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运输
1.什么是商品运输 [1]
商品运输是指商品借助于动力在地区之间的位置转移。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商业企业联结生产和消费、联结城乡、联结购销、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商品运输应坚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做到尽量缩短商品运转时间,及时满足市场供应的需要;防止差错事故;保持商品的完整无损;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节约地完成运输任务。
为了有效地提高运输工作质量,要实行科学管理,建立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商品运输管理程序。正确编制运输计划,选择最优运输路线、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率。
2.商品运输的特征 [2]
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活动,它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运输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属性等方面,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相比,又有很大的差别。
(一)运输联系的广泛性
运输生产是一切经济部门生产过程的延续,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可以把原材料、燃料等送达生产地,又能把产品运往消费地,它贯穿于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运输和其他活动的联系要比生产活动更为广泛,它几乎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运输线路是否畅通,对企业的连续生产,充分发挥生产资金的作用以及加速商品流通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运输不创造新的产品
在正常条件下,运输生产的产品只是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移。其他生产活动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过程,改变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得到新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运输生产则与此不同,它虽然也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但不创造新的产品,它创造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把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货物上,实现货物场所的变更。基于这一点,在满足运输需要的前提分考虑节省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运输生产的非实体性
运输产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和被运输的实体产品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它只是实现空间的位移。因此,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它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运输过程对从业者来说是生产过程,而对用户来说是对运输能力的消费过程。凶此,运输的产品既不能储存,做到以丰补歉,又不能调拨,在地区间调剂余缺,只能通过调整运输能力来满足运量的波动和特殊的需要。
由于运输生产是在广大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活动,各种运输线路和港站集散能力一旦形成,也就形成了该地区的运输能力。因此,对这种运输能力在地域上的布局应力求与货物的分布相适应。
另外,运输生产不需要原料,因而运输部门也就不需要原料储备和半成品、成品储备,与工业部门相比,在生产资金构成中,它的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就决定了运输部门的生产资金和运输成本具有特殊的构成,燃料费、折旧费在运输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充分发挥运输设备及工具的作用,对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运输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运输生产的连续性
运输生产是在一个固定的线路上完成的,它的空间范围极为广阔,好像是一个大的“露天工厂”。而且货物运输往往要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而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完成其生产任务。因此,在物流规划中,如何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以及根据运输需求,按地区和货流形成综合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物流规划必须充分重视自然条件,运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提高物流活动中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五)各种运输方式产品的同一性
各种运输方式虽然在线路、运输工具以及技术装备上各不相同,但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即货物在空问上的位移,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而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产品规格有很大差别。产品的同一性是运输生产的又一特征。在物流规划中必须研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综合利用,形成综合运输网。
(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代替性较强
实现货物的位移,往往可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下的同一个产品都产生相同的“位移”,因此,某种运输方式都有可能被另一种运输方式所代替。这种运输需求在运输方式之问转移的可能性产生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一定的替代和竞争关系,而jJ:二农业部门的生产内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生产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例如,工业内部的冶金、机械不能代替纺织、食品加工等。运输方式的这种代替性,使得有可能通过调节不同运输方式的供求关系,使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问合理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综合运输体系。作为运输的需求者,可以根据货物运输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当然,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不同,在完成同一运输任务时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所以,对运输生产者来说,应该在满足用户的运输需要的前提下,形成适应性较强的服务能力,以提高运输产品的竞争力。
认真研究运输的这些基本特点,是物流规划、运输合理布局和运输决策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实现物流管理目标提供最佳的运输服务。
3.商品运输的地位 [2]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由物流的概念可知,物流是指物品实体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品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品的空间状态。运输承担了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物品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在现代物流观念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承担的,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曾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它,生产过程就不能最后完成。虽然运输这种生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只改变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是这一变动能使生产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并且是一个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将其看成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三)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应”
场所效应的含义是:同种物品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即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因此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物品由于改变场所而发挥出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种效应被称为“场所效应”。通过运输,将物品运到场所效应最高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品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运输提高了物品的使用价值。
(四)运输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
运输需求几乎是所有经济主体都具有的普遍需求,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属于流通领域的物质生产过程。在经济活动中,它连接着生产和生产、生产和交换、生产和消费、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运输在社会再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解决众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其他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
(五)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首先,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且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的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远、消耗大。既然消耗的绝对数量大,那么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其次,从运费来看,它在物流总成本中占据最大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费在其中占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甚至高于其生产成本,所以,节约的潜力非常大。再次,由于运输总里程远、运输总量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减少运输吨千米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