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目录
1.什么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1]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处理与政府、资源提供者、债权人等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2]
非营利组织单位收入管理,主要是对收入项目、标准以及收入进度等进行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管理,主要是对支出项目、范围、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的管理。
具体来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
(1)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单位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对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财务收支计划所进行的管理。
(2)收入管理,主要是对非营利组织的收入项目、范围、标准和收益分配等所进行的管理。
(3)支出管理主要是对非营利组织的支出项目、范围、标准等所进行的管理。
(4)定员定额管理,主要是通过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编制和支出定额的制定、执行和检查,对其人员配置、支出的分配和使用所进行的管理。
(5)结余及其分配管理,主要是对非营利组织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使用所进行的管理。
(6)专用基金管理,主要是对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所进行的管理。
(7)资产管理,主要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各种资产、债权及其他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权利所进行的管理。
(8)负债管理,主要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所进行的管理。
(9)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价。
(10)财务监督,主要是依据政府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对非营利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检查和督促。
3.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征[3]
一、经费来源的无偿性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由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向单位分配政资金。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决定了各非营利组织获得的经费也具有无偿性。非营利组织作为国家职能的承担者,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们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往往是低价的甚至是免费的,它们的各种消耗很难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补偿,这客观上也决定了它们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经费必须由国家无偿供给。虽然也有少数的非营利组织以服务收费等方式从社会取得资金,而不由国家财政拨款,但它们的经费来源同样具有无偿性。
二、经费使用方式上的限制性
非营利组织的出资者(即资财的供给者)提供的资金原则上称为基金,基金的特征是要按出资者的意愿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社会效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首先表现为基金管理,要能反映各项基金按预算应用的结果。非营利组织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基金用在指定用途上,即要求基金有限制性。非营利组织的基金具有严格的具体用途,不能移做他用。非营利组织基金的限制性体现了非营利组织出资者的权利。为此,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要按不同的项目核算基金的使用情况,尽管对各项基金不一定要分别按有关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项目进行管理,但必须提供各项基金的收支节余情况,以便考核各项基金的使用效果。
三、经费使用的政策性
非营利组织作为国家职能的承担者,它们的各项活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各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体现着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体现着国家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体现着政府的意图。它们的一收一支,都对应着明确的规定,都带有极强的政策性。因此各非营利组织在办理各项收支业务时,要严格执行有关的收支范围和收支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及财经纪律,依法理财,合理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以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四、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预算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心。各类非营利组织每年年初都要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单位工作任务安排编制单位年度预算,并按一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审批之后,非营利组织预算就成了财政部门管理各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活动的依据。财政部门一方面根据非营利组织的预算向其拨付经费;另一方面,又通过预算管理,将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财务收支纳入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非营利组织角度来看,各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经有关部门审批之后,同样成为了本单位办理财务收支及其他各项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非营利组织的各项财务收支都要按预算执行,其他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围绕非营利组织预算来展开。因此,预算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中心,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工作量,必须切实加强预算的管理。
五、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实现国家职能的组织,非营利组织遍布全国,它们的活动关系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建设,与政府意图的实现密切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学校、医院、艺术团体等非营利组织的活动,直接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服务的,所以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深入到全国城乡的每个角落,还深入到非营利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各非营利组织切实加强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要求财务工作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财务工作做深做细,办好每一项收支业务,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切切实实地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政府的意图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六、类型多样化
非营利组织种类繁多、类型复杂,从所有制来看,既有全民所有制的,又有集体所有制的;从业务活动性质来看,既有生产性的又有非生产性的,既有服务性质的,也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从经费来源看,有的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有的部分拨款,还有的不拨款;从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方式来看,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付费的。不同的非营利组织,性质不同,业务特点不同,财务收支状况也有较大差异;相应地,不同的非营利组织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预算的编制、资金的安排、财务成果的分配也不一样。因此,财会人员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非营利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符合非营利组织实际的财务管理模式,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此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切实可行,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不能生搬硬套地进行统一模式管理。
总之,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制度及财经法规,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对非营利组织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所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4.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2]
具体来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行为
财务制度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财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决算制度、收入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本部门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度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
2.加强单位预算管理,保证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单位预算,是非营利组织完成各项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保证,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单位预算管理,有利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和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加强政权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是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的中心工作,只有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工作,才能保证事业计划和行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非营利组织收支管理,是单位预算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收支管理,有利于单位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单位预算顺利完成。非营利组织单位收入管理,主要是对收入项目、标准以及收入进度等进行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管理,主要是对支出项目、范围、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的管理。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是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促进事业发展和行政工作任务完成中的作用。
5.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有利于保证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有利于保证非营利组织业务工作和财务收支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状况,掌握财务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5.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2]
1.依法理财的原则
依法理财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财务活动也不例外。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牢固地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首先要大力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财务制度体系;其次,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做到有法必依;又要做到财务制度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勤俭节约的原则
勤俭节约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预算,其资金耗费基本上是一种消费性的支出。所以,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必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节约、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反对铺张浪费,将勤俭节约措施落实到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还必须注意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因效益问题造成的资金浪费。
3.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
在非营利组织中,各项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缓解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财政经济状况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财力的可能,去办那些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而不能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勉强去办难以做好的事情。尽力而为,就是要在现行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用各项资金,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发挥有效资金的最大效益,把那些能够办好的事情办好。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应该是辩证的统一。
非营利组织以生产精神产品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增进社会福利。在讲究社会效益的同时,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还必须讲究经济效益。既要避免片面强调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又要反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5.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原则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这种物质利益关系体现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要认真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对三者的利益都必须要充分考虑,相互兼顾,既要防止单纯强调集体、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利益的现象,又要防止单纯强调国家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现象。
6.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式[1]
1.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非营利组织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它是搭在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也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算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2.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控制的基础,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得组织对财务管理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管理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各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管理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管理者滥用管理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非常广泛,而预算管理、财务收支方面的制度是其核心体系。
3.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是指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如前面所讲的预算是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它既是…种控制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行为的制度。又是政府财政部门以完善这种制度为目的的编制、执行方法的改革,达到控制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行为的目的。
4.激励管理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实现非营利组织全方位的管理和多元化的财务监控措施及循序渐进的多道财务管理防线。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这里的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指财务管理应渗透到财政管理与组织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业务运转的全过程,覆盖所有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和员工。
多元化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手段。循序渐进的多道财务管理防线是指在非营利组织的业务运转过程中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支出、收入管理等的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并将其作为第一道财务管理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文件、重要文书在相关岗位或部门问传递的制度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组织内部的财务监督和内审机构的监督检查可以作为第三道防线: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是第四道防线。
7.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法规体系[2]
我国现行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按照其地位和从属关系,可分为法律、财务规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三个层次。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整个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处理过渡衔接地位并提出总体指导方针,各行业财务制度作为必要补充并做出具体财务管理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是由政府发起并资助的,因而它们的财务收支与管理、预算编制与审批等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被通过,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指导下,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政部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做了全面、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4条规定:“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照本规则执行;其他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规则执行。”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48条第1款规定:“列为行政编制并接受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和未列为行政编制但完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依照本规则执行。”
3.行政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行业繁多,种类复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行业全部财务活动规范。因此,有必要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指导下,对一些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制定单独的行业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46条规定:“行业特点突出,需要制定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则制定。”目前已有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等11类事业单位颁布了本行业的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