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划
1.什么是经济区划
所谓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
2.理论基础和发展简况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国家以区位论为理论依据,开展经济区划的研究。他们强调市场在区域构成中的作用,偏重于部门经济区划的研究。列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济区划问题的奠基人。他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9)一书中结合俄国的实际,提出了经济区划的基本思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列宁在领导编制《全俄电气化委员会计划》(1920)时,通过划分经济区把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区划理论的发展。与此同时,苏联一些经济地理学家如H.H.巴兰斯基、H.H.科洛索夫斯基等, 对经济区划的理论、原则、方法以及类型等做了大量研究,从而形成经济区划的理论体系。
3.经济区划的类型
第一,目标性的经济区划。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目的,对特定区域进行的经济区划;
第二,综合经济区划。对某个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区划的,称为综合经济区划;
第三,部门经济区划。对某地区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区划的,称为部门经济区划。
第四,时序经济区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空间结构给予的界定。
4.客观基础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区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的表现形式,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全国意义专业化的地域经济统一体。经济区划就是科学地反映客观形成的这一地域经济统一体的体系。另一种观点则否认存在经济区划的客观基础。认为它是分区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如何划分经济区则取决于研究任务的需要,可以相应地规定不同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方法。
5.原则和方法
不同的国家划分经济区的原则有所不同。中国划分经济区的主要原则是经济原则,其内容是:
①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充分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相结合。划分经济区时要从总体利益出发,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全国的和地区的综合平衡,合理地确定地区经济专业化发展的规模和综合发展的程度。
②地区经济的现状与远景发展相结合。划分经济区要从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以对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预测为划分依据。
③地区经济中心与其经济吸引范围相结合。经济中心即全区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城市, 是地区经济联系的枢纽,对周围地区具有经济上的吸引力。结合交通运输条件正确地估算经济中心的经济吸引范围是划分经济区的重要依据。
④经济区划要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以利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计划指导。
⑤充分考虑建立外贸出口基地和发展国际分工合作的需要,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划分经济区还要考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原则、有利于民族自治和发展的民族原则、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促进合理的国际分工发展。
6.基本程序
①系统地调查研究全国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②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结合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确定各地区生产专业化的方向,并根据主导专业化部门发展的需要勾划出经济区的概略轮廓。
④以地区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研究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性;通过全国的和地区的综合平衡,具体地确定各经济区专业化生产的规模和综合发展的程度;综合各个经济区近期和远景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经济区界的划分。
⑤根据地区经济中心的经济吸引范围,分析区内、区际的经济联系,结合交通运输条件对经济区界进行具体的经济论证。
7.经济区界线
它与行政区的界线不同,具有示意性的特点。经济区的边界在地图上虽然是用一条线来表示,但实际上相邻经济区的边界往往形成一个过渡带。经济区的界线表示相邻的经济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所处地位的差异,以及区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位于界线两侧的经济区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分工协作的经济联系。
8.分级系统
由于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有层次之分,经济区也有等级的差异。各国经济区分级系统的确定依据各自地域范围的大小、地区自然和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根据划分经济区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大类。综合经济区划简称经济区划,是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的。部门经济区划则分别为各个生产部门服务。如工业区划、农业区划、交通运输区划等。为了更具体地指导部门生产布局,在部门经济区划内部又有综合部门经济区划和单项部门经济区划之分,如农业区划中就有综合农业区划和单项作物区划(粮食生产区划、棉花生产区划、油料生产区划等)之分。
9.美国的经济区划及对我国的启示[1]
1、纵观美国经济区划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区划的每个层次都有很明确的数量和划分,而且其层次、数量、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在随时地调整,以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我国的经济区划方案层次偏少,往往在第一层次有明确的划分,下面几个层次没有明确的划分,经济区划的内容调整也主要体现在第一层次的变化上。而经济发展特征的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最早在低层次、小面积区划单元中发生,我国经济区划对低层次区划单元的忽略不利于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而发挥经济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适应和促进作用。
2、美国的经济区划既有综合性经济区划,还有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出现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特殊类型的经济区(Problem Regionor Troubled Region),如针对夕阳产业的急剧衰退、失业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的迁入或迁出过多等制定的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我国的经济区划也有针对产业的专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农业、商业、旅游经济区划等,而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来进行特殊类型的经济区划还比较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下岗人员剧增、地区差距过大、产业结构趋同等突出问题,如果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划分专门类型的经济区,进行有重点地管理、扶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无疑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尽快解决。
3、美国的经济区划有一套完善的机构系统,自上而下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三级均有相应配套机构,在联邦政府下属的商务部下设有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再下面设有跨县区域委员会和县级地区委员会。这些机构具有划分经济区、划拨联邦资金、提供赠款和低息或贴息中长期贷款、进行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等权力和责任,来保证经济区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这对我国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国应该成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地区开发和发展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的地区发展进行统一区划(综合性和专门性)、制定规划(短期和中长期)、监测反馈、及时调整、全面管理,并赋予一定的财政使用权或影响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扶贫资金、各类贷款),对特定地区的项目审批和建设、技术引进和培训等进行倾斜,使得国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控和监测走向实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