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自动化
1.商业自动化的定义
商业自动化是指广泛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经营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2.商业自动化的主要内容[1]
就我国的商业体系架构来说,商业的机能分成四流: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四个重要流程在一个产业的企业内各单位与各企业间不断的流动,以达到活络整体产业的目的。这四个流程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
一、工作流:代表资产所有权的移动。包含的内容有:商品企划、采购、销售管理、通路管理、存货管理、消费者服务等。
二、物料流:代表实体物品的移动。包含的内容有:产品开发、制造、储运、保管、供应商管理与物流管理等。
三、资金流:代表资产的表现,即因为资产所有权的移动而造成的金钱的移动。包含应收、应付、会计、财务与税务。
四、信息流:信息的交换,即为达到上述三项流动而造成的资讯交换。包含各项的信息交换与经营决策、管理分析。
而政府推动商业自动化,即根据上述的四流加此制订,内容包括:信息流通标准化、商品销售自动化、商品选配自动化、商品流通自动化与会计记帐标准化。
3.商业自动化的意义
(1)商业自动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2)商业自动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商业自动化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4)商业自动化可以提高服务水平。
4.商业自动化标准的考虑[2]
商业自动化标准工作的目标是在国家已有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商业自动化实际,以规范技术开发、指导企业应用、推动行业管理为目的,建立和健全技术法规体系。
从商业自动化标准体系的构成看,商业自动化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标准、功能标准和管理标准三大类。
- 1.基础类标准
主要指商业管理、商业应用术语、数据组织和服务于流通、服务于网络的分类编码方面的标准,包括商业自动化名词术语、商场信息系统名词术语、商业EDI标准、商业管理模式与作业流程规范、商业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和数据流程规范、商业基础数据字典、商品分类与代码等。
- 2.功能类标准
主要指应用系统的功能性标准,包括商业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规范、POS系统基本功能要求、商用机具标准规范、商用识别卡(IC卡)规范等。如果说产业部门的产品标准是指导制造,那么功能性标准主要是指导系统的集成、开发和应用,两类标准相互支持。
- 3.管理类标准
用于行业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包括商业自动化管理办法、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开发商资格认定办法、商用软件测试要求、商用软件测试规程、商业自动化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系统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资格及认定办法、商业自动化验收指南等。
关于商业自动化标准工作的开展,要以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攻关项目为龙头,加大商业自动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力度、组织力度和实施力度。同时,在国家国内贸易局的领导下,与地方商(贸)委一道联合推动标准化在商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并应加强对商业自动化标准工作的宣传贯彻。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抓住共性、规范基础、约束关键、鼓励创新"的原则,用2年~3年的时间建立和健全商业自动化标准规范体系,指导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系统开发商的开发行为;在加入国际零售业技术标准化协会(ARTS)、参加其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加快成立全国零售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同时抓紧商业自动化关键产品测评制度的建立,加快对系统开发商资格的认定工作,推行产品化战略,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加快我国的商业自动化建设,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