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9月27日发表题为“对话难即纾争议 首要恢复秩序”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场对话会,不同政见的与会者都有机会发言,亦尊重对方发言的权利。虽然对话难以实时纾缓社会争议,至少显示不同政治"颜色"的人可以同场和平交流,不需要诉诸暴力行为来提出诉求。只有停止暴力,加强对话,才是为香港构想前景路向的建设性做法。昨日对话是一个善意的尝试。不过政府当前首务仍然是恢复社会秩序、停止暴力,而在往后的对话中,须向公众清楚表达这点。
今次政府官员与市民直接进行对话,由二万个报名者中抽取了一百五十名市民参与,原定抽出二十四人,每人发言三分钟,由于秩序良好,加场半小时,前后共有三十名市民发言,大部分发言者都偏向"五大诉求"。其中一名不满意发言时间太短的市民,获林郑月娥答应安排日后参与人数较少长达四小时的"深度对话"。
证黄蓝可互尊重发言
部分发言市民戴口罩宣示立场,纵使部分人说话比较尖锐不客气,但没有谩骂,也无"动作场面"。无论是"黄丝"还是"蓝丝"发言,都各有支持者在完毕后鼓掌,"黄丝"人士只有散会离开期间叫了几句口号,没有互相指骂"柴台",表现了互相尊重发言权的风度。
这场对话,不止让政府官员听取民间的意见,而且罕有地搭建了一个民间政见对立人士可以互相听到对方见解的平台,而非相互攻讦。会场内的气氛,与会场外大不相同。
昨日对话现场外聚集了逾千示威者,场外的气氛比场内紧张,警方出动大批人员加强保安。场内有反修例发言者声称担心自己能否安全离场,言下之意是担心警方会否动武,获得林郑月娥保证,事实证明他们都可以顺利离开,发言者有点"自己吓自己",折射了部分反修例人士因"仇警"而"恐警"的心态。
激进示威人士针对的不是与会市民,而是林郑月娥等政府官员,数天前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出席公开活动时,座驾已被包围,为昨晚的包围行动热身,激进示威者继续诉诸暴力,在现场一带拆毁铁栏图作路障,形成对话与暴力互相抢夺焦点的现象。
最需要停暴力复和平
这场对话会,有点仿照美国市议堂聚谈的性质,让官员直接与民众交流,作为体现民主社会的一种途径。昨日的对话会,预料难以实时停止社会上出现的激烈争议与冲突,而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例如"五大诉求",有的林郑月娥当场拒绝,指出释放被捕者将对法治核心价值损害深远;至于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政府因有种种考虑,看来也不可能成事。所以,"和理倾"虽可营造对话气氛,对打破政治僵局的作用依然有限。
不论如何,对话会总算提供了大家在构想香港路向时互相沟通、换位思考的平台,这是激进暴力无法达致的。
但是,香港当前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激进暴力行为对法治的破坏,以及对经济民生的损害,现时社会最需要的是恢复秩序、停止暴力、回复和平,对话才能够找到出路,而这是政府日后再进行对话时必须向各方阐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