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垄断
1.国际垄断的定义
垄断是指通过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或状态。由于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垄断也可以称为对某种产品市场的垄断。垄断分为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
国内垄断是指对国内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国际垄断是指对世界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国际市场的垄断是在国内市场垄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资本在国内集中到一定程度,并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的时候,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获取更大的利润,它们必然向国际市场发展,从而导致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集中,最终形成国际市场的垄断。国内垄断开始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国际垄断则开始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应该指出,国际垄断是一种趋势。尽管世界各个产业都在向垄断的方向发展,但是垄断的进展程度是不同的。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部分产业是垄断与竞争并存,部分产业还存在相当程度的竞争。
2.国际垄断形成的方式
1、资本角度
从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世界范围内集中的方式仍然是资本的积累和积聚。资本的积累是指不断地通过利润的资本化来扩大资本的规模,资本的积聚则是指通过与其他资本的融合来扩大资本的规模。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积累和积聚,又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下述三种形式:到外国建立企业、兼并和收购外国的企业以及与外国合资建立企业。其中到外国建立企业属于资本的积累,兼并和收购外国的企业以及与外国合资建立企业属于资本积聚。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以及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世界以及发达国家兼并与收购的数额、世界兼并与收购的数额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从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积累和积聚这个角度来看,对外投资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迅速地扩大,从1990年的20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000多亿美元。2000年以后直接投资的规模有所减小,但仍然在6000多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积累和积聚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还愈演愈烈。
第二,除了个别年份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约60%以外,其余年份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了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很大的比例,甚至高达80%。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意味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首先选择了在发达国家进行资本的积累和积聚。这样,资本不仅可以控制发达国家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借助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雄厚资本使自身迅速地扩大。
第三,在所列举的15个年份中,除了有4个年份世界兼并与收购的数额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比例接近50%,其余11个年份该比例远超过50%,甚至达到81.91%。尽管没有到外国建立企业以及与外国合资建立企业的数额,但是也足以判断与资本积累相比,资本积聚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主要方式。
到了21世纪,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集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在2003年所排列的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美元的公司共有4家,它们分别是沃尔玛连锁店(Wal-MartStores),2563.39亿美元;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Mobil),2370.54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onpany),2325.71亿美元;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2017.28亿美元。
如果将这4家跨国公司放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在2003年世界211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排列,那么这4大跨国公司分别居于19、21、22、24位。在前面所分析的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中,垄断寡头们同样是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波音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民用客机的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它仍不断通过兼并和收购来取得垄断地位。1996年,波音公司收购了罗克韦尔防务及空间系统分部。1997年,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2000年,波音公司收购了休斯航天和通讯业务分部。特别是在1996年12月15日,当世界航空器产业中排名第一的波音公司宣布与排名第三的麦道公司合并时,引起了民用航空器产业的震动。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波音公司拥有20万名职工,可生产民用、军用飞机以及所有航空航天工业产品,这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空客公司的竞争,从而引起了欧洲联盟激烈的反应。
汽车产业也不例外。汽车产业近年影响最大的一次兼并是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1998年5月7日,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合并。根据双方的协议,合并的资本达到约920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工业合并事件。克莱斯勒公司主要生产卡车、面包车、吉普车和运动车,轿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不到1/3。戴姆勒—奔驰公司则以生产名牌豪华轿车闻名于世。两大汽车公司合并将使双方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原戴姆勒—奔驰公司豪华汽车之外的汽车生产领域。合并后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轿车和卡车的生产方面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其他汽车公司也不甘落后。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它持有的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Isuzu Motors)的股份从37.5%提高到49.0%,以加强了对五十铃汽车公司的控制。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它持有的瑞典萨伯汽车公司(Saab-Motors)的股份提高到100%,从而完全控制了萨伯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早在1925年就通过收购林肯汽车公司(Lincoln Motors)来加快它的发展。1999年,它又以500亿瑞典克朗收购了瑞典沃尔沃集团(Volvo)中的汽车公司,以巩固它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从1987年到1999年,世界最大的20家跨国公司参与的跨国兼并与收购有1279宗,占世界跨国兼并与收购的宗数2.87%;涉及的金额是5338亿美元,占世界跨国兼并与收购的金额18.92%。
2、产品角度
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资本在世界范围内集中的方式是资本的横向扩张、纵向扩张和范围扩张。资本的横向扩张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同样的产品,以形成对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垄断。资本的纵向扩张是指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生产上游产品或下游产品,来巩固在原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垄断。资本的范围扩张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相近的产品,来扩大它的垄断势力。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世界投资报告》统计,资本的横向跨国扩张一直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集中的主要形式,并且所占的比例还一直趋于上升。在1987年,跨国横向兼并与收购占59%,跨国纵向兼并与收购占8%。到1999年,跨国横向兼并与收购占70%,跨国纵向兼并与收购占4%。关于资本的范围扩张,可以以微软公司作为例子。微软公司首先千方百计地取得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垄断。当IBM公司推出自己开发的OS/2操作系统与Windows操作系统展开竞争,并在OS/2操作系统安装Smart Suite软件以取代微软公司Office软件时,微软公司故意以较高价格向IBM公司出售Windows95操作系统,并且不提供技术支持。微软公司取得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以后,又借助于该系统继续向别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以扩大他的垄断势力范围。1997年9月,微软推出互联网浏览器IE4.0版,并要求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必须同时使用该互联网浏览器,向当时的互联网浏览器软件生产商网景公司(Net scape)发起挑战。接着,微软又向计算机生产商提供包含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程序的Windows操作系统,试图排斥别的媒体播放器软件生产商的竞争。
3.国际垄断形成的特点
在国际垄断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下述新的情况和新特点:
第一,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互推动。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国内资本的集中和国内垄断的形成要先于国际资本的集中和国际垄断的形成。首先,国内垄断的形成从时间来看要早于国际垄断的形成。其次,国内垄断的形成从逻辑上分析要先于国际垄断的形成。在国内资本和生产集中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在国内垄断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于规模巨大的公司来说,国内的市场已经变得狭小了,它们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要争夺和控制国际市场,这些大公司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从而走向国际垄断。 但是,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这就是说,并不是在国内垄断完成以后才开始国际垄断。在国内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开始了国际垄断。接着,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不断发展并且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资本既通过在国际范围的集中来加强国内的垄断,也通过在国内范围的进一步集中来加强国际的垄断。例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是一次国际并购活动,但它加强了这两家公司在本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又如,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是一次国内的并购活动,但它加强了波音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在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曾指出:“从1980年到1999年,世界范围内并购的数目(包括跨国和国内并购)增加了42%;并购的价值(包括跨国和国内并购)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0.3%提高到8.0%。这个时期可以划分为两次大浪潮:一次是1988年到1990年,另一次是1995年以后。这一次的国际并购浪潮与国内并购浪潮一同发生。在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在全部并购中的比例没有什么变化,不论按照完成交易的价值还是数目都大约为25%。”这就是说,当资本在世界范围内集中的时候,它在国内同样在大规模地集中。
第二,对科学技术的控制日益成为国际垄断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国内垄断还是国际垄断,都是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发展趋势。资本要追逐高额利润,势必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资本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势必要通过积累和积聚的方式来扩大资本规模,以排斥别的资本的竞争。这就是垄断的本质。因此,垄断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并不是产品的自然特点产生的。在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的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和规模扩张对垄断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化,垄断越来越密切地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从现象上看,垄断是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垄断。从实质上看,垄断是生产这种产品的核心技术的垄断。当某些厂商掌握了某项核心技术时,即使它们的资本并不雄厚,即使它们的生产规模并不巨大,它们也可以控制依赖于这项核心技术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微软公司并不是一家拥有巨额的资本的公司,但是当它研制出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并显示了该系统具有强大优越性以后,它就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垄断。又如,虽然航空器产业的垄断依赖于巨额的资本和巨大的生产规模,但是对航空器生产和销售的垄断实际上依赖于对技术的垄断。民用客机制造业是高科技产业,不是任何一个拥有雄厚资本的厂商都可以制造民用客机的,甚至不是任何一个即使可以集中全国社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的生产的国家都可以制造民用客机的。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垄断了民用客机的核心技术,它们就可以垄断民用客机的国际市场。
如果人们能够收集世界各个产业的资料来分析它们的生产集中度,将会发现这些产业的垄断程度将与它们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前面所列举的几个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中,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也是很高的。而没有列举的垄断程度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制鞋业等等,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是较低的。
正由于技术的垄断越来越成为生产垄断的关键因素,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而且国内垄断与国际垄断可以同时发生。例如前面多次提到的微软公司,它一研制出计算机操作系统,就迅速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形成垄断。可以预料,在各种高度依赖于复杂的科学技术的新兴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中,只要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就会在依赖于该技术的商品生产中形成垄断。
第三,各国的反垄断法越来越受“国家利益”支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很早就制定了“反垄断法”。但是,从国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反垄断法”并没有有效地抑制垄断势力的扩张。在国际垄断的形成过程中,“反垄断法”更是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如果别国资本的垄断损害了本国的利益,该国政府将利用“反垄断法”来抑制垄断。当本国资本的垄断损害了别国的利益,该国政府将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