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企业财务目标

百科 > 财务目标 > 企业财务目标

1.企业财务目标概述

所谓企业财务目标,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应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目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明确企业的目标对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每个企业都需要一致的财务目标。当你来回权衡着努力确定商业模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合适关系时,你已经进入了基于现实的姿态,来调整制订你的财务目标。财务目标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3年期内的准确性,而是为了帮你认识到,你所观察到的外部环境中的变化,以及内部活动方面的大部分变化,都会产生一种后果,是必须在财务方面体现的。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原则来进行指导,大多数人都不会将外部现实与内部活动联系起来。

在许多情况下,财务目标都是在真空中制订的,不过是数字游戏,人们思考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如何面对企业的真实环境。人们常常为别人的命令所驱使:金融市场首席执行官或分部负责人决定着应该是什么目标。常见的情形是—我们已经目睹过很多次—首席执行官希望他的公司能够跻身标准普尔500(S & P 500)强中每股收益增长幅度前1/4的位置。他注意到,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用—比如说—低于12%的轰动性年增长率进入那个层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他所在行业的平均数,但这无所谓。他要求他的班子开发一种大胆的战略,能够让他的公司达到那个高度。于是他们接令而去,执行着极有可能带领大家走向失败的号令。有时,不实事求是的是领导者本人。驱使他的可能是他的执拗狂妄,或者是一种令人赞赏的(如果不是误导型)拼命三郎心态;而且他也许会取得成功,也许不会成功。无论是哪种情形,关键问题在于,他在冒不必要的风险,因为他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没有以对现实世界的深入了解为基础。

对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使你能够实事求是地确定适当的财务目标。假设某个部门的领导班子热中于某个战略构想,相信他们因此能取得每年8%的收入增长。而部门的负责人通过自己的分析了解到,全行业最近的增长率只有3%。她对这一战略设想进行了追根究底的分析,并拿它对比她所看到的商务环境趋势,以及她的部门的经营和人员能力。最后,她意识到自己拥有的综合资源又可能产生预想的结果。除非她的团队能够提出一个崭新的构想,开发出与其他人迥然不同的产品,这一战略设想才有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行得通。

你为自己的企业设定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很少会有人为所有目标设定很高的标准—至少不会长期如此。通常情况下,你不得不做出让步。比如,如果你希望取得更高的利润,你也许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增长率或者资产密集度。如果你希望投资于扩建,但又担心你的资本结构问题—也许你已经背负了大量的债务—那么你会把现金流当作头等大事。

2.企业财务目标的类型

当前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观点关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创造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企业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最早要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企业规模都很小,业主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他们的直接动机就是增加利润.再使利润转化为资本,从而利润最大化被作为企业财务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实有一定道理。在微观上,利润赚得越多,表明企业资金利用效果越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竞争实力越雄厚。在宏观上,利润代表剩余产品的多少,企业利润赚得越多,剩余产品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以利润最大化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极大化,利润的多少决定了资本的流动方向,为追逐利润,资本只会流向利润最大的行业和企业。但利润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陷,它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没有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利润的最大化不代表利润率最大化,追逐高额利润,可能会牺牲大量的经济资源,给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的决策行为短期化,因而利润最大化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不同期间之间进行对比。利润最大化也难以协调企业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经营者的收益往往与经营业绩挂钩,为了追求经营绩效,在未达到指定的目标时.他们可能会挖空心思在账面上做手脚,虚增收入和利润,蒙骗社会公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每股收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资本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反映了所得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上世纪6O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每股资本收益最大化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目标。但是每股资本收益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投入资本以及股东获取利润的时间性和持续性,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而且它只考虑股份制企业,没有考虑非股份制企业。

3.股东权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股东权益通过股票的市价来反映,所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也就是追求股票市价最大化。这种观点以美国为代表。在美国,企业股东以个人居多.他们不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职业经理的报酬也与股价直接相关,因此.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股东权益也是股票市价的充分体现。因此,股东权益最大化理所当然成为他们的财务目标。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国家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外部环境.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没有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4.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的价值总额来代表,当公司股票市场的价格达到最高时,就说明了公司实现了财富最大化目标,也意味着股东的财富实现了最大化。这一观点起源于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完善、证券业蓬勃兴起的美国。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能激励企业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情况,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高,进而使股东财富最大,因此,这一目标比前三种目标更具综合性。但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对上市公司而言,其财富虽然可以通过股票的价格变动来反映,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唯一的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价格的高低不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的大小,这样,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所把握。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难以兼顾其他财务关系人的利益。由于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财富最终都归所有者,而企业的财务关系人,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公众等.无论何种关系人都要享有企业财富的分配权.这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会发生矛盾。

5.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企业稳定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企业的价值除了企业存量资产的重置价值外.还包括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价值无形资产价值以及企业目前及未来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追求的是企业资产的价值,各种资产的投入回报又来源于对资产最有效的配置和最合理的运用,它要求的理财对象是企业的总资产,财务目标主体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而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利益指向是企业价值,体现了利益相关者所有签约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关心的目标是如何“做大蛋糕”而不是如何“分配蛋糕”。在西方国家基本上否定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后,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且已被许多企业所接受。

3.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1.选择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是企业的所有者。

现代企业股东主要包括国家、企业法人等大股东和个人中小股东。企业法人等大股东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主要通过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以投票表决的形式进行。中小股东远离股东大会,但他们往往会联合大股东以其他形式,如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式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监督。

二是企业的债权人。

债权人为了达到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目的,除了寻求法律保护外,更多的是在合同上规定借款的用途,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

三是企业经营者和员工。

企业的经营者直接行使经营权,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财务事项决策和管理:企业的员工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财富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政府。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公众利益的法律,如《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合同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和有关产品质量的法规等。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服务。理应分享企业的收益,即要求企业依法纳税。

五是大客户

供应商。他们为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资本”,企业不能漠视他们的利益,确定财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大客户和供应商的利益。

2.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通过对上述影响我国财务目标制定的利害关系人因素的分析,考虑到“利润最大化”、“每股权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都存在着不足.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考虑各利益集团的权益.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存在很大差异。传统企业的股东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也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全部税后收益。企业职工、债权人以及政府所承担的风险比现代企业要小得多。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低,一般不超过50%。而现代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超过80%。巨额负债使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实际上他们与股东承担着共同的风险。传统思路考虑财务目标时更多考虑股东利益,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但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构成的经济组织。不仅股东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而且职工、债权人、政府和相关利益者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因此,企业不能强调某一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伤害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能将企业财务目标仅仅归结为某一利害关系人的目标。另外,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资本市场必须是有效的,因为只有当资本市场是有效的,企业活动与证券价格之间才有联系。

目前我国股份制企业还不具有普遍性,上市公司的比例还较小,证券市场还不完善.投机的气氛浓厚,庄家炒作现象严重,现有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弱势状态,因此,将企业的财务目标定位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加恰当,更具有现实意义。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评价。

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协调各相关者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股东的利益。

现代企业是多元化的企业,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一般职工都有着自身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均衡体制。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在发展中考虑问题.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都会增加,同时,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利益的满足又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在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下,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良性环循。使得股东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企业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产权还未完全理顺,其发展具有独特复杂的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更应强调职工的利益和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真正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符合我国当前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目前的产权结构具有多元化、分散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将成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紧密相连的一员.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休戚相关,这也是产权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它要求企业必须兼顾产权主体和其它关系人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旨在把体现企业整个经营成果价值的蛋糕做大,以保证利益关系人各方应得的份额,做到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各方利益的最优化,符合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

四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等目标,都会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会增加风险,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再只强调企业当前的微观利益,更注重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协调一致,更讲究企业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更注重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保持企业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均优于其它财务管理目标。尽管目前该目标还未被所有企业认同和采纳,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最终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