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9月22日发表题为“追求脱欧‘荣光’ 换来复杂烂摊”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柏建熙日前会晤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给市场带来在十月底死线前有机会“软脱欧”的憧憬,英镑汇价为之一振,最后会否愉快分手或是拂袖决裂,有待谈判结果。无论结果如何,由公投脱欧至今三年,英国已经饱受折腾,还要为一旦无协议“硬脱欧”对民生的打击作出种种准备,避免断粮断药。这段惨痛经历显示,脱欧安排和后果,远比很多投票支持者当初想象复杂。
脱欧问题导致英国政坛风云骤变,两任首相下台,先有启动公投的卡梅伦为落败而辞职,继有文翠珊无法说服国会支持她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而下台。现在脱欧运动的头面人物约翰逊登上相位,在党内清除异己,在党外则安排国会“放长假”,临到接近脱欧限期才复会,可谓茅招尽出,却愈弄愈糟。
社媒假新闻洗脑
约翰逊等保守党内脱欧立场强硬的议员,不肯支持文翠珊与欧盟达成的协议,主要障碍涉及确保南北爱尔兰之间“无缝边界”的“最后担保”安排。约三十年前英国政府以“无缝边界”的条件换取北爱结束内战,让爱尔兰共和国和英国管辖的北爱之间人流物流自由出入,这在大家同属欧盟的年代不成问题,但是一旦脱欧,理论上要设立关卡查人查税,如何让脱欧和两爱无缝边界两全其美,成为十分头痛的问题。
欧盟十月举行峰会,英国须于九月底前交出书面建议,既然约翰逊不要“最后担保”方案,巴尼耶就表示,如果英国能够提出“最后担保”达到同样效果的安排,欧盟也可以考虑接受,等于要约翰逊“换汤不换药”。双方能否达成协议仍属未知数。
当初投票支持脱欧的老百姓,大多数不会想到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现为首相高级顾问的卡明斯当年是脱欧运动的“大脑”,为运动确立“夺回控制权”的口号,把问题简单化,藉此大力煽动,高呼英国不再“臣服”于欧盟,恢复独立自主,激起国人重拾昔日荣光的憧憬。
为了确保口号能牵动民心,脱欧领袖蓄意夸大渲染欧盟东欧人涌入英国抢饭碗,又虚报英国每星期要进贡三亿五千万英镑给欧盟总部,声称这笔钱可以用来资助英国的国民保健服务。这些简单化和情绪化的讯息,透过社交媒体重复炒作,不断向英国人洗脑,搞到社会撕裂,家庭成员反目。这种气氛,与今天香港同出一辙。
查外国势力介入
结果公投以五十二对四十八的比例通过了脱欧,当年兴致勃勃投下支持票的人,今天发现对欧洲不能要货不要人,不让人流自由出入,就要交关税买贵货,一些英国公司已将部分业务迁往欧陆,有脱欧名人入了法国籍,而英国农民则将失去欧盟的补贴。英国还在追查“外国势力干预”,包括俄罗斯发动的社交网络宣传,以及是否有人接受外国政治捐款,而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商人有份创立的“剑桥分析”,亦承认滥用社交网站个人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宣传攻势。
英伦银行早已预计,无论英国“硬脱欧”还是“软脱欧”,都会损害经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脱欧还会重燃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独立之火,令英国的版图面对进一步缩小的威胁。
当日选民被鼓动作出情绪化的决定,今天才发现这个烂摊子一团糟,问题多萝萝,弄不好还会有连串后遗症。目前不少港人正沉醉于激情,追求虚无的“荣光”,英国脱欧的痛苦经验,值得他们冷静地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