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现代农业物流

百科 > 物流类型 > 现代农业物流

1.什么是现代农业物流

现代农业物流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一系列动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的目标。

2.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

一是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

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3.现代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1]

1、缺乏对农业物流的科学认识。现阶段,全社会的物流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很多人把现代农业物流理解为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装卸等,没有认识到现代农业物流是蕴涵农业生产布局、结构调整、品种流向、农资和农产品实体运动所必须的装卸、储运、加工增值及相关服务与信息的环节链系统;没有认识到现代农业物流在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农业物流因环节链的脱节无法实现整体上的科学、合理运作。

2、农业物流成本过高。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方式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很容易导致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物流成本过高。如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达到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3、农业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交通动力不足,缺乏农业专用运输工具。存储、保鲜技术落后且条件差,加工处理水平低。例如,我国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用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据统计,常温流通中果蔬约损失20%—30%,粮油15%、蛋15%、肉干耗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美国农产品加工前后增值比为1∶3.8,而我国仅为1∶1.8。

4、农业物流信息化滞后。尽管涉农部门建立了一些农业信息网络,但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中,发布与更新不及时,导致农业物流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从全国看,农业物流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中普遍应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信息化差距大,电子商务发展不足。

5、农业物流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无论是农资生产企业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然热衷于自营物流,农民更是如此。虽然他们向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寻求服务,但这些都仅限于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物流服务,本质上仍然追求自己内部生产与物流的结合,制约了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发展。同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用户,数量有限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缺乏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服务、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设计等增值服务,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开展。

6.农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农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行为仍相当普遍。比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这种状况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农业物流活动的通畅。

4.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1]

1、增强现代农业物流意识。现代农业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跳出农业、加工业、流通业相互分离的传统产业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协调以寻求最佳产业效益,高起点地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2、提高农业物流的技术水平。技术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物流研究方面的经验,在研究院所、高校以及物流企业配备专门人员,加大对农业物流技术、物流系统的研究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中国实际大力推广。着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以增强农业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力,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装备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涉及面广泛,主要包括:①交通、通讯设施建设与农村道路建设;②加强仓储设施建设;③合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建设;④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的开发生产;⑤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

4、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培育和发展专门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企业和组织,使之成为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方法,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第三方农业物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商业、运输业、仓储业企业间的联合,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农业物流企业;推进传统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供销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农资经销单位向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转变;大力扶持营销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积极吸引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加快农业物流信息企业的发展。

5、抓好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现代农业物流的各项建设,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实施,把农业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大力推进农业物流业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加紧对农业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的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业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国际市场接轨。

6、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的调控和服务职能。①理顺农业物流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部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整体统筹,制定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协调全国农业物流的组织和运行;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约束农业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农业物流纠纷;③加大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④ 为农业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以减少和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

7、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现代农业物流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行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对其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今后科学研究重点应放在:①研究不同农资和农产品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寻求最适合的物流模式;②研究农产品物流,实现增值;③研究城市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有关高校应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动态,增设相关课程和专业,重点培养物流技术、物流企业管理、策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国内农业物流的经营与管理,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

5.现代农业物流三大典型案例[1]

农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传统农业物流整体还处于低水平运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为了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一些农业物流企业开始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农业集成商模式:上海农工商集团全方位打造农业物流链条

上海农工商集团是一个农业龙头企业群,该集团拥有光明乳业、农工商超市、都市农商社、上海鲜花港、海丰米业等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按照该集团发展集成商的经验,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借助品牌魅力扩大生产基地;二是利用平台优势吸纳资源;三是拓展合作伙伴做大经济增量。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郑州“大厨房”物流港实现从粮仓到厨房大跨越

2006年6月3日,“2006中国·郑州大厨房文化节暨现代厨房用品博览会、农副产品交易会”在郑州市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拉开帷幕。在此次交易会上,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就是变“中国粮仓”为“国人厨房”。郑州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是政府发展郑州西区的重点工程,包括厨具、酒类、调味品、农副产品、平价中心五大专业市场,是一个集厨房商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运营的品牌,“大厨房”具备了展示交易、国内外贸易、电子商务、品牌宣传、文化传播等多重复合功能,将致力于打造规模空前,全国领先的“食文化”商业基地。

双向流通模式:苏果超市开始把农户和加工企业纳入农村流通体系

为了响应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江苏苏果超市近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流通”农产品物流模式,并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的一个典型。为了开启现代农村物流止,苏果超市一方面成功运作基层供销社改制,建成农村营销网络。另一方面,苏果超市突破传统经营理念,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新合作模式”在辽宁受阻表明,基于行政化模式,用低级的资本运作手段取得“超常规”发展速度的扩张,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各地要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物流新模式,改造传统形式上的农业物流企业,要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和政策平台的支撑,创新农村物流运行体制和机制,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物流平台。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