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结构化思维

百科 > 思维方式 > 结构化思维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当你这样做事的时候,你就拥有了结构化思维,这将对你的职场晋升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2.结构化思维的特征

  • 目标清晰;
  • 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
  • 具有资源达成的具体方法和计划。

3.结构化思维的三种定位[1]

结构化思维有三种定位,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决策计划涵盖时间维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针对其三种时间的状态,可以概括为“视角多元性、影响跨期性、层级互适性”。视角多元性要求拓宽与提升“当下”问题分析的角度与维度;影响跨期性涉及问题过程的“时序”关联;层级互适性阐明现实解决问题的人因其角色不同所反映的不同的思维要求。

4.结构化思维的步骤

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

例如:很多朋友都应该有过装修的经验。回顾一下装修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结构化思维来完成的系统工程(虽然是个很简单的系统工程):

  • 确定目标——决定装修方案;
  • 资源分析——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多少人,用多少预算花多长时间来完成;
  • 制订计划——装修过程管理,什么时间买哪些材料,材料进场时间,开工时间,中间验收时间,终验时间,最终验收等等。

5.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

  •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 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企业生命线;
  • 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 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6.结构化思维的培养

结构化思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才是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对于更多的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朋友来说,需要经过有意识地持续训练,才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

首先,强烈建议希望学习结构化思维的朋友,要勤于写作。

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结构化思维的产物。我们很多朋友觉得写东西太难,其实症结不在于对文字的把握,而恰恰是对缺乏对思维结构的把握。所有文章,必然要有“中心思想”,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确立目标”;为了表述这个“中心思想”,必然要分段陈述,各个段落有各自的“段落大意”,来支持“中心思想”,这个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资源分析”;提纲出来以后,分段展开陈述形成文字,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制订计划”。很多朋友写文章写着写着,或者写不下去了,或者跑题了,如是几次就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其实在此刻遇到的障碍,正是你在“结构化思维”训练中的不足,抱着哪怕推翻重写的决心坚持写下去,也就突破了“结构化思维”培养过程中的自身障碍,持之以恒,结构化思维就会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习惯。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哪些是复杂问题,因人而异)需要决策时,养成如下习惯:

①准备好笔和几张纸;

②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可能的目标,想到就写,不要在此时要求自己思考周密,反正是草稿;

③在另一张纸上对第一张纸上的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分别列出,列的时候可暂时不考虑资源冲突,有助于你对每一个目标都考虑周全,而不瞻前顾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几个备选方案,给他们编上号;

④在第三张纸上再结合资源冲突,对第二纸上的各个编号方案分别列出“好处”与“风险”;

⑤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原则,在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⑥对选择出来的方案进行精加工,形成一个可执行方案。可执行方案的标准是:

  • 该方案中的资源是你具有而且可支配的;
  • 方案中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 方案中各环节都具有可检查的指标
  • 方案最终有交付物。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