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时滞

1.什么是时滞

时滞是指组织成员认识到战略变革的必然性与开始执行战略变革之间存在时间差。时滞是战略变革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其实质是要解决战略变革适应期的问题。适应期越短,战略变革就越快,组织所获得的竞争优势也就可能越大。

2.时滞的类型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运用过程中,政府行为产生的“时滞”主要有:

1.认识时滞,即市场经济发展本身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政府决策官员意识到这种调整的必要性之间产生的时间差距。这种时差通常可能长达数月之久。缩短此类时滞的主要办法是搞好宏观经济预测,如不断提高经济计量模型分析的质量

2.执行时滞,即从政府经济政策决策开始,到政策制定、落实、执行之间的时间差距。这种时滞一般也会长达数月之久,克服这种时滞的办法就是简化有关立法、行政程序。

3.效果时滞,即政府政策执行到实际可以观察到经济形势发生预期变化的时间长度。这种时滞至少要长达半年以上,因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化导致乘数效应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

4.货币政策时滞:即为了配合财政政策运用,政府调整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调整后货币政策实际与财政政策实现联合使用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相对比较短,但是其与财政政策配合在时间上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这种时滞往往也影响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

3.时滞的经典案例

面对开始于1971年8月5日的“尼克松冲击”,日本不得不将日元升值。为避免通货紧缩,日本开始实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由于经常账户余额对汇率调整的反应有一定的时滞,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为加快复苏进程,日本银行降低贴现率,同时政府大幅增加财政预算。但是此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已经超过20%,经常项目顺差开始下降,但仍然采用扩张性的政策。其后果是从1973年初开始,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很快突破两位数。货币政策非常灵活却有相当时滞,影响时间较长,同时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本应当进行紧缩时未能实行,出现通货膨胀时已经晚了。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