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成本控制
1.什么是绝对成本控制
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必须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即开源节流。绝对成本控制,是控制支出,降低消耗,属于节流方面。
2.绝对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1]
①按照先进企业的成本水平,作为本企业成本指标,实行成本绝对额层层控制;
②企业把成本指标交给职工学握,成本耗费高,可分配的利益就少,收入就少;成本耗费低,可分配的利益就多,收入就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在成本的绝对数内互相转化,此消彼涨;
③将各项收入全部列入成本,实行两级分配,第一级分配按企业经济效益确定,第二级分配按职工贡献确定;
⑤处室实行最低经费限额包干制;
⑥技术干部实行骋请制,按照能力和贡献发放聘金;
⑦用“成本券”作为核算手段,厂内各单位经济往来,按成本价格结算;
⑧绝对成本控制不是长期固定在一个水平上,而要逐步升级,由本地区先进水平逐步上升为全国或国际先进水平;
⑨技术改造项目使成本降低部分,属于企业和社会所有。
3.绝对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1)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
- 理想标准:是指在最理想、最有利的作业情况下,达到最优水平的成本指标。
- 过去业绩标准:依据以前各期成本实际水平制定的标准。
- 良好业绩标准(正常标准):它是在目前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尽力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损失、耗费的情况下所应达到的水平。
(2)弹性预算(企业在不能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利用)按照一系列不同业务量水平所应开支的费用和利润水平编制不同的预算。
4.绝对成本控制的实施条件[1]
1.就劳动者而育,绝对成本按削法要求,把社会产品的成本,从产品的价值中分商出来(它的分离方法略),把届十社会集巾使用的部分事先在价值巾扣除。暂时地、有条件地割断物化劳动消耗降低的效益同剩余产品之间的联系,然后把物化劳动消耗降低的效益,通过增6lJ活劳动价值,有条例:地转化为积累,这样就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归劳动考自己消费的部分价值两部分合计起来的绝对值交给劳动者自己去华握、控制,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态度、能力、水平,物化劳动消耗降低,则要求劳动者的水平高,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否则,物化劳动消耗抵减活劳动价值,劳动者收入则减少。由这两种消耗的互相转化来决定劳动者的分配,转化的结果就最客观地反映出工人付出劳动的质和量,这在生产关系中是—项亚太变单,它能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耶实证明,它的确蕴藏善巨大的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当然,运用这一理论发展生产,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经济基础和分配政策。
2.就生产工具而言,生产英系彤响生产工具(包括机器和自然力的运用)的变革和在生产巾大规模地运用。工具的变华固然离不开经验的积累祁科学的发展,但所有这些都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要充分发挥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还必须及时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如工税技术人贝的切身利益问题,技术改造的投资问题和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生活保障等问题的合理解决,使生产关系有力地促进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进、革新和推广。
3.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的结合来说,只有借助于科学的劳动组织,如劳动者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经过自己自由选择,经过考核,择其优者任用,使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者尽可能理想地结合起来,形成尽可能大的生产力,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产品。
此外,由于当今工业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扮的不断涌现和更新,因此,对运用现有积累和企业现有资本加速投资的回收,促进技术进步的速度问题也是绝对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条件之一。
5.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的区别
a.绝对成本控制仅限于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相对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b.绝对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而相对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c.绝对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而相对应包括准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
d.绝对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相对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
6.绝对成本控制实施的现实意义[1]
1.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V和C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生产三要素的总和,V在这三要素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只有利用这一因素,自然世界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变革。因此,以往那种V值固定不变的、按潜在能力分配劳动报酬的分配关系就限制了V本身所具有的活跃的革命特性,V所代表的生产要素缺乏这一特性,生产活动自然缺乏原动力,从而形成生产力发展的阻滞。相反,绝对成本控制法下,在商品的价值(w)中事先扣除劳动者为社会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然后将成本(C+V)交给劳动者,使他们在生产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生产,在生产的结果中去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这样就调动了劳动者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实效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也就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企业资本积累相职工个人收入同步增长。过去,每增加一次工资,产品成本部有一次不同程度的上升。对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而言,国家根据劳动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个去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生产资料的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又导致消耗品成本中的C也在增加。C和V增加的结果,在W不变的情况下,将等于W-C-V=m,其直接后果是抵消了国家的收入,出现以国家收入下降抵偿工资增加给成本带来压力的局面。但是,采用绝对成本控制法时,在技术上,按照先进企业的成本水平确定C+V之和,不考虑浪费因素,不承认经营管理中因组织和管理失误的不必要开支。然后将这个劳动消耗值(C+V)——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限额交给劳动者,让他们能动地组织生产经营,根据劳动者自己的条件,找出最佳的工作方法,运用各方面的外部条件,用最少的物化劳动投入,争取获得最多的产品。在劳动消耗值(C+V)中扣除物化劳动消耗的最少值,劳动者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劳动报酬。全社会如果均采用这——理论组织生产,社会产品的价格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从而国家财政收入可以稳定地、大幅度地增长,劳动者的收入也得到迅速提高,呈现国家财政收入、企业资本积累和劳动者个人收入间步增长趋势。
3.有利于促进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正因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限额交给了劳动者,职工用最少的物化劳动消耗值,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劳动报酬。职工出于自身增加收入的需要就要求不断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他们也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他们生产中的失误、潜力,以借助专家的知识为已所用,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自己使用的陈旧机器进行技术改造,以克服存在的浪费物耗和劳动时间,要求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劳动组织等等。这样通过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相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关心,促进职工全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也为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了深厚的人才基础。
4.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健全经济责任制。由前所述,在技术上,C+V之相应是先进的,制定具体控制额时不考虑浪费因素,不承认管理中国管理失误的不必要开支。这样,就避免了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责权分明,效益明确,也有利于考核和奖惩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而加强了企业资本经营管理,健全了经济责任制。
综上所述,绝对成本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降低成本耗费,提高资本增值效益,增加企业资本积累和职工个人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通过劳动者自身主观努力相对生产、管理的关心,充分体现出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地位,“按劳取酬”,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完善生产关系小的分配关系变革的目的,成为解决我国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绝对成本控制法中的C+V值难以确定,C+V绝对额的确定又建立在较多假设的基础之上,如不考虑浪费开支,将初期的浪费开支人为为转入m值,成本核算中对C和V值的内部流向反映难度相当大,等等。如此缺陷,不胜枚举,就导致了绝对成本控制法仍局限于理论上的资料,在会计实务和管理工作中难以得到广泛的深入相发展,近几年对此控制法就池及的相当之少。但从理论上看,它不失为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的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