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
1.什么是后危机时代
后危机时代(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后危机时代16字管理口诀[1]
目前,经济出现向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企业仍需要保持危机感与紧迫感。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后危机时代16字管理方针,以供参考:
1.信息为先
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世界经济到底会呈V、W形还是L形,目前还不明朗。需实时了解、面对市场的真相,充分了解经济衰退对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充分获取并有效利用可靠的信息,明确关键业绩指标,因地制宜,加强决策速度,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及早采取果断措施。关注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是目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2.现金为王
金融危机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为确保良好的财务和流动资金情况,仍需加强现金管理,并重新评估财务、融资和外汇的风险。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有效控制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目前,审慎投资,突出重点,更好地评估现有产品、顾客及市场的价值创造能力,做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总之,现金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但是没有现金,就像身体没有血液、空气一样。
3.成本为重
在关注营运业绩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简化程序,重新审视现有商业模式。控制成功是关键,历来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成本杀手。最新上榜世界500强的唯一民企沙钢就是最好的例子,全厂管理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5%~6%,而且董事局的副总们都是五六个人一间办公室。更让人惊讶的是,全厂还没有一名清洁工定员,环境卫生工作都是由各部门、分厂、车间、班组按区域划分,实行“三包”,上班前要人人动手,负责搞好包干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4.坦诚为本
抱团取暖是对付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开诚布公保持有效沟通,充分了解其立场及观点,不仅仅是对企业内部员工,还包括对供应商、债权人、合作伙伴等。对这些人开诚布公地说明企业情况,双方要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坦诚是根本,切勿让面子害了自己,也害了企业。
信息为先、现金为王、成本为重、坦诚为本,我认这16字口诀对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相当重要,当然也适合于非危机时代。另外,企业不能在危机的时候才有危机感,时时保持紧迫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3.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樊纲分析认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将主要呈现五大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四是危机加剧了人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低碳经济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来说,环保和低碳会给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带来改变,企业现在就要适应这种趋势。
五是中国企业将以此次危机为转折点,逐步走向国际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30年后需要“走出去”。另一方面,这次危机创造了调整机遇,产生了并购的机会。中国的金融实力相对提高,购买能力提高,出现了“走出去”的良好机遇。
4.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新格局与新机遇[2]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国际经济合作和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慎观出口环境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中国商品重要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目前美国和欧盟失业率已超过或逼近10%,市场普遍认为今后数年美欧仍将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这种情况短期难免抑制消费,进而影响中国出口。
长期看,危机可能会深刻改变部分欧美国家重消费、轻储蓄的传统和与之相关的制度,从而可能改变现有的中外贸易模式。今年5月,美国居民储蓄率飙升至6.2%,这种动态足以引起政府部门和业界警惕。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伴随西方经济企稳回暖,中国出口环境今后会有所好转,因此,中国企业当前应努力改善产品结构和质量,以更好地利用下一轮经济扩张周期。事实上,经过危机洗礼,中国出口在一些经济体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尽管1月至9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0.9%,但是最近3个月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
可以预见,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今后一段时期仍具有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分析人士指出,危机过后,中国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适时走出去,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定价权,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此外,分析人士提出,政府部门应当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对相关企业提高出口退税率,拓宽贸易融资渠道,鼓励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出口,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目标迈进。
保护主义与国际合作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遭遇空前密集的保护主义狙击。来自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102亿美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保护主义与反保护主义可能会成为中外经贸关系的常态,中国必须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应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措施愈加频繁,使中国出口成本增加,所以必须作出调整。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有效促进海外市场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多样化,是中国突破保护主义“围城”的有效途径。
此外,一些分析人士提出,美日等西方国家已把发展低碳经济列为应对危机的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方舆论对中国“减排责任”的空前关注表明,西方或许试图借低碳经济等环保议题向中国施压。因此,中国除要应对“两反两保”调查等现实挑战外,还不应忽视“绿色保护主义”的潜在威胁。
保护主义泛滥也可能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动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日前指出,危机过后,新兴市场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新兴经济体将更重视彼此市场,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方面,中国近年来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多年酝酿,中国-东盟自贸区定于明年1月1日启动,届时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一些分析人士预测,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示范效应下,今后几年,中国与中亚、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合作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权利和责任
危机中国际金融体系弊端充分暴露。随着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上升,新兴经济体进而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不断争取更大话语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今后应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宋玮告诉新华社记者,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受到削弱,“但西方价值观与规则根基并没有瓦解,新兴力量真正崛起并起主导作用尚需时日……鉴于此,中国既不能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与作用,也不应置身其外,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周永生指出,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已经在安全、环保和金融稳定等领域积极承担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表明中国愿意以负责任的态度,履行国际使命。
对于广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今年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表明,中国今后将继续本着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更为合理化。
谈到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时间跨度,宋玮告诉记者:“历史经验证明,货币崛起与经济崛起之间往往存在着30年至50年的时滞。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滞有可能会缩短。”
宋玮指出:“强势经济是强势货币崛起的必要支撑与起点。”从根本上讲,一种稳健的国际货币需要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内金融业的完善程度以及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在充满变数的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态势、国际立场、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面对变化和机遇,中国既需要拿捏斟酌,也需要开拓革新。正如周永生所说:“在国际权利和责任同时放大的情况下,中国只有正确判断局势,找准发展方向,进而形成和贯彻行之有效的国家战略,才能在百年变局中实现历史飞跃。”
5.创业型经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3]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告一段落,而后危机时代正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创业型经济能否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创业型经济能否成为中国决胜未来的关键?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报春者?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世界各国和中国政界、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关注的重点。2009年10月27日,“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行,国内外一百名各界精英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变局与创业型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创业型经济:引领未来经济走出困境
曾连任八届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南秘书长特别顾问、世界银行总裁高级顾问的莫里斯·斯特朗认为,创业型经济和创业型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巨大。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使得所有的国家共同努力,来找到未来解决经济问题的金色钥匙。此时评价讨论未来创业型经济是否能够引领未来经济走出困境非常及时。
他说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看到中国的创业精神。中国必须认识到创业型经济在中国的经济中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必须是一个绿色的创业型经济,从而保证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前进,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过去,中国在推动快速的经济增长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对于人力、资金的投入,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效率不是很高,因此他提议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这样才能让创业型的企业家能够有非常好的机会,也能够在新一代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建立在绿色和效率基础之上。
参加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国际顾问、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高级官员杜晖贤先生曾经参加过一个个讨论创业型经济的国际会议。据他透露,会议认为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下,只有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才能最终解决经济危机。对中国不仅适用,对美国、欧洲等国家也一样适用。
杜晖贤说:“我们现在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都要共享知识,作出贡献来扩大知识。发展绿色的创业型经济在未来是有巨大的潜力的,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理念。如果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无碳的经济体,就要改变我们的经济模式,也要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他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的创业精神,来满足未来一代人的发展需求,要用创造性思维来审视全球发展的问题。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副总干事利普曼先生在论坛上发言时说:“现在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经济框架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的也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当中,我们要把制造业变成服务业,而且技术和创新就会变成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将我们的悲观变成乐观的力量,这样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就会进行非常积极的合作,今天这个论坛也是非常恰当地谈论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他在论坛上讲了一个蜗牛的故事,即一只蜗牛爬树爬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昆虫,昆虫跟他说,蜗牛你要去哪里?蜗牛说,我想到树上的绿叶上面。昆虫往上一看,它说,我没有看到绿叶。蜗牛说,我到了树顶的时候,绿叶就会出来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旅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旅程,你必须要乐观。这也是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我们需要成为创业者,我们需要可持续性,我们要具有远见看到未来。
创业型经济:启动我国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和实现社会平稳转型的利器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工商委员会王利文秘书长则坚定地认为,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的开板是我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在中国,创业型经实施创业型经济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成为启动我国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和实现社会平稳转型的利器。
而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举行的创业板开板仪式上就曾表示,推出创业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向创业型经济转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发展群体。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成长、高科技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加速发展,也加快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型经济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全球创业型经济理事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也认为今后30年,中国经济能不能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形成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良好氛围,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他建议政府应立即着手规划并全面启动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行动纲要,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使创业型经济从诞生到发展都得到制度保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认为,“打造中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发展引擎就是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设计,它将会启动和激发链索式的社会制度变迁和经济跃升,成为推动下一个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马国湘认为,作为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刺激消费相比,创业型经济领域的生产性投资、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增加能更有效地启动内需。因此当前以国家甚至以大洲为单位的全局性宏观创业探讨和行动计划日益增多,许多国家政府制定雄心勃勃的、全方位和多层次的长期发展战略,发展创业型社会。而我国也正在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建设,在证券市场推出创业板,在教育界强化创业教育与培训等等,都表明我国在努力构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要素。
“政府应立即着手规划并全面启动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行动纲要,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使创业型经济从诞生到发展都得到制度保证。创业型经济的大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主导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跳板!”马国湘说。
创业型经济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汤敏分析在过去三十年里,我国实际上经历了好几次创业高潮:第一次是在八十年代初,以贩卖牛仔裤、傻子瓜子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家开始了中国的创业路程;第二次高潮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一个全民经商的高潮;第三次高潮是有相当一批以海归为代表的,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以英特网为代表的高潮。而现在又是十年一遇的新高潮到来了!
他认为一个创业高潮的到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是现在正在处在一个大的变动之中,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会造成很多大的金融规则、市场规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机遇。由于全球变暖,即将要召开的哥本哈根的会议就会对整个环境、能源要进行大的改革,这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第三个变化是中国经济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现在要转变为内需为主,因为世界经济、西方经济、美国经济在很长时间内不可能重复以前靠借钱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要靠内需,这又会创造大量的机会。“变”就是机会,这是天时。
“地利”即中国处在世界上发展最快、机会最多的地方,而且我们现在通过亚洲金融合作,再过一个多月就会产生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人和”即我们现在从国家的政策来说,推出了大量的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新的政策、一些新的机遇。例如国务院刚刚通过的29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里面每一条都有非常大的含金量。过几天就要出现中国的纳斯达克、中国的创业板将会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创业开出新的天地。我们的人才,在过去不到十年里,大学扩招了六倍到七倍,现在我们是有一些农民工在经济危机中找不到工作,但很多人开始创业了。我们说穷则思变,逼到那个份儿上了,他只能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创业的人,从政策到人才都聚集起来了。
他猜想当前这次创业高潮的机会点在于民间金融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新能源、低碳经济、环保经济等等。另一方面,他认为我们发展创业型经济还缺乏国际经验。他说:“我们关注国际经验,更多是关注财富五百强,关注大的经济。实际上,国际上的创业、创新的经验需要成批的、批发地把它引进来,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第二,我们还缺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这个环境就包括金融环境、融资环境,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形成准备为支持我们创业而形成的金融体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小金融,我们需要赶紧把贷款条例等政策推出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我们需要创业的教育体系。最近李开复先生他出来造成一个创业工程,我觉得像这样的模式我们应该大规模的推广。我们要创业大学、创业学院,要完全脱离过去的那种精英式的教育方式,一种全新的创业教育。我们还需要帮助创业发展的税收体系,我们可能对创业的要全部免税,国家可能还要给它一定的支持。最后我们还需要一个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对创业的容忍度,对创业的支持还不够,我们的舆论对好的创业、成功创业的经验可能说的比较多。但是对于失败的,我们社会容忍度就不够。如果有了很好的国际经验的借鉴,有了很好的教育、融资和各种税收等各方面的环境的支持,有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创业的新理解、新的容忍,那么我们这一轮的创业高潮应该比过去的三个规模更大、成功更多,而且能够使中国的经济转型真正能够完成。
对此,马国湘也认为,我国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分配与激励机制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还不够成熟,束缚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据悉,此次论坛由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全球创业型经济理事会、建华企业家课堂联合主办。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世界未来500强中国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金周英女士也分别作了发言。尽管没能对中国如何发展创业型经济做出详细的勾勒,但基本框架已经清楚――创业型经济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