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财政收入规模

百科 > 财政收入 > 财政收入规模

1.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

谋求财政收入的增长,通常是一国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公共需求范围日益扩大的现代社会,保证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但财政收入能有多大规模,能以何种速度增长,不是或不完全是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的,它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1、经济技术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两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源远则流长。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人均占有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它表明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反映一国社会产品丰裕程度及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形成财政收入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该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如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国家,19世纪末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10%左右,而到20世纪末,则上升到30%-50%。从横向比较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一般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目前低收入国家的财政集中率平均为21%,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5.7%, 中等收入国家为28.2%,高收入国家平均为39.5%。

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技术进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起主导作用,并会采取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政府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掌握和支配较大的份额,从而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例如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活动定位于满足公共需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收入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

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也会造成财政收入规模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制度对政府职能和作用的要求不同,必然影响财政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此外,在国家基本制度制约下的产权制度企业制度以及劳动工资制度等都会对财政分配政策和收入制度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变动。

3、其他因素

1)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在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的上涨会使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政收入增加,价格下降则使财政收入减少,这实际上是由价格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引起的财政收入虚增或虚减。此外,当商品的比价关系向有利于高税商品变动时,财政收入会有更快的增长,反之,则会降低财政收入的份额。

2)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