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风险
目录
1.什么是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另有一种说法: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前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商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商业风险, 是商品流通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商业风险的形成,总的就来,是由于商业在再生产中的地位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而引起的。
- (一)由商业所处的中介地位引起的风险
商业是处于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地位, 媒介商品交换是其基本职能。商业的这种中介地位,就决定了商业活动不仅只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存在经营风险,而且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经营风险。例如,商品供给不足造成脱销的风险;商品不适销对路造成积压的风险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必须正视这种现实。
- (二)由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商业经营都是在相关的环境下进行的。商业经营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两大系统。其中引起商业风险的经营环境主要是宏观外部环境。这是因为宏观环境中的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法与文化环境等6大要素都是不可控的变数。这些不可控的变数一旦发生某些变化,如果商业经营者能够及时适应这些变化的环境,往往就可以将市场机会变成自己的获利机会;否则, 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例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家庭状况的变化等人口环境;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生产者供给的变化等经济环境;某些原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技术环境;技术变化的步伐加快、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等技术环境;管制企业的立法增多、执法更严等政法环境;持续不变的传统文化与不思更新的现代文化等文化环境。
- (三)由于商品的损失、丢失和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难免不出现在运输或保管中的商品、店铺及其他设施蒙受损伤或丢失之险。另外,因水灾、风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与运输中的事故、高温、潮湿等引起的商品损害或变质,不胜枚举,也是一大商业风险。
- (四)由于金融市场汇率的波动而引起的风险
由于当然世界的汇率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以及其他原因,金融市场汇率的波动不但经常,而且有时还很大,这就使得交易结算过程中的货币有可能出现升值与贬值的现象,从而使商业主体意外获利或蒙受损失。
- (五)其他因素引起的风险
如商业主体间竞争,不正当竞争,信用破裂千百万违约行为,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 价格异常波动等因素引起的商 业风险也比比皆是。
3.经营风险的分析
- (一)、非财务因素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划归为非财务因素:无法取得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灾难性危机事件影响生存能力及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及其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行业特定风险;无法获得所需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法规及特殊监管的风险;对环境变化的容忍度低,即过于敏感;无法达到股东期望而引致股票价格下跌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社会或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还有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事务流程的风险、信息技术产生的风险、员工诚信等方面的风险、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风险等。
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
产品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产品的替代品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研究的风险。
- (二)、财务因素
而常见的财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采购原材料而产生的风险,比如供货商存货不足,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等。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
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存货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风险。
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在现今的企业中,零负债经营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企业的经营依靠自有资本或者外债,而资本的组成结构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举债规模很大,那么将会承担很大的利息负担,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4.商业风险的特征与功能
- (一)商业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客观性。即商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自商业活动产生以来,商业风险就一直存在。 只不过,当社会经济步入到商品经济社会之后,商业风险存在更为普遍和突出。商业风险存在的这种客观性,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商品内在的二重性矛盾,即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客观存在所引起的。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更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一切商品都必须转化为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转化,商业的买卖活动就会受阻,商业风险就会产生。
2.可选择性,或称可避免性。商业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大都有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如何避免或减少,可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评估,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避免或减少的程度,取决于商业风险主体的认知程度。
3.可预测性。作为客观存在的商业风险,对于商业风险主体而言,大多情况下, 之所以能够选择或避免, 是因为商业风险可以预测,可以通过多种预测方法来认知其何时发生、发生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4.共生性。它是指商业风险对风险主体而言,既可能使其获得一定的利益,也可能使其遭受一定的损失,利益与损失机会是共生而均等的。风险与利益、损失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关系。如果风险冒得对,管理得好, 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风险利润, 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反之,如果风险冒得不对,管理得不好或不进行管理,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 (二)商业风险的功能
1.约束商业主体行为的功能。由于商业风险具有可能给商业主体造成损失的一面,这就形成了对商业主体行为的约束。加以关注,并适应其变化。在经营决策上,必须作周密的考虑与慎重的抉择,选择最优决策方案,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2.激发商业主体行为的功能。商业风险虽有造成损失的一面,同时也有获取利益的一面。因此,商业风险对商业主体又有吸引力,激发它们进行开拓性经营,抓住机会,求得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守旧经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为有锐意进取心的商业经营者,要敢于冒风险和善于冒风险,去赢得大量存在的风险收益。
3.调节商业主体行为的功能。由于商业风险具有产生收益与造成损失的两面性,因此,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商业经营者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把拥有的商业资源配置到合理的创收益部门或商品当中去,而不要造成资源的浪费,使之遭受损失。 此外,商业风险对调节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也有着重大的功能。
5.经营风险的基本分类
从会计学角度看,经营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财务损失。就其形成的原因与结果来看,可分为:
1.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这两种风险的区别是风险所致的结果不同。纯粹风险所致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遭损,二是无损。如企业经营中的运输风险,财产风险,职工安全风险。投机风险所致的结果就有盈利、保本或亏损三种。如证券投资风险,外汇交易风险,营销风险等。
2.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这两种风险的区别是风险形成的原因不同。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量或人们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动态风险则是由于经济或社会结构的变动所致。前者如地震、海难事件等,后者如汇率变动,税制改革,能源危机等等。
对于正在迅速增长而社会环境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的中国企业界来说,经营风险往往是由多种原因所致。因此,企业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也应是多元的。
6.商业风险控制
商业风险控制,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构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防范商业风险、保障商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商业风险控制,简单而言,就是对特定目标的资产、资质、信用、信誉状况的调查,通过建立企业风险控制系统,从而规避企业内部员工及外部投资等方面可能出现的系列风险。企业通过商业风险控制系统,既能够对外部商业伙伴的信用及实力进行深入了解,以防范和应对经营中潜藏的欺诈行为;同时可以加强内部沟通,增加员工忠诚度,降低因员工道德因素引发的无形风险。在经营条件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通过商业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提升管理水平。
7.经营风险的会计对策
对策之一,转嫁风险。说到风险,人们的第一反映是找保险公司。然而保险公司一般受理的是可统计且无投机因素的纯粹风险与静态风险,如企业财产险,职工人身安全险,车船险等。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风险如长期投资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等为不可保风险(特例除外),就需寻找其他对策。
对策之二,回避。即对于风险较大的人、物、业务予以回避。如在融资业务中,对资信可靠度低的对象不予受理,在营销活动中,对缺乏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存在明显缺陷的营销计划,予以拒绝等。
对策之三,加强防范。对无法投保又无法回避的经营风险,企业会计可采用积极的预防性措施,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为降低赊销中坏帐风险,可加强对赊帐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和甄别,对应收帐的帐龄进行分析,建立赊销责任制度等。
对策之四,组合。运用大数法则,增加承担风险个体的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如为降低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可采用合资、合伙或股份化的组织形式来筹资组建;为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可搞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等。
对策之五,自留。对以上四个对策难以适用的经营风险,企业只能“兜着走”。在财务会计的实务中,主要表现为:
(1)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
(2)应收票据贴现后遭出票方拒付时,被银行索兑与罚款的损失;
(3)因产品质量问题,遭客户索赔的损失;
(4)因产品瑕疵遭客户退货的损失;
(5)为附属或联营企业提供担保而承受的风险;
(6)有败诉可能诉讼案件中的经济责任;
(7)全资子公司的债务纠纷损失;
(8)已采用组合,加强防范对策后仍可能发生损失的投资风险、营销风险等。
8.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的区别
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发生的性质不同。商业风险是由商品价值规律决定的一种正常风险,这点对所有商品经营者都是平等的。而情事变更决定于变幻莫测的各种社会因素,一般表现为大的社会变故,如物价突然上涨,它是一种具有偶发性、突发性因素的特殊风险,往往涉及个别或一部分商品经营者,而不是持久不断、普遍地涉及所有的商品经营者。如疯牛病、禽流感等情况的发生,直接涉及到的只是此类农牧产品的经营者。
2.两者产生的原因具有质和量的不同。从商业风险到情事变更,价格变化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标准是看其是否超过由价值规律决定的度。亦即价格在一定幅度内变化属于商业风险,超出了一定的幅度就构成了情事变更。例如:英国的一个法庭判决认为,价格上涨20%~33%是普遍的商业风险,如上涨100倍或天文数字,则或许可成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落空。
3.两者是否可以预见不同。尽管引起情事变更和商业风险的具体原因可能相同,如货币贬值,情事变更的发生不能预见,而商业风险则在当事人的预料范围之内。
4.是否与当事人主观认识有关不同。当事人对情事变更的发生没有过错,而商业风险则常有当事人主观认识错误的因素,如不遵守价值规律的要求,忽视市场规律,不注意产品质量、因质次价高而无法收回资金等因素都可以表明当事人主观认识上存在着过错。
9.商业风险机制
商业风险机制就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交换行为受风险的制约,影响交换行为当事人的利益所形成的风险机制。或者说,在商品流通过程中, 风险要 素对风险主体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制约体系。在这个有机体系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又包括商业主体追求利益的内动力机制的要承担风险损失可能的外动力机制。
10.商业风险机制的作用
1.商业风险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和健全企业责、权、利相结合,动力、压力、活力相统一的行为机制。
2.商业风险机制能够制约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其努力作出最优决策和朝着科学决策方向迈进。
3.商业风险机制能够促使经营者努力承担风险和分散风险,力求获得预期收益,避免潜在损失。
4.商业风险机制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素质的高低。
5.商业风险机制是实现对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目标的机制。对宏观决策而言,风险的客观存在和风险机制的压力,也会促使宏观决策尽可能不失误或少失误。这同样有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