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结构失衡

百科 > 经济术语 > 结构失衡

1.什么是结构失衡[1]

  结构失衡是指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失衡。

2.结构失衡的原因[2]

  (1)供给结构变动滞后,使供求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

  社会需求结构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即生产资料的需求和生活资料需求。社会需求结构是复杂多变的。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总量相应增加,与此同时消费需求结构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起需求结构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供给结构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调整。然而供给结构的调整既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限制。

  不同生产部门客观上存在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不同部门使用的生产资料不同,所用资源稀缺程度不同,有的部门发展受资源稀缺性的限制较大,如农业。受资源稀缺性限制较大的部门生产难以适应需求的增长而扩大,例如以土地为不变投入要素的农业部门,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最先受到边际成本迅速增加的限制。

  二是不同部门的技术进步率是不同的,有的部门技术进步快,有的部门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进步缓慢的部门,供给的增加无疑会受到限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常影响到供给结构的调整,由此引起的结构失衡在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中都曾出现过。

  我国供给结构变动滞后,固然有技术经济条件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造成的。传统体制下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不能正确无误地把握社会需求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并据此安排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企业也不能适应供求变动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结构,许多产品生产上几十年一贯制,这必然导致结构失衡。应说明的是,原有体制下,企业技术进步缓慢,就是给企业自主权,也不能迅速适应需求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要求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一些高科技产品,这种状况直到现在还依然存在。

  (2)需求结构的超常变动

  需求结构从长期来看有其自身演变规律,但是需求结构也会由于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千扰出现超常变动。由于这种超常变动使得供给结构难以适应,从而造成结构失衡。我们知道,需求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直接相关,积累和消费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相适应,否则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给与需求、消费资料供给与需求失去平衡。在原有体制下,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由政府决定的,由于政府实行高积累,强制地把消费控制在低水平上,限制了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

  体制改革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其结果引起居民消费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而对供给结构的调整产生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原来“大锅饭”式的收入分配制度没有彻底革除,居民的消费热点常常过于集中于某些商品上,使得这雌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地失衡,引起市场的震荡。由此看来,结构失衡也有其需求方面的原因。

  (3)调节机制不健全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结构性矛盾往往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经济系统内部具备完善的调节机制,这种结构性矛盾就能及时得到调整、解决,否则结构失衡就会长期存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依赖市场机制来调节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自动地由供过于求的部门流向供不应求的部门,需求者也会根据价格变动情况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而趋于均衡。当然国家也会采取一定的微调措施,以促使平衡的实现。

  在我国相当长时期内,排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调节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结果使结构失衡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我国体制改革以来,不断强化了市场机制的结构调节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合理流动,这对于缓解结构失衡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应当看到,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极其有限,市场机制还很难推动存量资产的调整。不解决存量资产的调整问题,结构失衡的矛盾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此就必须建立健全结构调节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从结构平衡的角度出发,要求供给结构的变动必须同需求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但现实经济过程中,由于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往往是不对称的,一定程度的结构失衡是不可避免的,它既是供给增长和需求演进的前提和动力,也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生的现象。问题是要适时进行调节,避免结构性矛盾的累积,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