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宏观管理
1.什么是消费宏观管理[1]
消费宏观管理是指整个社会的、全局性的消费管理,它涉及宏观的消费水平、消费机构、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的供求等内容。
2.消费宏观管理的任务[2]
第一,合理调节消费的增长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消费不足,就会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但消费若增长过快,又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大起大落。所以对消费进行宏观管理,就是要保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不断增长,并把消费的增长控制在经济增长所允许的限度之内,使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同消费品可供能力保持相适应的关系,防止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
第二,确定合理的消费水平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既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否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人们的消费如前所述,有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在不同收入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这三个消费的比例是不同的,消费的宏观管理就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和掌握影响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趋势,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消费模式。从传统的消费模式向新型的消费模式转变是消费领域中的深刻变革,消费的宏观管理就是要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我国消费模式的转变,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
3.消费宏观管理的原则[1]
1.不损害消费者的主权利益
消费宏观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保护消费者正当、合法利益的实现。因此,消费主权利益的保护既是消费宏观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如何消费应由消费者根据市场状况和自己的收入水平决定,不能借口宏观管理而把消费者的主权地位剥夺了。
2.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升降变化。如果消费需求不合理,消费者在市场上向生产者传递的信息不准确或失真,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以致出现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消费宏观管理的目的,既要着眼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日益增长的社会消费之间的矛盾,又要着眼于克服因某些产品供大于求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出现浪费的弊端,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消费宏观管理必须从我国经济资源的短缺状况出发,无论是消费品的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还是新的消费领域的开拓,都要充分考虑我国现有资源状况,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合理地利用。
3.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
人们的消费需要和消费内容是不断增长和丰富的,人们消费的物质资料也有一个从不丰富到日益丰富的过程。新产品的出现,必然会相应地引起人们对新产品的需要。要满足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必须开拓新的领域与新的产业,而新产业的开发,对于丰富商品供应、产业结构的转轨与变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消费宏观管理要从人们的多层次、多方面和日益丰富的商品需求出发,实行动态管理,以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消费领域的开拓。
4.收益成本原则
东西方国家实践业已证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因为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消费品资源的信息传递给相关的消费者主体。因此,凡是市场能够调节好的消费者活动,政府就没有必要插手;否则,会适得其反。但是,市场如同一部机器,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故障,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这样,政府干预有时又是必要的。
消费的宏观管理只能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但也不是所有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都要去干预。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只能限制在政府可以修补的领域。对于某些政府无力修补的市场缺陷,如果勉强去修补,不仅会造成‘;消费管理失灵”,而且会带来管理成本高于收益。从本质上看,消费宏观管理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有收益亦有成本,只有当其收益高于成本时,才是合理的。
4.消费宏观管理的必要性[1]
1.消费宏观管理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根本目的是通过各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实现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虽然占有基础性地位,但单纯地依靠市场自发调节,通过市场竞争所达到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完全吻合。人们的消费需要千差万别,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有的消费目标或愿望可能实现,有的目前则无法实现;有的消费行为是正确的,有的则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与战略目标或生产目的一致,而有的则不一致。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引导消费,才能一方面约束与限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使各种合理的消费需要得到最大可能的满足,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2.消费宏观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不仅复杂多变,而且还必须通过市场中介去实现。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等因素千变万化,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计划等作重新调整,才能使有限的消费支出效用达到最大。因此,加强对消费行为的管理和科学引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消费宏观管理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客观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短缺经济已向过剩经济转变,买方市场也已初步形成,消费者的“上帝”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工商户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短斤少两,尤其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使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消费者使用了假药、不合格的热水器、电视机,不仅为此付出了金钱、时间,有时连生命也赔进去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事实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强对消费的宏观管理显得既必要,又紧迫。
5.消费宏观管理的意义[2]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性供给与商昆性需求的平衡,具体表现为市场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而市场需求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投资与消费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投资比重过大会影响消费,相反,消费比重过大也会影响投资。无论出现哪一种现象,都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通过消费的宏观管理,可以促使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保持平衡。消费与投资平衡了,生产要素和消费品供应充足,市场物价稳定,从而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当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和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加强对消费的宏观管理,调整和优化消费政策,采取鼓励和刺激消费的措施,培育消费热点,全面拓宽消费领域,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当然,也不是说消费需求增长越快越好,过高过强的消费需求,会导致经济过热,影响经济稳定增长,消费的宏观管理就是要解决需求过热或需求不足的问题。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第三,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
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不高,且存在较大差距。消费的宏观管理,就是要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适当安排、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