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员工

1.什么是员工

员工是指企业(单位)中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聘用、雇用、借用的人员,以及代训工和实习生。

2.现代企业员工的特点[1]

现代企业的员工根以往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素质相对比较较高,知识性强。具有一下特点:

1、创造性强。他们主要依靠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和领悟,从而产生对新事物创造的欲望,推动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从而使知识资本增值。

2、独立性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企业生产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因此他们更愿意在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不愿意接受其他事物或人员的牵制。

3、成就欲强。他们不仅想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更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上级的器重、个人的声望。

4、自我完善欲望强。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以期促进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自觉性。

5、流动意愿强。

3.员工分类四象限原理[2]

公司有四类员工:第一种是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公司的员工;第二种是既能改变自己,又能改公司的员工;第三种是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公司的员工;第四种是既不能改变自己,但能改变公司的员工。我戏称之为员工分类范氏原理,见下图:

第一类员工,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公司。这类员工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与业绩,但有可能不认可公司的文化与愿景;能够自我不断成长,但不能带动公司成长;能够自我管理,但不能管理他人。这样的员工是精明的员工,是某个岗位上的骨干,但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应利用的员工。

第二类员工,既能改变自己,又能改公司。这类员工是既认可公司文化与愿景,又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与业绩的员工;既能自我不断成长,又能带动公司成长的员工;既能自我管理,又能管理公司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是聪明的员工,是公司的精英,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要重用的员工。

第三类员工,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公司。这类员工知识和技能不足,学习能力可能也不足,不能胜任岗位工作,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很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与业绩。这样的员工是不胜任的员工,是需要淘汰的员工。

第四类员工,不能改变自己,但能改变公司。这类员工能力不足,但身居高位,大多为公司中层,有可能是公司创业初期的元老,或公司老总任人为亲,安插进来的亲信。这样的员工可能曾为公司力下汗马功劳,也可能对公司非常忠诚,但由于其学习能力不足,不能自我成长,现在已经不能为公司再更好的创造价值与业绩,不能再更好的做好管理。这样的员工是破坏型的员工,是需要采取一定方法让其出局的员工。

4.现代企业员工的激励策略[1]

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现代企业的员工如何去激励他们,我认为应该采用如下的激励策略:

1.精神物质相结合。

知识型人才需要精神和物质的混合激励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就更为重要。如果仅靠物质方面的激励,企业很快就会失去吸引力。因此企业就要注意到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既要有物质的方面的鼓励,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精神激励。企业可以提供一份与工作成绩和生产率相挂钩的报偿体系,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目前许多公司所尝试的购股权、知识参与分配等方法,就可以作为公司的范例。提高他们的薪金待遇,比其他的员工要高,使其不仅体会到工作的回报,同时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受到重视。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较物质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持久地起作用。因此,在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综合待遇时,要侧重他们工作方面的满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允许创造性和实现个人满足等内容。

2.长期短期相结合。

企业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长期性培养,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他们的长远发展。在知识经济模式中,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以期促进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自觉性。这种自愿“充电”的动力是自我发展欲望的自我暗示和激励的结果。知识型员工自我发展的欲望的目标决非仅仅满足于对现有职务或现有工作的胜任,其目标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所以,企业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集中精力和资金为知识型员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体系。这一职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员工职务或职称晋升机制,此外还包括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用人制度等等。

3、个人组织相结合。

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是企业为知识型员工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条件。如果企业中,人员较少,灵活的工作时间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由于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知识型员工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和挑战性,更喜欢自由安排时间,以求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创造最佳的工作成绩。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到他们的特点,尽可能为知识型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的同时,逐步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和工作地点的灵活多变,并建立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风格和企业文化,使员工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4、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扁平化

目前西方企业普遍采取薪酬等级的“宽波段化”,又称为薪酬扁平化。将工资级别减少,由原来的十几、二十几个减少至七、八个,将同一级别的工资线延长,即扩大同一级别薪酬的幅度。处于同一薪酬级别的员工数量增加,但同一级别的员工其薪酬数额相差幅度变大。一些下属可以和 主管享受一样的工资待遇,当下属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技能超过主管时,下 属的工资便有可能超过主管,“宽波段”的薪酬制度比较灵活,每一名员 工的具体收入可根据当年的业绩弹性处理,有利于员工创新性的发挥, 激发员工不断开发自我潜能的积极性。

5.员工培训的意义与特点

(一) 培训的意义

企业在面临全球化、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系统挑战中,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

员工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在能力培训方面,传统上的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但是未来的工作需要员工更广博的知识,培训员工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其取得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也为员工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

2.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跨国经营人才,为进军世界市场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可提高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员工培训就是要不断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人才,以获得竞争优势,这已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人类社会步入以知识经济资源和信息资源为重要依托的新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获取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竞争不再依靠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精良的机器和雄厚的财力,而主要依靠知识密集型的人力资本。员工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完成本职工作的技术)、高级技能(如怎样运用科技与其他员工共享信息、对客户和生产系统了解)以及自我激发创造力。因此,这要求建立一种新的适合未来发展与竞争的培训观念,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产品质量与客户服务质量等。毫无疑问,培训使员工素质、职业能力提高并增强,将直接提高和改善企业工作质量。培训能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降低成本;培训可增加员工的安全操作知识;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增加员工的责任感,规范生产安全规程;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

4.有利于高效工作绩效系统的构建。

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员工技能和工作角色的变化,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汁(如工作团队的建立)。今天的员工已不是简单接受工作任务,提供辅助性工作,而是参与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团队活动。在团队工作系统中,员工扮演许多管理性质的工作角色。他们不仅具备运用新技术获得提高客户服务与产品质量的信息、与其他员工共享信息的能力;还具备人际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活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尤其是培训员工学习使用互联网、全球网及其他用于交流利收集信息工具的能力,可使企业工作绩效系统高效运转。

5.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高级”需求——自我价值实现。培训不断教给员工新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适应或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与任务,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这不仅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使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

(二)员工培训的特性

员工培训的对象是在职人员,其性质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它具有鲜明的特征。

1.广泛性。即指员工培训的网络涉及的面广,不仅决策层管理者需要培训,而且一般员工也需要受训;员工培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或将来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问题,而且员工培训自的方式与方法也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2.层次性。即指员工培训网络的深度。也是培训网络现实性的具体表现。不仅企业战略不同,培训的内容及重点不同,而且不同知识水平和不同需要的员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知识和技能需要也各异。

3.协调性。即指员工培训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培训的各环节、培训项目应协调,使培训网络运转正常。首先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确定培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其次应适时地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合理确定受训者的总量与结构;最后还要准确地根据员工的培训人数,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培训的时间、地点等等。

4.实用性。即指员工的培训投资应产生的一定回报。员工培训系统要发挥其功能,即培训成果转移或转化成生产力,并能迅速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与保持。首先,企业应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使员工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更新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工作。其次,应让受训者获得实践机会,为受训者提供或其主动抓住机会来应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最后,为培训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它是一种具有促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长期性和速成性。即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任何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将是长期的,也是永恒的。员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工作,所以,培训一般针对性较强,周期短,具有速成的特点。许多培训是随经营的变化而设置的,如为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攻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急需掌握的管理基本技能等等。

6.实践性。即指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生理、心理以及一定工作经验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的实践教学方法。应针对工作实际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案例式的教学,使员工培训有效果。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