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西方财务会计

百科 > 会计类型 > 西方财务会计

1.什么是西方财务会计[1]

西方财务会计是西方各个国家适应市场经济跨国公司核算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西方财务会计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本国实际制订各国自己的会计准则,美国自成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就制订了多项"公认会计准则"。我国也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西方"公认会计准则",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西方财务会计是国际会计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国际会计准则是协调性的、指导性的。西方财务会计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准则指引下进行理论阐述、具体核算和操作的一种专业会计。所以说西方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绝对不能把西方财务会计等同於国际会计。当前西方财务会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较为完善,是世界各国学习的主要对象。

2.西方财务会计与我国财务会计的差别[1]

西方财务会计主要靠"公认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进行制约,以美国为例是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其特点是:强调超然、中立、会计人员会计核算方法有较广泛的选择余地,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也较灵活,没有统一的科目名称,企业可以自主设置,能够较全面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1.会计核算的计价基础

西方财务会计的计价理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在资产计价方面是遵循稳健性原则,可用原始价值反映,也可用重置价格,以及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方法按变现价格反映。

我国财产物资计价要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西方会计学家认为:"固定资产前期生产能力大,维修费用少,应多提折旧。"加速折旧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在所得税法中规定用加速折旧法计算应税所得额。由于使用加速折旧法,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回收加快,可避免和减少投资风险,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而只有少数企业,符合有关规定经批准方可使用加速折旧法,如电子计算机行业等。

存货盘存计价问题。西方制造企业多数用"永续盘存制"、商业企业则用"定期盘存制"(即实地盘存制),我国工商企业大多采用"永续盘存制",只是某些条件不具备的小型企业可采用"定期盘存制"。

2.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西方国家允许银行金融机构互相竞争,存、贷款按复利计算,利率不断升降。因而,企业在发行债券时经常存在按面值、溢价或折价发行,以及购买或发行的企业需要计算溢价或折价摊销问题。

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律按单利计算,利率升降由国家统一规定、银行不得私自升降利率,我国企业发行债券利率是固定不变,大多比银行利率高些,同时都按面值发行,不存在债券溢价、折价购买和摊销问题。

3.会计核算形式

西方财务会计经济业务编制的分录是采用全部按顺序登记"日记账"的方式,以后再将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再过入相应的总分类账。我国是采用记账凭证方式,把会计分录先登在记账凭证上,再按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本,及其他明细账、汇总记账凭证后再登记总账。至于现金,西方是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中国单指库存现金。

西方财务会计采用转回分录,即对按常规程序处理的、嗣后才真正发生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到下一会计期初又将相关的前期调整分录的借、贷方全部冲转回去。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这种程序,如月末企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平衡后,就不再作会计分录,待下月初收到有关凭证后才正式作有关分录。

4.资金筹集渠道

西方较大企业组织大多是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其筹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所以股票债券核算是较复杂的。股票有普通股、优先股(累积优先股、非累积优先股)、库存股等;债券有平价、溢价、折价发行等。

我国当前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还是国家投资、法人、个人投资以及银行贷款等为主,所以很多企业不存在筹资发行股票、债券的核算,只是在有多余资金向外投资时,购买别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而已。

3.中西方财务计差异的原因[2]

(一)政府经济干预因素。

中国政府总是统管着中国财务,国家财务如此,企业财务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政府采用了详尽的财务制度去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在企业范围内大到投资、融资政策的确定,小到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国家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力很小。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都不制定直接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只遵循公认会计准则,而且由于西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税法的脱钩等,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上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二)中西方财务发展进程因素。

西方财务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传统理财”阶段,二是“综合理财”阶段,三是“现代理财”阶段。在连续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使西方财务日渐成熟。形成了企业财务的重点是研究所筹资金在投资运用时如何考虑投资报酬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减少投资风险,以增加投资收益,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至此,西方财务已形成了以筹资、投资、股利为核心的企业财务内容,其本质是有关企业资金的运用过程和管理结果。新中国的财务始终围绕财权分配展开,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开始形成以企业本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与分配为核心的管理,并在此过程中以处理财务关系为重。但是中国的财务发展得比西方晚明显不如西方财务的完善。

从中西方财务发展过程的考察中可以明确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是中西方财务的本质均是有关本金运动的描述;二是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变革互相适应的;三是中西方财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时会相互交融,且随着财务趋向国际化,;四是财务与财政、金融、税收、投资者、所有者等之间的客观关系总是存在的,并不依人们认识水准与表述方法的差异而转移。

(三)经济体制因素。

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将财务作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是处理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也正是中国关于财务与会计关系表述上存在“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会计合一观”等存在的现实环境。纵观中国几十年的企业财务体制一直只在被动地处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形式,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功夫。这偏离了财务的本质,造成了我国财务与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合二为一的局面。相反,西方国家由于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财务不仅很少受政府的干预,而且由于其追求一种实效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因而财务管理中被迫用足够的力量去处理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问题,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也将财务与会计分别设置机构,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上财务与会计分离的统一。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