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 1984-12-26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 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北京专程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考察。工厂紧张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张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 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 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 1989年6月,一场政治风波袭来,市场出现寒流,而海尔冰箱在这场风波中,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提价12%,仍然被抢购。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7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3项国际标准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25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2008 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商学院、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2.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
图: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做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3.海尔的产业
- 家电
- 通讯
- IT
- 家居
- 生物
- 软件
- 物流
- 金融
- 旅游
- 房地产
- 电器部品
- 数字家庭
- 生物医疗设备
4.海尔在全球
- 海尔在美国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2000年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这意味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2002年3月5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代表着海尔对美国市场的承诺,即海尔要在美国扎根下去。
海尔美誉飘香美国市场,海尔在拓展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为美国消费者留下了美誉取得了赞誉。设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线从单一的小冰箱、小冷柜,发展成同主流品牌竞争的庞大产品群,2003年荣获全美产品设计“金锤”奖。2004年7月1日,美国Target连锁店与海尔联合在纽约创下了7小时内销售7000台空调的惊人纪录。这种罕见的热销现象,引起了美国著名家电零售周刊《HFN》的关注,并于7月5日用整版大篇幅深入报道了这次空调造势活动。
目前,海尔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获得 “最佳供货商”、“免检供货商资格”等荣誉。
海尔在美国的社会贡献得到当地认可和称赞。为表彰海尔对南卡投资和对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姆顿市所在的 Kershaw 县政府将 2001 年的 “ 社区贡献奖 ” 颁发给了海尔; 2002 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尔美国工厂 “ 创造就业奖 ” ,而且为了支持南卡工厂更好更快的发展,南卡州政府还给予海尔美国工厂优惠的工资税返还待遇,该项目被政府认为是贸易带动投资的典范;市政府无偿将市里的一条大路命名为 “ 海尔大道 ” ,这是美国国内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
- 海尔在欧洲
欧洲是世界家电业的发祥地,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家电品牌,海尔冰箱技术就是来自德国。自从1990年,海尔首次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海尔吹响了向欧洲家电市场进军的号角。 img
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加之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海尔不但拥有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3月7日至9日,两年一度的科隆国际家电博览会又一次拉开了帷幕。海尔是该届博览会占地面积最大(1000平方米)的参展企业之一,并推出了满足欧洲市场需求的58个门类159个规格品种的新产品,特别是首次在欧洲市场亮相的10大门类28个规格品种的太空系列网络家电产品,吸引了众多参展客商的目光。
海尔凭借高质量产品、个性化设计和速度优势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 海尔在南亚
在印度,海尔已发展到近 3000 个销售网点, 14 个海尔展示厅。海尔产品已由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白电系列产品,迅速向电视, DVD ,手机等黑电产品扩张。 2007 年 1 月 1 日 海尔通过并购的方式 , 成功的收购了当地一家冰箱工厂,从此海尔在印度有了自己的工厂 . 海尔印度工厂占地 16 万平方米,目前主要生产冰箱 , 年产能为 33 万台,目前拥有职工 300 多人 . 印度工厂的建立标志着海尔在印度市场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为海尔创造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巴基斯坦,海尔于 2006 年成立了“巴基斯坦海尔 - 鲁巴经济区”,这是商务部批准的首个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是巴基斯坦政府批准建设的“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该经济区成立一年来,依托海尔在巴斯基斯坦生产、销售渠道和物流基础,利用中巴两国全天候、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及双边投资贸易优惠政策,已发展成为中资企业拓展巴基斯坦及周边南亚市场的跨国平台。其主要优惠措施包括投资便利化、金融支持、出境便利、通关便利、进口设备免税、基础设施商务服务等方面。
- 海尔在亚太
海尔凭借在欧美市场创出的美誉,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2001年4月,海尔海外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2002年5月6日,第一台海尔洗衣机在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走下生产线。
在印度,海尔已发展到近3000个销售网点,14个海尔展示厅。海尔产品已由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白电系列产品,迅速向电视,DVD,手机等黑电产品扩张。截至目前,海尔已进入了印度10大经销商的8家。
在东南亚地区其它地区,海尔已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尼、孟加拉、越南等国建立工厂,在新加坡建立贸易公司。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拓展已迈上快车道。
在澳大利亚,2004年4月,海尔首次以冠名的方式参与体育事业,澳大利亚第一明星篮球队墨尔本老虎队队长(原NBA篮球巨星)安德鲁·盖茨与海尔签约,正式代言海尔笔记本。11月初,澳大利亚国家权威认证机构对整个澳洲市场的冰箱产品进行了“Top energy saver award”(顶级节能奖)评比,结果显示:在获得节能标识的十三款冰箱中,海尔就占了三款,并且三款冰箱的节能水平已远远超过该项能耗标准。
在新西兰,2002年9月底,海尔产品首次在新西兰市场登堂亮相,立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给当地家电市场带来强烈的冲击波。2003年新西兰10月出版的《Consumer》杂志公布了2003年新西兰全国市场最畅销的前30款洗衣机的综合性能排序,海尔洗衣机洗净比名列第一,并成为该杂志向新西兰消费者特别推荐购买的6大洗衣机品牌之一。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也是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角逐的“战场”,海尔坚持本土化的战略,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已成为印尼市场上知名的国际品牌。图为印尼闹市街头,海尔品牌与其它国际名牌交相辉映。
在韩国, 海尔以缝隙产品切入市场, 酒柜份额达到市场第一位; 迷你洗衣机产品在家庭第二台洗衣机市场中独领风骚。 自 2004 年成立以来, 业务发展迅速, 产品已涵盖白电, 黑电和 IT 领域, 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至 50% 。
- 海尔在东盟
在泰国建立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运营模式是海尔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 2007 年 4 月,海尔收购了原属于日本三洋的泰国冰箱厂,使原来属于 进口 商的海尔一下子变成泰国第二大冰箱制造商。在收购泰国工厂后,海尔已经能够因地制宜,根据泰国人生活方式设计生产。按照产能设计,预计 2010 年海尔将成为泰国第一大制造商。
- 海尔在西亚
海尔在伊朗于 1999 年洽谈建立洗衣机工厂,并于 2000 年正式投产,开始了海尔在伊朗的发展篇章。
从 2000 年开始,从默默无名开始,从出口额 100 多万美金开始,到现在享誉于伊朗,到现在洗衣机占有当地 TOP3 的市场份额,到现在年出口额 2000 多万美金。
在发展期间,也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驻伊朗大使刘振堂也曾访问过海尔在伊朗的工厂。
- 海尔在非洲
2000 年, 海尔英国 PZ 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尼日利亚成立合资工厂 , 进行联合品牌 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柜、空调的组装以及销售。从合资公司成立以来, HPZ 在尼日利亚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冰箱、冷柜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第一位,成为尼日利亚当之无愧的第一制冷品牌。近年来,尼日利亚公司推进发展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以及小家电产品。目前,海尔尼日利亚公司年营业额超过 1 亿美元。
2007 年 6 月份,海尔在尼日利亚最大的家电展示厅在经济首都 Lagos 的商业中心维多利亚岛开业,开始了在尼日利亚实施全面提升品牌形象的战略,公司正通过推出更加全面的、差异化的家电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尼日利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0 年,海尔与突尼斯 Hachicha 集团在突尼斯合资成立工厂 HHW ,于 01 年 11 月份开始建设, 02 年 10 月份投产。工厂占地面积 10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 ,厂区距离突尼斯市市区约 47 公里 路程。工厂每年可组装空调器 3 万台、 冰箱 2.5 万台、洗衣机 5 万台。
经过 7 年的发展,海尔品牌在这个美丽的北非地中海国家的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以海尔空调、洗衣机、冰箱为主的系列白色家电以高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肯尼亚、坦桑尼亚、苏丹、科特迪瓦、加蓬、刚果等国家,海尔带给当地消费者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海尔在中东
中东是世界石油储备量最大的地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但是文明程度相对较低自从 1990 年,海尔产品首次出口中东,吹响了向中东家电市场进军的号角。
在中东地区建立了约旦工业园,在约旦工业园建成前,海尔已在中东地区开始销售海尔品牌的产品,但业务规模很小,没有统一的营销规划。很多市场如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市场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一直无法进入。海尔品牌无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海尔工业园的成立,充分利用了约旦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签定的互免关税协议,海尔在约旦工业园生产的产品得以迅速进入周边的阿拉伯国家。
2002 年海尔约旦工业园生产的产品顺利进入了伊拉克市场,建立了完善的产品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伊拉克战后,利用既有的网络及约旦工业园的产品又得以迅速抢得了战后的先机。
四年来,海尔产品已通过约旦工业园进入了周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巴勒斯坦等国。总体市场份额达到了 3% 以上,在约旦成为当地家电品牌的前三名,在叙利亚的波轮机市场份额达到了第一名,滚筒机成为前三名
中东其他的地区海尔采取经销商策略,大力发展各个区域的海尔品牌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海尔的研发
一、海尔中央研究院简介 海尔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26日,位于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内。
海尔中央研究院致力于自主研发创新,承载着为海尔集团创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使命。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海尔集团的核心技术机构,是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合作建成的综合性科研基地。目前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 28 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拥有 1. 2 万平方米 的研发大楼和 1. 6 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软、硬件设施,并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优势在国内外建 立了 48 个科研开发实体。
中央研究院目前着重于下列领域的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制冷技术、网络家电技术、控制技术、集成电路、环保、节能技术、智能家居集成技术、新材料、工业设计等。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储备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 3-10 年的技术,同时推进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转化工作,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海尔中央研究院的目标和使命
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先进的资源整合中心,整合利用全球优势资源,为海尔集团在全球的发展服务,支持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是海尔中央研究院的目标。
海尔中央研究院担负的使命是“为海尔集团创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三、海尔中央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任务
海尔中央研究院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1.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超前技术项目的商品化,为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2.集成软件资源,提升海尔产品的附价值,并实现成本节约;
3.主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成为海尔及中国的技术标准拥有者,提升海尔及中国家电产品的技术实力;
4.为海尔集团在全球的制造、采购、服务部门提供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
5.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全球经济、市场、技术的动态,为海尔集团的决策提供依据。
6.海尔的公益事业
海尔是海。创业23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
1993 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1998年海尔投资建成海尔科技馆,现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开始赞助“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海尔之星—我是奥运小主人”等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2002年9月6日,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授予“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两项大奖。2004 年1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海尔集团国内企业唯一一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牌匾。2005年1月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当选“爱心中国”――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2006年6月16日,在由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主办的“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评选活动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称号,海尔集团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贡献集体”称号,是惟一一个荣获个人和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海尔集团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款、捐物等共计5亿多元。
二十三年来,海尔向社会奉献了真诚。海尔向全球的用户提供了数亿台的产品,创造了很多用户的需求,使海尔成为用户喜爱的产品。海尔累计上缴约198亿税金, 2006年上缴约22亿税金,平均每天上交602万元税金;海尔自己的职工发展到53996人,社会上直接为海尔服务的人员达到18万人。
7.海尔大学
海尔大学不是大学,但她又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说它不是大学,是因为它不是教育部所批准的对外招生的大学,充其量是海尔集团的一个职工培训中心。说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是因为它是海尔人心目中的大学,是企业界所向望的大学。
海尔大学始建于1999年12月26日,是海尔集团培养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地方。是在海尔集团提出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背景下,在信息化时代新经济的浪潮中为满足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转移而成立的,是海尔集团培养员工管理思路创新的基地。
海尔大学是海尔集团专门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为内部员工兴建的培训基地。它完全按照现代化的教学标准来建设,并与国际知名教育管理机构合作,为参训员工提供的各项硬件和软件环境都是一流的。为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海尔集团还将培训工作与激励紧密结合。海尔大学每月对各单位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考核,划分等级。引入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海尔抓住员工追求自我实现的关键需求,把培训工作与升迁、轮岗等激励机制挂起钩来,不仅是重视培训的表现,而且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
海尔大学位于海尔集团高科技工业园——海尔信息产业园西南一隅,依地而建,成不等边三角形。虽是一所培养员工管理思路创新的基地,但其建筑全部采用仿明清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环境优美自然,往往也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去处。
整座大学占地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有各类教室12间,其中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学术报告室等,可供500人同时学习、互动、研讨使用。
依据功能海尔大学主体建筑分A、B两座,由中心位置的“勺海”相簇而拥,四周零星点布着日新轩、镂金舫、源头瀑布、曲水流觞、扇厅、致远亭等,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山一水,处处都散发出浓郁的海尔文化气息,伴随着“勺海”深邃的“海”的底蕴,构成了海尔大学有机的整体。
创建伊始,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提出了海尔大学的定位:不在于有多少好的设施和硬件条件,关键在于其内涵和软件,要成为海尔员工思想锻造的熔炉和能力培训基地,要以GE管理培训中心为榜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哈佛大学。”.“创新、求是、创新”是海尔大学的校训,就是要求每位学员都带着创新的动机和现有的创新成果到海尔大学参与,通过互动、学习,寻求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并总结成模块,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在新的创新模块平台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创新,从而形成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回报社会是海尔大学培训工作的延伸,培训对象已由海尔内部员工不断延伸到海尔的分供方、专卖店并扩展到国内金融、保险、电力、电信、服务、制造等各行业各领域、国家机关、金融、电信各领域及外国人士,现在每个月到海尔大学接受培训的国内外各类企业、机关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已达700余人,参观交流及调研编写案例的人员每月也超过400余人。
8.海尔集团相关财务数据
- 股票行情(上交所) 高管信息(上交所) 最新公告(上交所) - 新浪财经
- 综合信息(上交所) - Google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