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能源经济

百科 > 经济形态 > 能源经济

1.什么是能源经济

  能源经济是指那些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活动

2.能源经济的作用[1]

  (一)推动社会进步,拉动经济发展

  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煤、电能源先后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则在当今这样一个能源不足并提倡清洁能源的时代推动着高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另外,能源经济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20万人。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据统计,每吨标准煤能源可产生的GDP,依国情不同在360美元到5580美元间不等,世界年均值为1860美元。2010年我国GDP为397983亿元,消耗29.9亿吨标准煤,一吨标准煤产生的GDP约13310元。

  (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一方面,伴随每一次能源技术的革新和每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能源总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例如电能的开发应用为人们带来了电灯,氢能源和太阳能则为新能源汽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从而减少了人们对石油的依赖以及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传统能源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特点以及能源匮乏所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使得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过程中纷纷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中国能源经济面临的挑战[1]

  (一)能源短缺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以及开发难度大等原因,我国实际上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就部分能源的总量而言,2006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全球的份额为12.6%,排第三位。同年,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71亿桶,占全球的份额为1.4%,排第十二位。虽然从能源总量上看我国的排名比较高,但我国却拥有占全球1/5的人口。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能源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布不均问题。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源结构优质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能源格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未能充分实现结构优化。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高达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相对清洁的天然气仅占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2.8%,而世界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到12%以上。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中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核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也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三)能源使用效率低

  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能源使用效率高,能源需求相对少;反之亦然。目前,中国的电力钢铁、有色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如果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国的能源进口和环境问题将容易解决。能源消费和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我国今后能源生产与消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其近年来的突出表现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快速大量增加。据调查,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重度污染。

4.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

  (一)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

  能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成为了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果只是单纯加大能源建设力度而不从根本上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那么中国的能源问题将无从解决。所以,要想解决我国目前能源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必须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手段,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为基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着眼点,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除此之外,要在全国形成节约高效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发展节能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

  (二)优化能源经济结构

  目前,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经济结构。要改善这一现状,优化能源经济结构,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发展附加值高的能源产业;二是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具体说来,第一,鼓励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修复的合理机制;第二,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安全平稳推进核电建设,发展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利用产业。

  (三)治理能源环保问题

  能源在大量消耗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追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应力争做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首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途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电动公交车,鼓励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从而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最后,加强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准入制度,要求环境保护措施与能源改扩建工程项目配套,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