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工业地理学

百科 > 经济学分支学科 > 工业地理学

1.什么是工业地理学[1]

  工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工业生产的分布特征、空间组织和空间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工业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寻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活动在一定地域发展环境下的空间分布特征、演进规律以及相关要素的影响与作用,为工业生产活动的有效空间组合及合理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规划依据。

  以描述和分析各国各地区工业分布状况和演变过程为特征的工业地理学早在19 世纪末就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萌芽,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部门的空间组织模式,包括工业布局的一般性规律、部门工业空间组织、区域工业空间组织等;②影响工业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等。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工业区位的形成要素不断向前推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分离到融合,从外生到内生,从全球化到地方化。对工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深刻认识新时期产业区位的形成机制,对指导我国工业布局实践,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有:①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性。研究自然、经济、技术及其他社会因素在工业布局中的作用;工业的集中与分散;工业区(工业综合体)的形成与类型;工业系统的层次体系;世界工业结构与布局动态及其诸影响因素在工业变化中的作用;工业化非工业化过程同城市化与非城市化、技术变化以及集中化与边缘化过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工业布局经济效果的衡量标准等;②部门工业布局。根据各工业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与经济发展需要,研究其布局同原料、能源来源与产品消费区分布的关系,同交通网、依托城市及劳动力来源和科技中心的关系,该部门的专业性基地布局原则与发展规划;③区域工业布局

  研究不同地域范围的工业综合布局,包括工业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工业分布的演变与现状特征和工业基地、工业中心的形成,地区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工业体系的演变趋势等。中国对工业地理学的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研究内容涉及工业布局的原则与方针,自然因素在工业布局中的作用,工业地域综合体,运输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工业布局技术经济论证钢铁能源化工、轻工等部门的布局规律及其因素分析,工业与城市及工矿区形成发展的关系等。工业地理学的主要从历史观点和技术经济角度,研究工业布局的一般性规律,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如人口、文化、国防等)在工业布局中的作用和后果;研究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工业的地域组合的类型、特点和结构业的地域组合的类型、特点和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工业系统的等级体系和演变;研究衡量工业布局经济效果的标准。在部门工业布局方面,对每个工业部门根据其技术经济特点和国民经济需要,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分析原料与能源的地理分布和消费区的分布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交通运输、专业化和协作及其他自然、经济因素的影响,研究该工业部门的分布特点、发展方向和合理布局问题,以及研究部门的区划和类型划分问题。其中冶金、燃料动力、化工和轻工四个部门,由于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较大,同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关系更为密切,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重点。在区域工业布局方面,按照大洲、国家类型或集团、国家、国内经济区域以及行政区的范围进行区域工业布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工业分布的演变和现状特征以及各级地域工业综合体的形成;地区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区际联系;地区工业结构及演变趋势。

3.工业地理学的理论发展[1]

4.工业地理学的实证研究[1]

  在“文化、制度转向”的大背景下,工业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学界在对于影响制造业空间分布因素的探讨中引入了网络、嵌入、社会资本、学习创新、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角度,对工业空间重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