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
目录
1.什么是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物流信息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大量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在物流管理中,人们要寻找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来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就必须传递和处理各种与物流相关的情报,这种情报就是物流信息。它与物流过程中的订货、收货、库存管理、发货、配送及回收等职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
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信息系统与各种物流作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有效管理物流作业系统的职能。它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随时把握商品流动所带来的商品量的变化;二是提高各种有关物流业务的作业效率。
2.物流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
随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流信息的复杂化,各企业迫切要求物流信息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盛行又给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就在企业中扎下了根,并且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企业是基于以下背景才大力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
1、市场竞争加剧
在当今世界中,基本上都是买方市场,由消费者来选择购买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他们基本上有完全的决策自由。而市场上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满足消费者时刻变化着的消费需求,而这都需要快速反应的物流系统。要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在整个供应链中,环节较多,信息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企业之间沟通起来就困难得多。各环节要想自由沟通,达到信息共享,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
3、社会信息化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延伸,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网络时代,只有融入信息社会,企业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更何况,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物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行业,必然要建立属于物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
3.物流信息系统的分类
- 按管理决策的层次分类
可分为物流作业管理系统、物流协调控制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 按系统的应用对象分类
面向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零售商、中间商、供应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3PLMIS)
- 按系统采用的技术分类
单机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与合作伙伴、客户互联的系统
4.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领域的神经网络,遍布物流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物流信息系统结构可以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来考察。
从垂直方向看,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从水平方看,信息系统贯穿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等物流形式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作业环节。
5.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2、信息的存储
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3、信息的传输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4、信息的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5、信息的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6.信息系统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1. 信息系统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公共关键技术;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的特殊系统又有独特性;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为其它信息系统提供一些成功的应用模版;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相互融合。
7.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物流信息系统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可以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应用和不同子系统的划分。例如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少,可能使用的仅仅是单机系统或单功能系统,而另一些企业可能就使用功能强大的多功能系统。一般来说,一个完整、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可由作业信息处理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1、作业信息处理系统
作业信息处理系统一般有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智能运输系统等类型。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是指企业利用通讯网络(VAN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单信息交换的系统。电子订货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企业内的EOS(如 连锁经营企业各连锁分店与总部之间建立的EOS);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EOS以及零售商、批发商与生产商之间的EOS等。及时准确地处理订单是EOS的重要职能。其中的订单处理子系统为企业与客户之间接受、传递、处理订单服务。订单处理子系统是面向于整个订货周期的系统,即企业从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期间。在这一期间内,要相继完成四项重要活动:订单传递、订单处理、订货准备、订货运输。其中实物流动由前向后,信息流动由后向前。订货周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缩短了时间,都可以为其它环节争取时间或者缩短订货周期,从而保证了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因为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评价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灵敏程度,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订货周期的长短和稳定性来实现的。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商品库存的数量分析、指定货位和调整库存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典型的发货和配送系统,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发货和配送的全过程,能够快捷准确的将货物运达目的地。
2、控制信息处理系统
控制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库存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负责利用收集到的物流信息,制定出最优库存方式、库存量、库存品种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
配送系统则将商品按配送方向、配送要求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运输工具调配计划和配送路线计划等。
3、决策支持系统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LDSS)是为管理层提供的信息系统资源,是给决策过程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支持、方案选择支持。一般应用于非常规、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但是决策支持系统只是一套计算机化的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决策,但不能代替管理者决策。
8.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开发过程
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不是单项数据处理的简单组合,必须要有系统规划。因为它涉及到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高,以及现代化物流管理方法的应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项范围广、协调性强,人机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最重要的阶段,一旦有了好的系统规划,就可以按照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持续进行工作,直到系统的实现,
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基本上分为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定义管理目标。确立各级管理的统一目标,局部目标要服从总体目标。
第二步,定义管理功能,确定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和决策。
第三步,定义数据分类。在定义管理功能的基础上,把数据按支持一个或多个管理功能分类。
第四步,定义信息结构。确定信息系统各个部分及其相互数据之间的关系,导出各个独立性较强的模块,确定模块实现的优先关系,即划分子系统。
有了系统规划以后,还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分析。主要对现行系统和管理方法以及信息流程等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给出有关的调研图表,提出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以及达到此目标的可能性。
2、系统逻辑设计。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构造出物流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对各种模型进行选优,确定出最终的方案。
3、系统的物理设计。以逻辑模型为框架,利用各种编程方法,实现逻辑模型中的各个功能块,如确定并实现系统的输入、输出、存储及处理方法。此阶段的重要工作是程序设计。
4、系统实施。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单独调试和联合调试,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
5、系统维护与评价。在信息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根据现场要求与变化,对系统做一些必要的修改,进一步完善系统,最后和用户一起对系统的功能、效益做出评价。
9.企业如何选择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有相当多的价值蕴涵在物流运作之中,如:仓储管理水平、物流生产效率、物流服务水平(维护客户诚信度)、运输成本、劳动力生产率等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很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对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面临越来越严酷的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不是盲目追踪高新技术,而是充分认清某项新技术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所带来的价值,从而优化物流运营水平。认清价值、分步决策、快速实施、及时调整是最有效的战略之一。
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流程)与企业综合价值链之间的关系是什麽?尽管我们的多数物流管理者很清楚物流管理水平与企业经营优劣有直接关系,但仅从直觉上认知这种联系对分析物流价值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由于沿袭下来的传统管理体制,物流环节运作是相当独立的,例如,独立仓库的负责人最关心仓储空间的利用率和物品入出库的效率,他们会提议公司投资最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能够提高仓储运营效率40(举例)等等好处,很少给出这项投入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战略产生的影响。
国外权威物流管理机构的调查显示,一个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通常占企业销售收入的7-6,占企业净增产值的0-35,显然,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物流运营的可变成本是物流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通过采纳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物流成本。这些可变成本包括:物流工作单执行(配送)的劳动力成本、库存保有成本、运输开销、配送网络的费用等等。以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为代表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明显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配件供应商为汽车厂提供配件,为保证及时供货,供应商在汽车厂仓库存放一定量的配件库存,配件从生产厂到汽车厂仓库运输的标准时间是3天。一个运输商提供96的运输可靠性,收费为单价元,另一个运输商提供98的运输可靠性,收费为单价3元。你会选择哪一家运输商?从运输成本看,当然要用一个,可靠性不足可以用安全库存量拟补,但是安全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库存保有成本,因此,不能简单的作出决策。
所以,物流信息系统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这个企业,不能盲目地跟风,觉得这个企业用了这个系统挺好的,我们也用,这样是万万不可的。聘请一些信誉好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机构,通过了解企业物流现状及物流行业的最佳运作模式,提出企业物流战略或改进措施,同时能够用业务和财务语言同企业的高层经理交流,以获得投资支持。
事实上,物流对企业经营业绩有很强的杠杆作用,例如:就企业利润而言,在物流环节每节省一块钱成本,相当于在销售环节多卖十块钱产品,这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显得尤其重要。又如:就销售收入而言,在物流环节借助信息系统将供货服务水平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销售收入百分之多少等等。
10.中国物流信息化产业现状[1]
- 一、 产业现状: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统功能欠完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数据对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A:有信息系统39%B:无信息系统6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
A:仓储工作管理38% B:库存管理31% C:运输管理27% D:财务管理38% E:其它30%
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来看,涉及了物流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说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A:远程通信功能26% B:业务管理37% C:查询功能34% D:决策分析17%
从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角度来看,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
物流企业的运营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跨地域发展,必然要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面对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已经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行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努力。
- 二、 发展趋势: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标准化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在国际间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 三、 技术革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是物流观念和物流产业形成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演绎的过程。传统物流活动早已经是实际存在的,但是传统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的;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流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来进行,而且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物流活动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即通过供应商产生需求信息之后在要求物流供应商来完成。这种情况下物流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由于技术的障碍,是非常缓慢的,而且是滞后于许多管理活动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的突破,并开始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物流管理活动中之后,导致了物流活动发生很多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由于这些采集技术、传播技术还有处理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物流环节上,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够很透明的看到这些信息,同时根据这些进行必要的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这个时候信息的共享超越了企业的边界,超越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的边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过程或者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而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实际上是跟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认识,过去的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观念,到现在,因为它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出现以后,物流观念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观念,而是成为一个产业的观念或者一种新型的现代的观念。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物流活动或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物流活动实际上是生产者生产出一个产品以后,要求物流供应商或者其他的服务部门按照他的要求经过几个中间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按照西方许多市场专家的观点,它是一种推式的方法来运行,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进入到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现在,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呢,是一种市场竞争性的经济,而且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不是围绕生产者来进行,而是围绕着消费者进行。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消费者,他所产生的需求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共享以后传达到生产者和流通者手中,那么它们要围绕着市场的信息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首先表现为物流活动从一个被动的载体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载体,他要根据市场的物流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库存,来合理的调配资源,来保证市场的供应。所以,从这个运行的方式上,首先表现在他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经济活动整个流通过程的组织者,从一个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状态。这是第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二个特征是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后,由于有了完全的信息,以及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以后,过去的物流活动从一个局部的环节变成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系统化的活动,就是说他从过去分散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或者如某些专家认为的全程化的活动。第三个特点就是过去我们始终认为物流活动是一个黑暗的大陆,这种黑暗恰恰是在于我们没法充分掌握很多信息,所以这种黑暗大家没法把握他内在的合理的要求,没法提高它的效率。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整个供应链所有参与者,共同享用信息,采用这种共享机制以后,实际上使得整个物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管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合理的进行分工和市场定位,来进行规范化的运作。物流运行的透明化、信息化和主动化是信息技术发达以后物流运行的主要特征。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以后,很多新型的物流企业出现。比如大家经常谈论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五方物流企业。事实上,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五方物流企业是专门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企业。这种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我想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组织的这样一种影响,我们把这种逐渐升级的过程概括为,一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这是在80年代以前的组织特征,到80、90年代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我们把他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就是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一种就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就是大家很关注的供应链的管理者。作为供应链管理者的这种物流企业的出现。所以,物流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物流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物流组织的发展和创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信息技术发展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物流的竞争主体开始转到物流企业之间,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第四方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代替了原来工商企业之间在物流环节上的竞争。这是从竞争的主体上来看。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环节上、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这样一些单独的环节上,那么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大家经常说的供应链的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所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又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我们觉得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这就是信息技术影响着物流领域竞争手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