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
1.什么是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对所需的物质资源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的总称,简言之,就是政府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活动。它既是政府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政府活动的物质保障。财政管理对于政府管理的重要性,是由财政的政治、经济双重属性决定的。
2.财政管理的内涵
财政管理是国家对财政分配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一、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具体承担财政管理工作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因而它属于国家管理的范畴;
二、财政管理的客体是财政分配活动,包括财政收支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因而它又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
三、财政管理手段是国家所能采取的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四、财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财政分配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实现优化财政分配过程,促进国家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
3.财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财政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可以说是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几乎覆盖所有财政领域和财政过程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财政计划的编制、执行,以及进行财政决算,都需要财政管理。财政管理作为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及法规、规范财政关系及运行的行为,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与国家的经济体制相配套,而且还要同国家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是一种难度很大的经济管理活动。财政管理不仅决定着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最终成效,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政改革的效应和财政职能的发挥。正是有鉴于此,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实现振兴财政这个战略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而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逐步培育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这就为财政管理提出了许多严峻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决定了财政管理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在财政管理中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首先必须对社会经济中的经济利益结构做出新的认识。
财政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在承认多元经济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制度规范把这些个别利益和局部利益协调起来,以防止其同全局利益发生抵触与冲突。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要把国家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协调和引导;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实现财政职能的转化。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上,要构建规范的分级财政体系。
4.财政管理的目标
我国财政管理的主要目标
1.构建良性循环的财政运行机制
4.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5.财政管理的职能
财政管理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运用一定手段,对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财政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决策。
即财政管理主体对于财政活动所采纳方案的选择,一般原则是采用最优方案,在没有最优方案的前提下选择次优。
第二,计划。
即制定并实施计划。
第三,组织。
即为了保证决策和计划的有效执行而进行的组织活动。
第四,协调。
即财政管理主体对于财政活动的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包括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矛盾,政府之间的矛盾等。
第五,监督。
即检查监控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财政管理为了实现其职能,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
6.财政管理与经济[1]
1、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明确了财政管理的范围就是政府的经济活动以后,我们就可以更清晰的分析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确立以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方式的整个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引进和借鉴了许多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运行分析的理论。在非市场主体更加具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经济效益以后,他们必然会从经济上对政府的管理活动形成制约,提出要求。他们会问:政府为什么要征税?要征多少税?征的税是怎么用的?总之,人们会越来越要求政府的管理活动要讲求经济效益。这就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效益管理的要求,认为财政的管理要注重过程的管理,要注重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财政管理,是由一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的属性和宏观经济运行、管理模式所决定的,并与之相适应。认清了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效率和效益,不计投入产出效应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改正以往那些用计划代替管理,用增长代替质量,只知道用投入去追求产出,不讲成本与效益分析,忽视财政监督等旧的观念。
加强财政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财税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因此,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以及宏观经济配置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换,必须对财税新体制和新运行机制下的财政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财政管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发生明显变化。
加强财政管理,是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的必要保证。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其职能强度也有日渐增大之势。然而,理论和世界各国的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除体制和制度等因素的羁绊外,财政职能的履行程度与财政管理状况的好坏,呈正相关关系。在财政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职能不可能得以正常有效履行。
2、财政管理与经济关系的启示
认识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目前我国财政供给范围过宽、包揽过多等突出问题,改造财政支出。在清理、明确各级财政事权范围的同时,将那些财政部门不该管、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微观经济活动及相关事宜,那些可以由市场机制去解决的问题,逐步从财政管理的供给范围中剥离出去,把有限的财力,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能有效执行的方面。
财政管理与经济的关系还表现在在进行财政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的过程中,必须将财政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宏观的分析方法运用其中,从经济运行状态的要求出发,正确确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根据经济发展周期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纳入财政学的研究中,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实现方式,从而为从制度上去克服政府的官僚倾向,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政府提供经济理论上的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财政管理中更多的运用微观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方法,去提到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活动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