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经济发展

百科 > 经济术语 > 经济发展

1.什么是经济发展[1]

  经济发展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经济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

2.经济发展的内容[2]

  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等的深刻变化;

  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漂,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幽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变化。

3.经济发展的内容[3]

  (一)丹尼斯·古里特(Denis Goulot)的三大目标说

  古里特在他其著作《痛苦的选择:一个新的发展理论观》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发展三大目标学说,他认为无论任何时代,个人和国家都要追求下列三个经济发展目标:

  (1)维持生存(Life-sustenance)的目标。

  经济发展必须提高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能力,这一目标与世界银行在70年代提出的基本需要发展战略(basic needs approach)有关。它要求增加诸如食品、住房衣服、卫生保健设施等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物品量,扩大其分配范围,使人们摆脱原始的贫困并满足其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

  (2)自重(Self-esteem)的目标。

  自重就是国家或个人感到自己有价值、生重自爱,而不是感到被别国或他人当作工具来使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求提供较高的收入,还必须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较好的教育,较大地注意文化和人类的价值,这些条件不仅将会改善物质生活,而且也会使个人和国家产生较深的自重感。

  (3)自由(Freedom)的目标。

  古里特所说的自由不是从政治思想的意义加以理解的,而是指解除了物质条件、无知、体制、宗教信仰等限制而产生的一种自由。自由的目标就是要把个人和国家从他人和别国的奴役、依赖、无知和社会罪恶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个人和国家有更多的选择自由、更广阔的选择范围,能够决定自身的命运和行动。

  古里特、托达罗和A·P·瑟尔沃尔(A·P·Thirlwall)等人认为,上述三个目标是经济发展的三个核心内容或三个组成部分,是构成美好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因而应当成为理解经济发展含义的基础,也应当从上述三个目标是否实现的程度来判定一国经济发展的状态。

  (二)艾玛·阿德尔曼的“摆脱贫穷”说

  阿德尔曼认为,“根据道德观念,每个国家的发展政策的适当的长期目标,必须是不断地解除体制的障碍,以便完全发挥其国民的潜力。所以,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双重意义的:要提供达到这些目的的物质基础,还要建立经济条件以便解除对自我成长(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称心如意的工作、社会地位、安全、自我表现以及才华)的其他种种障碍,”他将这一发展目标“称之为摆脱贫穷”,摆脱贫穷在经济意义上着重于消除物质方面的贫困,在非经济意义上着重消除社会、政治及精神等方面的贫困,而且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阿德尔曼认为,摆脱贫穷这一目标是否能实现,完全取决于全体居民中最贫困阶层的福利是否提高,只是贫困阶层的收入份额增长了,即使暂时放弃国民收入的增长也不足惜。所以,摆脱贫穷这一目标不仅涉及到公平,而且重重要的是创造收入分配公平得到不断改善的条件。为了提高公平度,有可能需要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暂时的牺牲,也需要有重大的社会、政治以及制度的变化。摆脱贫穷这个目标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首要目的不仅是帮助穷人达到相当高的生活水平,且还要在经济及其他方面创造条件,使穷人及其子女继续得到自我成长的机会。

  阿德尔曼主张,为实现摆脱贫穷这一目标,应该进行制度改革,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些公平的措施,推动经济增长,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目标本身,而是使穷人永享福利的手段。他因此批评了某些发展经济学家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而忽视公平的倾向。

  除了上述两个目标学说以外,会盛顿大学教授布鲁斯·赫里克(Bruce Herrick)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在其合著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指出,如果不得不将众多的发展目标归纳成几个易于表述的目标,那么它至少包括三个:“产出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群众贫困的减少。”因为经济发展意味着某些基本经济结构的变化,即国内需求和生产构成、劳动力产业和职业构成、对外贸易和金融构成等的变化,一个发达的经济不只是传统的放射性扩展,而是包涵着质变,要求经济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变化。

  如前所述,西方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个阶段之后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强调经济发展要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分配不均这三个问题,有些人主张要从个角度来重新定义经济发展,主张用这三个问题缓和的程度来测度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那么,如何评价上述的几种经济发展目标学说呢?如何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呢?要回答这两问题应当以下述几个观点为基础:

  其一,经济发展的目标可以是多元和多得性,如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大目标中有小目标,如政治目标可以具体划分为各种小目标。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得以发展的前提,因而经济发展事实上总是被人们实现多种的工具。

  其二,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具有历史的特色,即处于不同的历史阶经济发展论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会各有其适应不同需要的经济发展目标。客观的历史条件发生不了变化,人们应该而且必然会随之重新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发展的目标总是打上了统治阶级意愿的烙印,是统治阶段愿望的具体表现。以此而论,任何经济发展的目标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不可能存在超越历史、超越国度而普遍适用的永恒的经济发展目标。

  其三,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同一性。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发展经济的目的之一就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各个时代的统治阶段为了维持统治,也必须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历史条件和国际地位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也会有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当前,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维持生存,实现自重,取得自由(即古里特的三大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有着突出的意义,是它们共同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历史传统、国土大小、人口多少、所有制结构、政治制度、对外依附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它们原有的社会经济形态相似,都曾有过受人奴役和剥削的历史,所处的国际环境又无多大差异,特别是都有下列共同的经济特征:生活水平低,贫困严重;人口众多,失业队伍庞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的比重大,工业规模小;出口产品单一,以农产品为主,在国际效中处于队附的、受人支配的地位。此外,许多国家收入分配悬殊的。故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对内克服贫困,减少失业量,增加收入分配的平均度,完成经济结构的改造和现代化;对外争取独立自主的发展,摆脱依附.地位,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发展所应当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上所介绍的几种目标学说都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实际需要,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四,经济发展的目标既然具有历史的阶段性,因而就有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目标这分;从其性质而言,经济发展的目标可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有主、次之分,可分为主要目标、次要目标等。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和多重性的,这些多元和多重性的目标可以构成一个有机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可由许多了系统、孙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从不同的参照系来看,系统间存在着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手段会变成目标,目标又会变成手段。如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消灭贫困三者之间,经济结构变化是实现经济增长这个目标的手段,但从经济增长与消除贫困这两目标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又是达到消除贫困这个目标的手段。因此,各国在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时,要注意安排各种目标的先后顺序,使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以一定和价值判断

  最后,在此有必要加以强调的,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value—Judgement)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目标的性质和内容主要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尤其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面后者又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社会价值观念也就不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因而必然会不同(当然,在一些次要目标上又有同一性)。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两个社会中的官方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截然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发展的主要和首要目标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满足资本家的贪欲,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主要有为了满足人们日前增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出绪论说,各个不同性质的国家都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制度各异的当今世界,不存在适合所有国家的发展目标系统。

  综上所述,结论是:经济发展从本质而言是指经济生活的积极上升运动,主要是指物质产品生产能力的增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则是指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它的确立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主要是规范分析的任务。故尽管经济发展的目标会规范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和速度等,但经济发展与其目标是两种异质的现象,经济发展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现象,而经济发展的目标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对经济发展所应达到的社会效果的主观期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我不同意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发展的定义,不赞同从经济发展目标的角度来规定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也不同意经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作为标准来测度经济发展的水平。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就会如此:

  第一,生产增长了,但实际是经济上的虚耗,产值增加,但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出现大量的废品次品,不为消费者接受,或者产品虽具有一定质量,但缺少需求,不能实现其价值。

  第二,生产在某些方面的增长,从微观、局部、短期看似有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宏观、全局、长期看却带来不良的,甚至是很不好的社会效果,如有害人民健康,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等。

  第三,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城乡对立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日益激化。

  第四,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并无改进,甚至更加畸轻畸重。

  第五,为了追求高增长速度,不考虑人民的承能力,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计社会代价,结果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倒退。

  上述情况的出现,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

  因此,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必须启动经济增长,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但是,如果政策失误或机制上存在缺陷,则完全有可能不能实现持续、稳定而又协调发展的理想目标。决不能认为,只要有经济增长,只要有大规模投资,生产结构就会自然而然地趋于合理,生产模式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现代化且又适合本国国情,广大人民的福利自然而然地逐步得到提高,分配状况自然而然地走向公平,文化教育和卫生健康条件自然而然地日益改进,自然环境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保护,生态平衡自然而然地得到保持。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