又是建材厂的供应系统。此外,化工石膏、冶金矿渣也采用这种物流方式。

(5)以碎玻璃为代表的复用物流。无论哪个工序产生的碎玻璃,都可回运至配料端,由于其成分与本厂所生产的玻璃成分一致,无需进行成分的化验和组成的计算,可按照一定的配料比例与混和料一起投入炉内重新熔制。陶瓷工业的泥料,冶金工业的金属块、渣,机械工业中的边角料等再生资源均可采取这种方式。

5.再生资源物流的发展趋势[4]

1.生产和流通企业是目前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基本主体

对于生产者而言,一切由产品设计、质量等问题引起的退货,在买方市场下多数商品的积压、过期等方面原因引起的退货,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品最终消费废弃物的处理等,由于逐级回溯,生产商往往承担主要责任,承受最终压力,从而成为再生资源物流问题的最关心者,并且越是大企业就越加重视再生资源物流,许多知名企业以自营、合作和外包等形式从事再生资源物流运作。流通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下游,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介或桥梁,拥有利用正向物流的网络和渠道方面的优势,特别是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可以直接回收和处理退货商品和包装废弃物,或者借助正向物流渠道把退货商品和包装废弃物沿供应链向上游转移,因此流通企业具有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优势。

2.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未来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主导力量

(1)由于再生资源物流具有分散性、混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再生资源物流的单个回流、小批量、远距离的运输是生产厂家要考虑的,同时再生资源物流资产专用性和回收利用技术要求较高,若由制造商或流通企业独家经营运作,投资风险大,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增加了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且需求响应迟缓,服务水平低,致使顾客价值下降,降低企业竞争能力,因此往往需要采取合作的方式或专业化再生资源物流公司来运作。

(2)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许多企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而把非核心领域外包给其他专业企业。一些企业把自己不擅长的非核心的再生资源物流业务外包已成为其增加竞争力重要和有效的战略

(3)大量中小企业对再生资源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及实施方面与大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独自开展再生资源物流在财力、管理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是不现实的,通过中间商代理商的方式,或委托专业物流服务商实现企业的再生资源物流服务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4)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同时为多个商家和厂家提供返品处理服务,使得再生资源物流管理的规模化效应更加突出;同时专业分工更细,集约化与效率化程度更高,拥有完备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物流运营经验和管理体系,可以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服务;也有利于采用更完善的专业物流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返品和废弃物的经济价值。

3.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是我国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新生力量

据统计,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有各类企业5000多家、循环网点16万个、循环加工厂3000余座、从业人员140多万人,六大类废旧物资年循环量已突破5000万t,年循环总值超过450亿元,全国已建立起近500个各类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形成了以废旧物资交易、超储积压物资调剂、旧货拍卖、典当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市场体系。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是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新生力量,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1)网络优势。无论是生产废料、退货产品,还是最终消费废弃物,往往来源地域的分散度较大,其回收利用需要有实体网络和网点的支持,而我国再生资源行业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回收网络系统已经深入到厂矿企业、居民小区和农村小城镇,一些大型再生资源企业已经形成了跨地区、跨不同行业的回收网点,从而为开展再生资源物流提供了网络支持。

(2)加工技术优势。再生资源物流与正向物流在功能上要求有所不同,再生资源物流除了强调运输和仓储等基础功能外,对流通加工功能的要求较高,不具有退货物品、废弃物等流通加工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很难胜任再生资源物流的任务;而再生资源企业是专门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不但从事物品储运的能力较强,而且良好的流通加工技术能力是其开展再生资源物流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3)市场优势。再生资源行业已经建立了包括旧货市场在内的市场交易体系,再生资源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对废旧物资的特点、流向、市场供求、价格走势、经营方式等方面比较熟悉,有着固定回收和销售渠道以及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再生资源物流的能力

(4)市场压力和经济动力。近年来,由于再生资源市场的开放、个人私营企业的发展以及扶持政策的变化等原因,许多再生资源企业效益低下,迫切需要围绕关联业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而再生资源深加工和再生资源物流是两个首选的领域。再生资源物流领域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开展包括退货、配送等在内的再生资源物流可能成再生资源企业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6.再生资源物流的发展对策[4]

(一)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再生资源物流企业

再生资源物流企业不同于以往的废弃物填埋场、贮存厂、回收站,而是集废弃物回收、运输、拆解、分类、恢复、加工、贮存及处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废弃物物流中心。它可以打破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为界的废弃物“块块”管理模式,建立以再生资源物流产业为“条”,地方行政政府为“块”,“条块”结合,以法律手段和经济利益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节的作用,克服废弃物各自回收、处理的技术、资金问题,进行专业化处理;行业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既促进了回收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二次资源的利用率;既顺畅了回收物资流动渠道,也建立了信息联系网络。

再生资源物流企业与单纯政府行为的废弃物处理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回收行为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进行简单的拆解、加工行为;分类、恢复不仅仅为了处理,主要目的是进行重复利用,重复进入物质资料循环系统。还有一个重要不同,再生资源物流企业是以获得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双重标准运行的,具有市场化的一切特征。因此在一定的政策体系下,可以多种经营方式运行,并最终减轻政府的负担。

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功能更像一个废弃物加工库,将各地(城镇)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量(重量、体积)、进行回收、运输,简单的拆解、加工及分类后,或储藏、或作为原材料、零件、包装物出售,最后对暂时无法利用和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置。再生资源物流企业的建立,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公益性社会机构负责再生资源物流的模式

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和消费后产生的价值较低的报废品,如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建筑垃圾等,其回收处理或者再生利用的成本较高,而其生产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不具备从事再生资源物流业务的实力,即使在政府管制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不愿实施再生资源物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委托公益性社会机构(主要是公用事业机构)或者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等来承担,同时考虑到该行业的公益性质,政府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尝试,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珠海、杭州、宁波、温州、武汉等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上海除了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外,还将建设一座生物垃圾处理厂;此外,南京还在尝试利用垃圾沼气发电。

2.生产企业联合建立再生资源物流企业的模式

在诸如废旧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家具、生产过程中报废的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等回收价值较高的废旧物品中,有些在回收之后经过简单修理就可以进入二手市场,有些经过拆解之后可以作为零件重新使用,有些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作为工业原料重新进入生产领域,因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废旧物品可以作为重要的零部件或原料来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废旧物品不经过适当处理.很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塑料橡胶制品、危险化学品、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子和电器产品等等。要对这些废旧物品回收处理需要较大的投资,而这往往是单个企业不愿或者不能负担的,在这种情况下,同行业的多家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等方式,建立

面向各合作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专门从事再生资源物流的企业。在政府管制的条件下,建立联合的再生资源物流系统。不仅可以减轻单个企业的资金压力,更具有专业优势,而且可以保证该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原料来源问题,容易实现规模经营。近来,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海尔等7家国内外手机厂商联合有关机构,在北京发起“移动电话环境保护行动”,承诺将对污染环境的手机及配件进行回收处理。或许,这会成为手机厂商联合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开始。

3.生产企业独立自建的再生资源物流企业的模式

企业自建再生资源物流的模式适合于比较广泛的回流物品,包括产品退货、维修和召回、报废品的回收处理、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等。一般来讲,需要建立独立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企业,其回流产品的数量较大,回收价值较高,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也比较严重。实施再生资源物流,不仅仅是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策略,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对生产企业来说,实施再生资源物流,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节约资源;可以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缺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解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顾客忠诚度;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用、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福特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都曾有过召回汽车的记录;2006年年初,奔驰首次在中国召回17辆汽车;2002年6月,诺基亚开展“绿色环保回收大行动”,回收废旧手机、电池及配件,在国内98个城市设置了160多个专门的回收箱,到2003年10月初已回收了3万多部废弃手机,将从上海集中运往新加坡,交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而手机电池则运往法国,进行专门处理。

4.生产企业再生资源物流外包模式

社会上有一些有远见的厂商,逐渐地认识到了废旧物品回收行业中的巨大的商机,他们会主动进入该行业,专门为生产企业提供再生资源物流服务。虽然从事该行业需要的初期投资较大。环保要求很高,初期回报率不是很高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亏损,但这是社会发展必需的公益性行业,政府也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随着产品种类数量的增加,政府的环境管制措施将越来越严格,这个行业的前景会非常广阔。在芬兰,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起家的芬兰库萨科斯基公司,专门为大量使用电子设备的客户提供全套产品再生资源物流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定产品回收计划并签订回收协议,定期到这些公司、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回收废旧物品。目前该公司每年回收处理超过1万t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占芬兰每年回收处理总量的50%左右。

(二)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的法律保障体系

再生资源物流的法律保障体系是指以法律的手段影响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使资源的分配产生倾斜,促进产业组织的变化。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实现再生资源物流,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再生资源物流产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法律形式和法律层次的综合性系统。包括《宪法》中有关环境的条款,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法律,针对特定环境保护对象,例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7部侧重防治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侧重资源环境保护的,如《水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100多件,例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规章900余项。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37项,也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截止到2000年初,我国已颁布各类环境标准400多个,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方法、基础、标准样品等在内的较完善的体系。

法律是政策在法律形式的具体落实。物流能否与废弃物管理相结合并成为真正的产业形式,首先要依赖于环境法具体制定和执行,即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1.有法可依

相对于污染防治而言,生态保护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我国目前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资源的破坏。再生资源物流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废弃物的资源化,解决资源破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阶段性的合理调整、制定资源价格、废弃物处理后产生的二次资源的价格的法律

主要涉及对国民生产、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例如煤、石油、钢铁、水、土地、海洋等资源。价格的制定可以参考一些学者提出的资产论、纳入国民经济体系等等,但一定要避免无法操作出现最终形同虚设的局面。例如对于“水资源”可根据地区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情况制定水价,不可照搬其他国家,也不可全国执行同一标准。

(2)出台鼓励发展、具有政策倾斜性质的法律

我国虽然对一些环境保护产业实行了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相应政策,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但相对于资源再利用,污染治理的现状仍是显得力不从心。制定专门的法律、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鼓励资源再利用产业的发展,以便建立相应规范的市场以及进行进一步实用的科学研究,防止重蹈以前政策超前、行动滞后的覆辙;鼓励社会资金的融入,探讨私人与政府合作形式的废弃物治理和利用途径,开辟环境保护资金的新途径,解决或缓解环境治理费用对国家财政的压力;鼓励在经营上发展多种形式,为再生资源物流真正进入市场并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严格惩罚制度

在现有环境保护相应法律体系中有惩罚和奖励条文,并在以往企业污染治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事业单位污染治理以及其他一些主体不易确认的污染治理上作用不明显;对于资源开采、利用、再生影响的评估不真实甚至根本没有,惩罚与奖励都失去意义。严格奖惩制度,正确评价损失的同时,要严格区分责任人、事件主体、执行主体以及监督机构,缺一不可。

(4)制定废弃物回收利用相应法律、法规

规范和强制废弃物回收利用,这是大部分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它不仅约束了回收机构普遍短视和单纯追求效益的行为,也刺激了废弃物再利用行业的发展,从而出现再生资源物流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废弃物回收法律法规一般包括:回收范围、种类;回收价格范围,国家对某些经济效益较差物质的优惠方法,包括回收业以及居民两方面,对废弃物生产企业的限制;对某些废弃物回收责任的确定;回收达到的效果,以及相对的奖惩。

2.执法必严

根据发达废弃物管理经验,在民众的认识很少和体系没建立起来或建立初期,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是实现废弃物管理和传播废弃物意识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严格执法包括以下几部分:

(1)制定的法律、法规要符合当前形势、未来发展趋势,可操作性强

不能一味强调与国际接轨,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所处阶段、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以及民众接受程度分阶段、分目标的逐渐完成;

(2)二是法律制定时,责、权、利三者严格分开,并赋予监督者较大的实际权利

(三)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的政策保障体系

再生资源物流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指以政府行政的手段影响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促进产业组织的变化。再生资源物流产业得以正常运行并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个重要的支柱就是政策对产业提供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支持。再生资源物流包括的行业纷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废弃物资源化,因此资源环境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就成为再生资源物流的宿命。

我国确立的可持续环境发展战略已经为环境的未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即继续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的力度;以防为主,实施全过程控制;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带动区域的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从无到有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基本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单项环境政策等不同层面和类型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空白和不完善的情况。对于废弃物资源化产生的二次资源行业有建立相应的政策,对于行业的发展政策、经济政策只是参考相应废弃物治理政策,远不能适应解决当前紧迫的资源现状和污染现状。

再生资源物流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废弃物产生、贮存、处理以及管理的政策,将废弃物当作原料发展相应产业(或者生产、消费、流通的全过程控制),制定相应的发展、经济、技术等政策,并尽快完善资源政策,理顺两者的关系,才能为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打破再生资源物流区域化的限制,走出地方保护的陷阱。

再生资源物流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转变

首先,政府的职责从废弃物政策的制定者、政策的执行者、政策的监督者三位一体中脱离出来,成为废弃物政策的监督者。确保政策能真正的落实和被执行,督促和检验废弃物治理的效果并及时向社会反馈,保证公民的知情权。

其次,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代表和被代表的关系,即政府作为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产生源——民众的代表,应以一定的形式确定,制定约束条件以保障民众有正常通畅的渠道对自己的排污行为负责,而不使政府再陷于当前这种“收不收费一样”“收取费用太低”的尴尬境地。

再次,废弃物的治理行为成为独立经营的实体行为,应有一定的政策和机制进行保障。例如政府应对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进行一定形式的投资或补贴或联合经营,保障和鼓励企业运行。

最后,政府利用一定的行政方法,鼓励企业废弃物处理变自己解决为由专门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解决的新的途径。

2.产业组织政策

为了使再生资源物流产业整体上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制定相应的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政策已成当务之急。应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再生资源物流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

(1)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政策制定的依据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调整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结构,促进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政策时,无疑要依照我国的产业政策发展纲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特征的政策。同时,也要从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现实的市场结构出发,以强有力的政策手段克服生产分散和竞争无序,促成以大企业集团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结构。

(2)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取向

①提高产业的总体规模经济性

生产分散和规模经济效益低下是阻碍再生资源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痼疾,因此,改变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绩效低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再生资源物流产业产量极其分散的局面,提高整个产业的经济规模性。

②建立健全市场规则

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市场规则,比如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等。在此,主要强调其中的市场进入与退出规则,以促进和鼓励有效竞争和有序竞争,实现规模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必须指出的是,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必须以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前提,否则厂商就会有动力去破坏市场规则,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进而损害社会福利

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业效率和服务质量

要改变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运作的落后状况,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就必须制定能够促进科技投入和鼓励引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新技术的产业政策,以提高再生资源物流运作的现代化程度和产品科技含量。

(3)建立健全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政策的建议

①完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要塑造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必须首先调整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壁垒状况。我们认为在制定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进入与退出政策时,其基本思路应该是“对进入进行管制,降低退出壁垒”。进入管制是通过控制厂商的进入行为,限制产业内现存厂商数量,避免厂商过度进入导致低效竞争的有力措施,这与提高产业经济规模的要求是一致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制定最低经济规模标准,对厂商规模进行限制,严格控制新投产企业的规模水平,从而达到控制整个行业规模水平的目的;制定各种规模的环保企业所应达到的技术水平标准,以法律的形式限制新进入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杜绝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企业进入的目的;制定特许经营权制度,国家对那些特殊的环保企业的经营权应以适当的方式(比如拍卖、招标等)有偿出让,而且取得该经营权的企业对该经营权具有转让、处置和收益的权利;制定并严格实施环保产品的标准,这一方面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环保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市场退出壁垒包括市场退出的技术性壁垒和市场退出的制度性壁垒,在西方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退出壁垒多为技术性壁垒,而我国则多为制度性壁垒。对再生资源物流企业来说,由于资产的专用性,使得正常退出面临极大的困难,因而需要对企业退出实施援助,降低退出壁垒。目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和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障碍,破除市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让市场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易进易出”、“难进易出”的壁垒组合;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厂商退出作为一种资产、产权转让交易,一般要在要素市场上完成,但长期以来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缺位,企业的退出只停留在行政性的“关、停、并、转”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保企业的退出。

②促进产业内有条件的企业实现资本集中

我国的再生资源物流企业与发达国家的相比规模还太小。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尤其是那些跨国再生资源物流公司,往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例如美国的艾利斯·查默斯公司,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在美国500家最大制造商中名列前茅。为了优化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结构,应制定和采取一些扶持和鼓励政策,通过改组、兼并、控股和参股及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几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它们在产业中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与此同时,对一些科技水平低、成本高、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其顺利退出市场,以提高环保产业总体上的资源配置效率。

③完善市场机制和健全企业的经营机制

市场的条块分割和缺乏统一有效的市场竞争规则限制了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集中,因此提高产业的绩效水平,必须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使经济资源在市场内自由流动。同时,要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竞争规则,以使市场竞争更加平等、有序。另外,长期以来,企业产权主体模糊,企业不能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决策,比如:在企业破产退出市场的问题上,本来应该是企业按照经济利益的原则自主决策的问题,但由于企业产权主体的错位,却使之变为一个公共选择的问题,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退出壁垒。当然,再生资源物流企业的机制问题不但影响到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行为,而且还影响到企业的其他决策行为,比如资产重组行为、定价行为等,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绩效水平。所以,优化我国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绩效,必须健全环保企业经营机制,明晰产权,重构多元产权主体。

3.投资政策

再生资源物流产业的企业化运行,资金是重要问题。废弃物的处理,前期基础设施的投资非常巨大,后期保障企业性运行的资本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以及产品可市场化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再生资源物流企业的运营资金成为重要问题。

(1)资金来源

再生资源物流产业中,不论是废水的治理还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前期的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设施、运输设施、贮存设备、处理设施以及设备。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道路;运输设施主要是指运输车辆、输送管道;贮存设施主要指贮存场地建设;处理设施设备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方式而不同,这些设施、设备目前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兴建。市场化要求在政策体制的前提下,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收费和其他收益。

第一,政府投入始终是解决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化运行的重要内容,作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始终对社会发展、人民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天然的责任,因此,再生资源物流前期的投入(基础设施)主要承担者自然是政府,这也是由发达国家实践了的,如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时,首先由政府进行投资,不足部分发行地方债券筹资,然后才是私人资本的不断进入。

第二,社会收费,污水处理费、固体废弃物处理费以及其他设施有偿使用费,根据“污染者付费”和“收益者负担”原则对污染物产生者和治理受益者——企业以及民众征收。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处理费缴收情况不合理的现象,一是收费偏低,二是收缴率偏低。因此政府应在这两方面下工夫,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渠道。

第三,其他收益,主要是指循环利用、产品出售、厂家补贴等。循环利用指废弃物过程中,某些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资,如包装物品、废旧钢铁等等,作为废旧物资从新进入市场所获得的收益;产品出售主要指再生资源物流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收益;厂家补贴指产生废弃物的生产厂家,在企业赢利之后有责任对废弃物的处理承担一部分费用,这部分收益在西方国家中,所占的比例不小。

(2)投资机制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践过的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贷款、筹措环境保护资金、建设—运营—移交方式、资产证券化融资、承包经营以及开发商融资等。

4.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介入产业市场的经济活动,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或干预,分为间接管制和直接管制。再生资源物流产业实行间接管制的方法,即政府依法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

再生资源物流实行政府管制主要保障企业有稳定的原材料市场、合理的产品市场以及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包括:原料质和量的保障、产品价格的确定和补贴;产品质量的监督;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等。

(四)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

再生资源物流企业涉及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技术;二是物流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第一部分,目前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研究的成熟技术很多,也经过了实践和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成熟技术在我国的移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应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对于第二部分,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备统筹管理、物流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以及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基于再生资源物流的特点和目标,对其进行统筹管理和控制,可以从以下的几条思路出发:

1.建立独立的再生资源物流处理中心

鉴于再生资源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鉴别和处理的技术要求,在企业建立起完整的逆向供应链体系之前,为节约成本,加强流通,可先成立专门的再生资源物流处理及相关信息搜集整理中心,将进入逆向流通的产品集中到处理中心统一调配,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虽然如果能使再生资源物流的处理中心与正向物流商品配送中心合二为一,共同使用仓储、运输等硬件及管理等设施,将再生资源物流与正向物流充分结合起来,看上去似乎非常理想,但一些有关的实践却并不如预料之中的成功。同时管理双向物流使一些物流经理们感觉到力不从心,结果通常是再生资源物流成为了管理中被忽略的牺牲品。现在的多数做法是使用独立的再生资源物流处理中心,或即使与配送中心使用同一设施,但保持独立的两套操作系统。建立专门的退货中心或回收物料处理机构能缩短反应的时间,对随机发生的情况,特别是退货、问题商品回收能快速反应,并为企业赢得信用,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另外,还可以由专人处理在退货或回收物料过程中的产品市场信息,使信息反馈渠道畅通。

2.从产品设计开始充分考虑再生资源物流的需要

积极地把再生资源物流中搜集到的信息运用于改善产品设计、改善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在产品设计、生产、原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回收时的需要,加快回收分解过程,降低再生资源物流管理的成本,从根本上控制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和包装材料。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再生资源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电子资料交换系统设计的资讯系统,能让制造商与销售商间共用退货资讯,为服务商提供包括品质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在内的各类营销资讯,使退货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处理完毕,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目前国内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软件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设计个性化的资讯系统连接再生资源物流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能有效地缩短处理过程,节约成本,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供管理者评估追踪产品情况。

4.采用第三方物流

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快速而成本低廉的物品回收系统是重要而又困难的,这意味着也许第三方物流由专业的配送中心或专注于废品处理和产品回收的供应商来处理可能会在此方面带来更多的效率。3M公司自1996年起就将再生资源物流外包给两家物流服务商,委托他们处理由零售商及企业用户处退回的约50000件的商品。而英国邮政最近推出了一项新的再生资源物流服务,该项服务可通过更加有效的退货管理,帮助零售商节省上百万英镑的开支,据悉,目前英国Safeway公司已经成为首家同英国邮政合作开展退货服务的零售商。英国邮政可直接在Safeway公司的网点对错投、损坏的商品或对那些撤销订单的商品进行退货管理。双方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取消Safeway公司的仓储运营、库存以及货物搬移等环节,从而为该公司带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国际物流巨头UPS、联邦快递等已经开始在我国提供再生资源物流管理服务,第三方再生资源物流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新趋势。

(五)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的环境保障体系

1.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再生资源物流企业实施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环境风险

企业在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其最高管理者必须对遵守本国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做出公开承诺,这是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既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了公开承诺,就要收集、熟悉和更新适合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从过去被动的执法而采取末端治理,转变为自觉地学法、用法,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环境行为。

(2)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ISO14000标准要求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事事都考虑到如何防止和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此外,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节约、废物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都是该标准考虑的范围。因而,通过该体系所作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不但使企业获得环境效益,而且可获得更明显的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环境意识

通过环境意识的培训,使企业员工认识到当代环境问题的严重形势;理解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的共同的责任;明确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由于人类不文明活动的结果;也增强了企业每个员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一个永续生存环境的使命感。

(4)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IS014000标准的出台是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这一标准,更多的企业已经在经济活动和贸易中提出了对ISO14001认证的要求,其效应日趋明显。实施ISO14000标准可提高企业的形象,无疑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通过IS014001认证,不但顺应国际和国内在环保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受国内外在环保方面的制约,而且可以满足当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要求,跻身于现代经济发展的浪潮而不被淘汰。此外,国内外对实施ISO14000的企业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的鼓励和优惠,会有利于企业良性和长期的发展。

2.完善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构建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从环境角度对再生资源物流系统进行规划,一旦决定开始建立再生资源物流系统就必须考虑其本身的环境影响。再生资源物流系统运作过程产生环境影响的来源主要是运输与回收品处理。

(1)运输

与正向物流系统类似,其最主要的来源是运输过程造成的污染,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环境绩效指标通常是分摊到单位重量废弃产品的燃油消耗量。

(2)回收品处理和再加工

再生资源物流系统还要考虑回收品处理和再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而对于回收品的加工处理,与正常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两个层面:①传统的生产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生产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能耗、有毒排放、垃圾产生、非化学污染排放等,这些指标对于回收品处理和再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必要的。②重用率与残余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由于再生资源物流对回收品的处理和加工的主要目的是能够重新利用废弃的回收品,所以其环境影响评价应增加重用率这一指标,这个重用率需要按照不同原材料分别计算。同时,残余物仍会有环境影响,对这些残余物要做必要的处置,处置方式由残余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所决定,处置方式的不同导致费用会有所不同。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还应包括总的处置费用。根据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整个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综合环境绩效。为企业在规划再生资源物流时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再生资源物流日常运作提供了环境绩效的监控手段。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