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文化
1.什么是黑客文化
黑客文化是指在黑客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互联网、Unix、Linux都是黑客智慧的结晶。有人说:是黑客成就了互联网,成就了个人电脑,成就了自由软件,黑客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真正的英雄和主角。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2.黑客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因特网在全球的架构,社会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他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经济模式正在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经济模式转化,社会的领导层由企业主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将成为变革的直接力量;当代信息哲学的创始人弗洛里迪则总结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信息化特征:1)叙事(包括价值、思想、时尚、情感等)的原语义化,2)文化的去疆界化,3)自然的去物理化,4)思想概念的外化。社会信息化过程的实现必须有个现实前提,那就是计算机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本质上是对数学运算的电子模拟,即通过电路的开合来模拟二进制运算;而数学本身因其普遍性是人类文明中唯一可以自由传播的思想,1+1等于2的结果不会因人或因民族而异。因此计算机技术由于其数学特征,是一项具有普遍性的技术,它的应用便是数学的普遍性在社会中实现的过程。普遍意味着公开和形成标准,而在计算机技术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点:无论是硬件发展还是软件进步都是一个从分散、各异走向形成统一标准的过程——有了PC硬件标准的公开和统一,才有了个人电脑的普及;有了Linux源代码的公开或是Windows源代码的公开,才能有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的无限延伸。信息化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全球范围内统一的信息传播和解读机制,使得信息能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廉价地传遍世界每一角落,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数学本质为其决定的最终目标。同样在价值观层面,主张信息共享的黑客文化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普遍化、标准化的社会进程在价值观层面的表现;而它的发展和演变展现的是信息共享观念与传统观念间交锋和博弈的历程。黑客文化从早期的实验室科研行为准则,发展成“开放源代码”和“自由软件”这样的社会性运动,在这一历程中都折射出价值层面上信息共享观念不断推广和扩大的宏观趋势。
3.黑客文化的特点
- 1.技术上的优越性
从麻省理工学院诞生第一批黑客起,人们没有质疑过:黑客们大都是一群握有高技术知识技术专家。他们对技术的痴迷达到了令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而且,他们总是利用手中的技术向政府、大公司以及一切权威发难。例如西德邮电部80年代建立一套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号称无懈可击,但一名叫沃·荷兰的计算机爱好者,为了揭穿西德当局“系统无懈可击”的谎言,设计了一出恶作剧。他设法偷到了银行中的识别码口令,然后使用一台自动拨号机不停地从银行往俱乐部中拨打电话请求信息服务,把费用记在银行的账单上,一夜之间,银行的账单就高达8.1万美元。沃并不想收取银行的这笔钱,相反,他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他的恶作剧。这件事说明了,有时黑客对技术的追求纯粹是一种爱好。他们把突破系统当作一种智力挑战,这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里的广泛应用,也不乏利用自己的高超技术专门破坏并从中牟利的“伪君子”们。
- 2.精神上的复合体
(1)认同民主精神
黑客们对自身的认识并不局限于技术精英,他们更把自己视为社会精英,因为不光在技术上,更在政治、文化、道德领域都有自己独立的主张。他们看到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对于民主、自由的影响之大甚于以往任何工具。他们把信息技术视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的工具,甚至幻想建立类似部落民主的地球村,正如罗斯扎克所说:“对未来社会的这种想象洋溢着浓郁的田园色彩,以至于人们几乎要把计算机比作未来电子村的一种新型工具。”此外,大部分黑客还是电子民粹主义的拥护者。他们要求无偿获取一切信息,鼓吹不受限制的网上自由。
(2)认同反叛精神
无论是田园诗般的未来世界,还是纵横网络的牛仔形象,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黑客的反传统、反权威的反叛精神。这一部分是来自嬉皮士文化的直接影响,另一部分则跟黑客“精英”的自我定位有关。他们认为,如果你是一名黑客,你就是一名社会精英,正是这种对自己身份地位的内在自信促使黑客敢于打破规则。这并不是说,黑客漠视所有的规则,他们置诸脑后的规则是那些由贪婪的垄断企业和漠视民众利益的政府所制定的规则。
(3)认同黑客信条
在外表放荡不羁的黑客世界,存在着许多无形的信条。它不是由任何权威所制定,因为这与黑客反权威的历史传统不符。但它真实地存在着。在利维那本久负盛名的黑客电脑史中提到了“黑客道德准则”(the Hacker Ethic)。这些准则包括——对计算机的使用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和完全的;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免费;怀疑权威,推动分权;你可以在计算机上创造艺术和美;计算机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好。正是这些准则,成为黑客们在计算机时代的行为方式。
- 3.道德上的无罪感
黑客行为的动机,除了对技术的偏爱,喜欢接受智力挑战外,他们还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了某种道德上的正义性。
首先,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当成是向政府、权威抗议的一种手段。电子杂志《飞客与黑客》上曾发表了由“破坏博士”撰写的《技术革命》片段:“计算机系统完全控制在大企业和政府手中,用以丰富人类生活的神奇工具变成了奴役人类的武器。对大企业和政府来说,人还没有硬盘容量重要,它们没有用计算机来帮助穷人,而是用其控制核武器。它们将现代化的设备用高价和官僚主义的铁墙包围起来,使之远离人群。正因为如此,黑客诞生了……”。越战期间,联邦政府规定电话要收附加税,于是,盗窃电话服务就成为非暴力反抗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要为一场非法的、不道德的战争纳税呢?不但如此,电话黑客们还向大众免费传授盗打电话的知识。他们的行动,准确地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种态度,体现了对贝尔系统以及系统背后的官僚机构高度蔑视的态度。
其次,黑客认为自身行为的目的是追求程序的完美。在他们中间有一种朦胧的意识:通过暴露网络中的缺陷而从事某种公共服务。1995年9月,两位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黑客伊恩·戈德伯格和大卫·瓦格纳一起发现了网景公司设计的用于人们通过环球网进行信用卡购物的软件程序的一个漏洞。他们将其公布于众,网景公司随后推出了该程序的修正版;但紧接着,他们又公布了新的漏洞。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遵循黑客亚文化群由由来已久来以久的查获缺陷并予以公开发表的传统,目的就是无休止地要求完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