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经济管理决策

百科 > 经济术语 > 经济管理决策

1.经济管理决策的概念

  经济管理决策是指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设计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或合理的方案。

2.经济管理决策的特点[1]

  经济管理决策具有以下特点:

  (1)存在一个或多个决定目标;

  (2)有实施愿望;

  (3)决策者寻求最优或寻求合理方案;

  (4)存在若干个可行的备选方案。

  经济管理决策的主要任务是在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指导下,针对经济活动的具体目标使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理可行的行动方案。

3.经济管理决策的分类

  经济管理决策有很多分类,按科学化程度的高低分,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按目标的多寡分,有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按决策信息的确切性可分为定性决策定量决策;按决策目标的规模和决策起作用的大小分,有战略决策战术决策;按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按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分,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领域的不同分,有国民经济决策地区经济决策行业经济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等。此外,还有最优决策满意决策风险型决策竞争型决策模糊决策可拓决策序贯决策追踪决策等。对现代企业家而言,应树立科学决策专家决策科研决策辩论决策满意决策等现代决策观念。

4.经济管理决策的要素[1]

  经济管理决策的要素包括:

  (1)决策目标

  (2)决策者

  (3)可行方案;

  (4)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决策者改变的自然状态;

  (5)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6)各种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

  (7)方案选择的标准或原则。

5.经济管理决策方法[1]

  经济管理决策方法包括决策的要求、原则、程序、理论及方法体系。

  1.决策的要求。经济管理决策的实现是一个全面科学化的活动过程,必须做到有理论指导,采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遵守科学原则和科学程序,充分发挥领导集体和专家、学者“智囊团”的作用,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制度化。经济管理决策者和决策研究者的要求包括:

  (1)具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用元科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对经济科学知识进行深加工,形成系统化的整体性认识,指导决策实践;

  (2)树立新观念。指树立和接受多样性的新观念,如系统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时效观念风险观念等;

  (3)创造性。任何科学决策理论和方法只有创造性地应用,于具体决策中,才能做出有意义的决策;

  (4)建立和使用现代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可做到迅速而准确地使用决策信息,提供决策方案,为决策实现高速化、科学化、准确化服务;

  (5)采用高技术和新的决策方法,一方面要提高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从决策研究到决策方案的选定,再到决策的执行、监督和反馈,都能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要有效解决多变量决策、风险性决策及综合性决策等问题。

  2.决策原则决策原则指实现科学的决策过程需要遵守的准则。决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行为,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对不同的决策层次和不同的决策阶段,有不同的决策原则。从经济战略决策的层次看,科学决策应遵守的一般原则是:

  (1)系统原则。即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系统,把系统论所具有的方法论功能作为决策者必须遵守的思维原则;

  (2)目标原则。即必须明确目标才能制定决策方案,而确立的目标能达到“满意原则”的要求即可;

  (3)发展原则。即决策对象在变化,决策者的认识也在变化,因此作决策时必须要有预测和远见,留有余地,有应变措施;

  (4)创新原则。即科学的决策必须从现实出发,既要改变现实,又要适应未来,寻求新的方案;

  (5)集体原则。即要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之后作正式决策;

  (6)行动原则。即要求作出的决策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能立即转化为行动。另外,在确定决策目标时遵守差距原则、紧迫原则等;在制定方案时遵守瞄准原则、差异原则等;在优选方案时遵守“两最”原则、预后原则、时机原则等;在实施过程中遵守追踪原则、反馈原则等。

  3.决策规则

  决策规则指在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或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的规则。这种规则一般有三种:

  (1)最优化规则。即取最大或最小的方案;

  (2)理想化规则。即规定理想点,取离理想点最近的方案;

  (3)满意化规则。即只需获得满意方案。

  4.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指以决策为认识对象使决策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理论对经济决策实践能起指导作用,并不断经受经济实践的检验获得新的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1)决策科学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2)决策科学的对象、特点、体系结构与功能;

  (3)决策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4)决策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

  (5)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6)决策主体与决策对象(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7)决策科学与其他软科学学科的关系,包括元科学、系统科学领导学人才学未来学战略学政策学等;

  (8)决策方案制定的原理和原则;

  (9)决策方案的评价体系;

  (10)科学决策的执行与监督体系

  (11)科学决策的程序、方法和检验标准

  (12)决策机构的建设及其在现代决策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指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的全过程所遵循的先后次序和步骤。主要步骤包括:

  (1)获取信息和阐明问题。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或信息网络获取决策所必须的信息,做到真实而全面,然后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准确阐述问题,为确立目标服务;

  (2)预测目标和明确目标。在整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方法、技术得到定量的预测结果,然后将预测结果和目标要求进行对照分析,经过权衡处理,才能确定为决策目标;

  (3)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时,首先寻求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和措施,然后从总体上加以权衡,只有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排斥性并有利于整个问题的全面解决时才是比较理想的方案。提出的可能方案要各具特色,以利于比较选择,应允许各方案之间存在唱对台戏,且方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明确而统一,步了清楚,办法可行。同时,要充分利用同中求异、发散思维、自由思维等思维方式,提高方案设计水平;

  (4)验证和评价方案。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实验判断、模型判断以及系统分析,作出初步验证,以便对方案作出评估,在评估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选择最优方案。即对各方案作出综合评价,分出优劣,从中选取最佳方案;

  (6)组织实施。即用决策方案指导经济实践活动;

  (7)反馈。即反馈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偏差,并进行及时控制、处理。以上程序可简化为: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执行方案→跟踪反馈和调控。

  6.决策方法体系

  决策方法可分为硬技术方法软技术方法硬技术方法运筹学等现代管理方法为理论基础,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以各类经济专门理论为应用手段,它反映了决策的科学化。软技术方法主要依靠各类专家思维创造力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能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和因素,它方便、省力、反应迅速,是对决策硬技术的一个补充。

  决策方法体系包括:

  (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每一个方案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只对应一种确定的后果的决策。这类方法包括简单法、线性规划法网络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存储分析法等;

  (2)非确定型决策。指决策备选方案已知,自然状态已知,备选方案的后果已知,但自然状态概率未知的一种决策问题。这类方法包括大中求大准则小中求大准则乐观系数准则逻辑推理准则后悔值准则等;

  (3)风险型决策。指根据状态参数出现的概率,确定备选方案的决策。风险型决策能够克服不确定型决策的各种原则的缺点,把状态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并且赋予它一定的客观的或主观的概率分布。这类方法包括表解法树解法灵敏度分析效用曲线培欣决策马尔可夫决策矩阵决策等;

  (4)其它决策方法。这类方法包括模糊决策灰色决策层次分析决策柔性决策满意决策协商决策集成式决策群决策冲突决策等。这里有必要将这几种方法作以简述。模糊决策指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大系统特征,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存在不能准确赋值的变量,这些变量属于模糊因素;涉及到一定的主观因素,使得子系统之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从而必须借助排序、模糊评判等方法来进行处理。灰色决策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就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中的决策问题进行的决笔,层次分析决策指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某些判断准则就每一层次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定量化的度量,其后依据数学方法推算出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和排序,最后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与调查的决策。柔性决策指具有增强柔性、应变性和有效性的决策。柔性决策具有可调整性、跟踪与超前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满意决策指仅追求获得使决策者自己满意的解的决策。协商决策指在谈判情况下双方承认各方利益并寻求各方均可接受的解的决策。集成式决策指采用集成式的综合性的决策。其特点是知识集成、方法集成。群决策指多个决策者在一定规则下协同作出决策的过程。冲突决策指在冲突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