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组长
目录
1.什么是审计组长
审计组长是指审计组实施审计某个项目过程中在行政和业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组开展与审计事项有关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审计组实施审计工作的核心。
2.审计组长的权力[1]
l、授权的权力。
审计组长可以委托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主审,履行审计组长授权范围内的职责,但审计组长应当对主审履行职责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2、安排工作的权力。
审计组长具体负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即审计组长有权确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有权确定审计组成员的分工。
3、确认督导的权力。
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难以实施或者实施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追加或者替代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仍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应当由审计组长确认,在审计日记中予以记录,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审计组长应当督导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审核审计证据,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4、复核审核的权力。
审计组长应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关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必要时可以对审计日记进行检查,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审计报告须经审计组长审核后,方能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5、检查验收的权力。
审计档案实行审计组负责制,审计组长对审计档案反映的业务质量进行审查验收。立卷责任人将文件材料归类整理、排列后,交由审计组长审查验收。审计组长按照有关规定对文件材料进行审查验收,并签署审查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或者向有关机构提出改进意见。
3.审计组长的责任[1]
1、审计组长应当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应当对复核意见负责;对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
2、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的,以及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对审计档案审查验收意见负责。
3、审计组长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4.审计组长的权利[1]
l、审计组长不得随意被调整。审计组长的调整应当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
2、参加审计业务会议的权利。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提议,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同意后,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这些参会人员中均包括审计组长。
5.审计组长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2]
1.好的综合素质。
在外勤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长实际上既是审计组的行政领导,又是业务领导,而且所从事的具体审计项目因不同的单位而不一样,不同的单位业务不同,财务核算也不一样,管理控制的关键点也不一样。因此,一名合格的审计组长必须具备宽广的业务知识,渊博的法律知识,综合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交流能力。
2.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是众多因素中最活跃的关键因素之一,审计组在项目审计过程中要与各方面的人员打交道,包括被审计单位各层次的人员,如: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业务主管、具体当事人等,同时,审计组长还要与审计组内部的组员交流、沟通,因此,审计组长的人格魅力的优劣对整个审计项目能否取得成功显得极其重要。良好的人格魅力,容易被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包括审计组的组员所接纳,更容易吸引人、启发人、激励人、鼓舞人。笔者认为,审计组长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言”、“行”、“法”三个字,即语言魅力、行为魅力、工作方法魅力。
第一,语言是工作的媒介,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口才是语言艺术化的标志,艺术化的语言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语言艺术是审计组长与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有关人员沟通的桥梁,审计组长的语言艺术把握得好坏与审计工作进展是否顺利、审计组内部是否团结有直接的关系。如以前我们对一位二线单位的领导进行离任审计,当时笔者是主审,在审计意见交流时由于双方沟通不太融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被审计人员认为我们在搞打击报复。后来经过反思,笔者认识到,当时在对具体问题交换意见时,我们说话的语气不够委婉,问话的尺度与艺术把握不当,如果当时交流时语气再委婉一些,掌握好问话的尺度,把握好情感阀门,控制好情感的流量,其结果会截然不同的。
第二,要注意行为规范。良好的语言艺术,是完成审计工作的铺路石,规范的工作行为,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组长在带领审计组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在行为规范上应重点抓好依法审计和廉洁从审两个方面。审计组既是代表上级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和对象依法行政执法部门,同时也有通过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与对象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经济与管理运营而服务的义务。因此,作为审计组长,既不能一味地把审计组超然地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上,为了监督而搞监督,也不能放松原则,搞无原则的服务;所以,作为审计组长,必须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依法审计,既是维护法律尊严,也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学法、懂法,要掌握必要的经济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不但要学实体法,而且要掌握必要的程序法知识,做到依法行事;要讲法、用法,不但在审计组内部要加强法制教育,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而且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法制宣传力度。通过审计,达到被审计单位明白审计组是在依法行事,被审计单位必须依法配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工作难度。审计组长对审计组的廉政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廉政问题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事关审计队伍的形象,所以审计组长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松懈。一些单位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出于领导政绩、单位局部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如:经营指标、职工收入等,在会计核算中极有可能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与财经法规不相符的问题或做法,被审计单位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在审计组工作过程中,可能采取请吃、送礼品等不当做法,因此,审计组长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增进抵制侵蚀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警、自重,做到提高警惕,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管好审计组成员,加强对组员的廉政教育,做到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互相警戒,廉洁到底,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第三,注意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首先,一个优秀的审计组长,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审计项目,仅仅依靠自己的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无完人,组长不可能什么方面的知识都精通,因此,组长必须要有组织协调能力,按照各个组员的特长,根据工作量合理地安排工作,能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要具有与审计人员沟通思想、交流业务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更好地去完成审计项目项目审计运行过程中,经常与组员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遇到些什么问题,并及时做好工作日记或备忘录,以防问题遗漏,通过召开小组讨论会等方式,充分听取组员的意见,寻求问题的突破口,利用自己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审计组织环境,提高审计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要善于从与财务数据间接相关的资料中发现问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随着监督机制和手段的不断完善,使很多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走上了不违规违纪或尽量少违规违纪的轨道,即使有个别单位违规违纪,他们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隐蔽,给审计带来的风险系数增大,单从财务报表、账本、凭证中很难发现问题,并且审计组还受审计时间的限制。此时,审计组长必须要用全局的观念去思考问题,重点寻找与经济运营活动有关的资料,如单位年度总结、部门工作总结、职代会报告,统计报表、单位机构设置表、经济合同等资料中多方面寻找疑点。如:笔者在审计某学院时,招生部门的工作总结中反映某年度招了多少多少学生,各专业的具体收费标准与学生名单。于是派人到学生处要到该年度新生入学名单与学生证发放登记表,在仔细核对后,到财务查找该年度的收费收入时发现相差很大。审计组初步判断该学院有“小金库”存在的嫌疑,后来在审计其校办企业某宾馆中又发现宾馆有一笔上缴学校的款项,而在学院的财务账上没有。在掌握了足够证据后,我们找学院院长谈话,院长告知审计组,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害怕上级主管单位核减年度经费指标,隐瞒了部分收入。
6.审计组长应具备五种能力[3]
一是组织领导能力。
审计组长围绕审计任务和根据工作需要,在用人、内部分工、工作程序和进度等方面,均要通盘做出安排部署,这不仅要求审计组长要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增强宏观意识,而且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还要把具体工作抓细抓实,把措施落实到位。审计组长既要着眼于工作大局,又要处理具体事宜,合理整合各种审计资源,理顺工作关系。审计组长要不断注重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讲究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团结和带领审计人员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圆满完成审计任务。
二是运用专业知识能力。
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审计组长更应是一名知识复合型人才,具有并善于运用审计、会计、财经、法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很难做到对单位(项目)审深审透,更谈不上分析、判断和揭露问题,使审计目的无果而终。审计组长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多个角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判断和合理定性。除此而外,审计组长还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便于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协调能力。
审计组长发挥着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处于联络员的角色,既要据实向派出审计机关反映工作情况,又要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问题。具备协调能力是对审计组长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审计组长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审计组长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协调能力,理顺关系,融洽氛围,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法律规定与把握客观事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四是文字表述能力。
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工作实际要求,审计组长要对起草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负责审核把关,有时需要亲自动笔撰写。文字部分的工作量占有较大比重,而且要求严格,不得有丝毫的敷衍。审计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审计组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表述能力。只有经过审计组长的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才能使审计机关起草或出具的审计文书达到格式规范、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清楚、语言通顺的标准。
五是果断决策能力。
审计组长是派出审计机关选定的负责人,审计也势必会发现和揭露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会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无论是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工作难点问题,还是处理审计发现、揭露出来的违法违纪问题,审计组长都要提出具体意见,果断做出决策,没有优柔寡断、回避矛盾的余地。鉴于此,审计组长要放手大胆工作,勇于对工作负责,倡导雷厉风行、决策果断的工作作风,反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行为,树立高效、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
7.审计组长的五个意识
1、全局意识。
在总体部署上,要有整分合观念。审计组长是现场指挥员,不是尖刀班长,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在审计中要有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念。在对被审计单位整体的会计信息进行测试时,要把单项的测试和整体的综合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起来。要有动态管理观念,审计组内部审计人员接受指令后,其工作执行情况,要有正常反馈、监督机制,才能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并对工作重点适时加以调整。
2、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是指对审计人员因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全面性、复杂性、相对性的特点,要求审计组长必须有风险意识,要重视风险管理,要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法制意识。
审计机关是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审计组长,必须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依法审计,既是维护法律尊严,也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学法、懂法,要掌握必要的经济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不但要学实体法,而且要掌握必要的程序法知识。要讲法、用法,不但在审计组内部要加强法制教育,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而且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法制宣传力度,要严格执法,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查处大要案的力度,增强审计的震慑力量。
4、成本及效率意识。
审计工作也有审计成本,也要讲效率。审计工作环节紧凑,进度快,在现场审计的时间短,财审计效率高;反之,则审计效率低。审计效率高,则单位审计成本低;反之,则审计成本高;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率成反比。因此,要尽可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既定的审计任务,并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5、廉洁自律意识。
审计组长对审计组的廉政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廉政问题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事关审计队伍的形象,所以审计组长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松懈,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增进抵制侵蚀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警、自重,做到提高警惕,警钟长呜,常抓不懈;要管好审计组成员,做到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互相警戒,廉洁到底。
8.审计组长要抓好六项工作
1、审前准备。
当审计组长接受审计任务后,就要着手编制审计方案,考虑审计人员的配备。在编制方案前,应当做好审前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内控制度、经济效益、对外投资、行业特点、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等情况;对以前年度已接受过审计的单位还应当查看审计档案。
2、方案编制。
一个好的审计方案,能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调查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后,同进还要收集并学习与本次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资料,根据审计目的要求编制审计方案。审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审计工作日期,审计组长、成员及其分工等,方案应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3、审计实施及复核。
审计组长要在做好统筹全局工作的同时,围绕审计任务和目标,牢牢抓住审计重点,找准突破口把问题查深查透。认真复核工作底稿,把好审计质量关,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和时间性,作为审计组长要进行认真地复核。要检查工作底稿与原始取证材料是否相一致,处理和定性是否准确,是否有明确的法规依据,表述是否清楚。
4、报告撰写。
审计报告是审计组的最终工作成果,也是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的基础。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的要求认真编写初稿,对审计评价意见和违规违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建议,要充分听取每个审计成员的意见,并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报告要满足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需要,做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定性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证据充分,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5、审计回访及整档。
要及时组织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和采纳整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等的情况进行检查,以巩固审计成果,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和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同时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要求做好审计档案整理工作。
6、审计成果运用。
要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审计宗旨,把“立足微观、着眼宏观、核实问题、查明原因、分清利害、提好建议”作为工作主线,对审计中发现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发生问题的制度上、体制内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给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9.如何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
审计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审计组负责人有直接关系。那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作为审计组的一组之长如何担负起责任呢?笔者认为,审计组组长既是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又是一名审计人员,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就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法定的职责和职业道德,并保证审计组按照法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审计,并对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遵守工作纪律情况负责,对派出的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要落实好审计组长责任制应做好如下工作:
1.必须赋予审计组长一定的权限。
审计权限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享有的权力,作为审计组长,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提供资料权、审计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采取强制措施权等等以外,为了保障审计职责的顺利实现,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审计机关内部还应赋予审计组长以下权力:一是审计小组内部的用人权。在不影响审计部门的工作前提下,为方便审计工作,在考虑知识结构、项目审计工作的胜任情况下,审计组长应有选择审计组成员的权力,审计机关领导在部门人员统筹调配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审计组长的选择。二是分工权。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组长根据审计组成员的组成情况,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具体安排好全体审计组成员应承担的具体事项,审计机关领导与审计组成员应尊重审计组长的分工。三是检查、复核权。审计组组长除对审计组工作全面负责外,还应有检查、复核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权力,对审计工作底稿上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追加和补充的,应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正,审计人员应尊重审计组长的复核意见。通过检查和复核,审计组长来检查监督工作质量和审计任务完成情况,以保证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从而达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四是审计处理权。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笔者认为,在不影响全局的前提下,审计机关可根据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情节轻重、违纪违规金额的大小,划定范围,赋予审计组一定的审计处理权,在审计处理前实行审计报告制度,以便审计机关领导掌握了解审计处理情况。
2.应建立审计组长奖惩制度。
作为审计组组长,工作较为繁重,责任重大,对此,审计机关应根据各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对审计组长实行短期年终、中长期奖励制度。审计机关可根据审计组长的任职期限、工作成果在工资津贴、住房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而调动审计组长的工作热情。对年终考评结果不称职、未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审计组长,实行惩罚制度。由审计机关对审计组长的工作质量实行定期考核、认定、评价制度,对好的进行奖励,对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未按照规定的法定程序开展工作的审计组长要及时处理,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取销其审计组长资格。
3.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机制。
审计机关及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规定,把好审批、复核关。首先,对审计组长编写的审计方案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方案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审计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其次,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审定、批准;重大事项的审计报告应当提交审计业务会议进行审定。再次,建立三级复核制度。除审计组长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外,审计组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在审计报告形成前期,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所有复核结果将作为审计组长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此外,应建立审计工作质量跟踪检查制度,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在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应与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采取实地检查、事中检查等多种方法,对审计组所完成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利用各种途径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意见,从而达到监督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