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业绩评价系统

百科 > 管理会计术语 > 业绩评价系统

1.什么是业绩评价系统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

业绩评价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与各种行为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2.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1]

企业业务评价系统作为企业整个规律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1、目标

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是指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所在。作为企业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业绩评价系统的目标是为管理者制定最优战略及实施战略提供的有用信息。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反映各部门的优势及弱点,有利于企业制定最佳战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反馈的信息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以确保所制定战略的顺利实现。

2、对象

业绩评价系统的对象是指对什么进行评价。企业通常将其下属部门分为三个主要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的要求、内容、指标等都不相同。

3、指标

业绩评价系统的指标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所说的“某些方面”是指评价对象与企业战略成败密切相关的方面。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文献的,所以业绩评价指标也分为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能准确反映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

4、标准

业绩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评价标准的选择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常用的标准是:预算标准、历史最高水平标准、同行业竞争对手标准。标准的选用与评价对象密切联系,也直接影响评价的功能。

5、业绩评价报告

业绩评价报告是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业绩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业绩评价报告的文字与格式应当简洁、清楚,便天理解,应抓住关键的问题与原因以提高效率。业绩评价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因不同的评价对象而不同。

以上五个要素共同组成完整的业绩评价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评价目标决定了其他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选择又影响评价目标的实现。

3.业绩评价系统的功能

业绩评价的标准不同,使得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同,业绩评价系统的功能也会不同。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采用以下三种标准:年度预算、资本预算、竞争对手。相应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有以下三个:

1、人事管理功能

以年度预算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可以评价下属单位经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并作为进行人员调配、提升、奖励等决策的重要参考。

因为年度预算一般以特定子公司或分部为预算单位,依据下年度该单位特定的经营环境制订。而且在具体编制时,一般有公司或分部经理参与,并由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负责。

2、项目再评估功能

以资本预算为业绩评价标准,将实际效果与预算进行比较,可以找出预测误差,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起到项目再评估的作用。

资本预算是企业对长期重大项目投资所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和收支计划,一般包括投资报酬率、净现值现值指数等指标。在编制资本预算时,这些指标的计算往往根据预测的资料得出。这些投资的实际运行效果与设想的是否一致,是企业管理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3、资源再配置功能

以竞争对手的有关指标作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对原有的资源配置进行重新调整,从不具备竞争优势及不可能拥有竞争优势的行业或产品中退出,重新选择经营方向。

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在其所涉及的几个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几个不同产品线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将企业所涉及的这些行业或产品的业绩水平与其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可以使公司认清自己在哪些行业或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哪些行业或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根据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重新对这些行业或产品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业绩评价系统的设置原则

1、组织成员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相一致。

对企业成员业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成员的工作结果及对企业的贡献,从而检验成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并促使成员为企业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

它强调成员首先是组织中的人,然后才是一个独立个体。评价的主要手段通常是设置一系列指标,将成员行动的结果与指标进行比较,由于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受指标本身表达能力的限制,指标的设置一般很难与企业总目标完全吻合,而且对成员业绩评价时常常只使用个别重要的相关指标,这样对个别指标的重视很容易使成员的行为脱离企业总体目标,因此,在业绩评价时须注意保持成员行为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2、诊断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相结合。

诊断性指标通常只能说明一种已经形成的结果,很难反映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利于管理人员寻找改善目前状况的切入点。

发展性指标虽然不能说明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却是企业未来销售量增长的基础。

我们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结合使用两种指标,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

3、财务指标应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随着制造环境的变化、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必须面向顾客,企业产品质量必须毫无缺陷。如果在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仍将质量方面的指标置于评价指标体系之外,可能会误导人们认为质量并不重要(至少对他们的业绩而言是不重要的),可能会使他们在工作中并不十分关心质量问题。但是,非财务指标具有难以量化的缺陷,不能保证业绩评价的公正性,所以,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系统应是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结合的结果。

4、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获利不仅是企业的经营当期盈利,而且是企业在以后的生产经营期间也盈利。而一般的业绩评价指标很容易使各个评价对象只顾近利,忽视远利。为此,在选择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时,应以促使企业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为原则,避免企业经营中短期行为的发生。

5、保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控性。

任何单一的指标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反映企业成员各方面的努力程度,也无法满足战略实施的全部要求。因此,业绩评价系统应当全面,应包括多种评价指标,以衡量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情况,衡量企业成员、战略经营单位和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在业绩评价过程中,应使被评价者感到自己的努力在评价指标上得到了反映,是公平的;保持评价指标与被评价对象的行动间较强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影响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而影响评价指标结果,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