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金宏工程

百科 > 电子政务 > 金宏工程

1.什么是金宏工程

金宏工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中的十二大业务系统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承担。上述部门领导组成项目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金宏工程的意义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1、转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需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在探索形成,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对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时效性、透明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同时,加快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尽快创造形成职能调整与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才能适应新情况,驾驭新形势,才能抓住机遇,防范风险,迎接挑战,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加强宏观经济监测与调控的需要

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宏观经济信息,并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

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大大加快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和上下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的需要

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尽快制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增强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盘活现有资源,降低建设和运行费用。

5、执政为民的需要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和居民对宏观经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信息准确性、公开性、及时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直接、更为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执政要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金宏工程的目标与原则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

  • 需求导向驱动、分期实施建设;
  • 保护既往投资、整合现有资源;
  • 逻辑集中管理、适度分布部署;
  • 部门联合共建、实现优势互补;
  • 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面广、共建部门多、建设周期长,项目建设面临着认识不统一、模式不确定、机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和困难。项目成功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政务;难点不在工程,而在协调。

为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力,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以书面、走访、会议等形式对主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了认真的需求调查,对系统目标定位、建设内容、建设原则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共建部门就项目总体方案举行了多轮讨论,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意见。经过充分的需求调研和全面论证,项目总体方案和建设思路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和共建部门的广泛认同。

4.金宏工程的建设内容

通过系统建设,力争实现业务处理规范、业务协同环境良好,信息收集及时准确、决策支持服务到位。为此,主要将建设:

1、系统平台

以国家统一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共建部门现有资源为基础,形成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环境。

2、信息共享平台和应用集成环境

一是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制定信息交换规则,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宏观经济领域的信息共享环境。三是建设应用支撑与集成环境。

3、共享信息数据库

共建部门在本部门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上,依据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开发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共享信息数据库。

4、宏观经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一是充实和完善共建部门现有相关业务应用系统;二是建设一批宏观经济管理急需的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三是构建宏观经济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5、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和网络化流程

依据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构建符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电子政务协同基础架构。

6、统一的系统保障环境

  • 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软件开发标准、应用标准等。
  • 二是依据信息内容,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实施等级保护,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三是重视体制创新,规范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