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财政信息化

百科 > 财政术语 > 财政信息化

1.财政信息化的定义[1]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财政,实现对财政资金的集中监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可靠、准确、高效地运行,并要遏制财政工作中腐败现象的滋生。目前,我国的财政资金还处于收支多条线的状态,这种收入分散的状况造成了财政监控不得力,无法及时、充分地反映财政资金运转情况,对拨付到各级单位的财政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造成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甚至滋生腐败;各级财政资金管理分散、收支脱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仅仅依靠人工操作和制度约束难以实现财政改革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完整记录并实时处理每一笔财政收支数据,使财政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推动我国财政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什么是财政信息化?至今也无严格的定义,一般地说,财政信息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信息化,是指与实现财政工作信息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财政应用软件的开发;财政部门建立、应用、维护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财政信息化人才的培训;财政信息化的宏观规划;财政信息化的制度建设;财政应用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狭义的财政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财政工作中的应用。财政部门依据现代财政管理理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等管理流程,及时、准确地向财政各层管理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支持,加工和利用财政信息,实现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控制,满足政府财政管理和对外服务需要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财政信息化的目标是:追求财政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的提升。财政信息化的作用是:提高财政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财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减轻财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财政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使财政管理由事后算账、管理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以增加财政信息的使用价值,提高财政管理、控制和决策水平;推动财政管理方式、财政管理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财政工作进一步发展。

2.财政信息化的特点

财政信息化对优化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服务效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信息化的具体特点有:

(1)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财政信息化的建设,包括财政信息化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等各个方面。财政信息化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涉及财政业务管理流程的分析优化、涉及财政应用软件开发实施、涉及各级财政部门财政数据的汇总分析等,需要从系统的层面统筹考虑。

(2)服务性。服务性是指通过财政信息化,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服务财政管理工作。财政信息化实现了各项财政业财政信息化研究.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各项财政业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各项财政业务管理创新。在财政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各级财政;|干部已经认识到财政信息化是财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财政信息化,可以持续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和促进财政管理创新,可以持续提升财政部门对各级预算单位的服务水平。

(3)政策性。政策性是指在财政信息化建设中,财政部对财政系统的财政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作用。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财政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上级财政部门需要随时掌握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需要财政部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性指导,从而保证财政系统从下至上逐级呈报的财政信息的有效性。目前,财政部规定了全国财政系统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网络技术标准等,对重要的财政应用系统采取全国统一采购、推广的办法,这对于保证财政部随时掌握全国的相关财政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专业性。专业性是指财政信息化涉及财政管理和信息技术,需要以财政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做指导,需要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方式都全面应用了信息技术,为保证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基本都成立了信息中心,逐步培养了一批熟悉财政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从组织和人力上保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财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在现有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硬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各类财政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交换。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财政管理方式,如省直管县等,需要及时开发出相应的财政应用系统,配合财政业务改革的进行。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与税务、银行等信息系统交换信息。各地财政部门昌经进行了多年的财政信息化建设,已经l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在后续的财政信息化建设中,重视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开放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财政信息化建设成果。

3.财政信息化的内涵[2]

财政信息化主要围绕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等四方面因素展开的,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政策与标准等三方面。其中,信息网络有时也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所组成的电话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无线网等信息传输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经济高度信息化。信息资源好比“汽车”,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将各种以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等处理后以数据库形式存在,通过信息网络为整个社会共享。而信息政策与标准则是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是顺利实现信息化的保障。通过制定信息法规、技术标准而使局部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在逻辑上连成整体、互为共享,从而形成经济社会的全面社会化。总之,上述三方面共同构成信息基础设施。

(2)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与产业相辅相成,对整个信息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越发展,信息产业越兴旺,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产业以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为核心,引导新兴产业的潮流。基于此,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3)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的最终体现,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都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心,包括传统制造业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D)、办公自动化(OA)、电子商务(EC)、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和电子政府(EG)等内容。

(4)信息人才: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到信息人才,只有拥有信息人才,信息化才能顺利进行。信息人才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应用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等。信息管理人才从全局角度来把握信息化的建设,信息技术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信息应用人才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与经济的各个层面。

财政信息化内涵的四个方面是互为补充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详见下图所示。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产业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而信息人才是决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效益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应用则是最终归宿。要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不能忽略任何一个要素,要将四个方面的力量统筹起来。

Image:财政信息化的基本要素.jpg

4.财政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财政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系统工程。按照联合国对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界定,财政信息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是萌芽期:建立在线官方财政;二是增强期:财政网站增多,信息动态化;三是交互期:用户能通过网站下载表格,与财政工作者通电子邮件等远程网络方式相互交流;四是处理事务期:用户能在线实现服务支付和其他交易;五是完美期:跨越行政界限享受充分的综合电子服务。

根据美国学者提出的诺兰(Richard L.Nolan)模型,也可以把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只有个别部门引入计算机技术,人们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也大多是由于新鲜,并没有意识到它能带来的巨大好处;二是普及阶段:信息技术开始被普遍采用起来;三是发展阶段:特别注重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继续高速发展,信息人才越来越多;四是系统内集成阶段: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规划,制定标准,通过更新换代、二次改造而实现系统内的协调和集成;五是全社会集成阶段: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信息化的全盘建设;六是成熟阶段:信息技术已经高度融人社会与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人们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后来,米歇(Mische)对诺兰模型提出了补充意见,他认为,在诺兰模型中,作为前后两个阶段的集成与数据管理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集成阶段的实质和主要特征恰恰就是以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数据库管理。因此,信息化的一般路径是由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这样四个阶段所构成,每一阶段在技术、代表性应用、数据库及其存取能力、IT文化、全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既定的内涵。总之,信息化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过程,其中存在三个层次上的发展。首先是劳动工具的信息化;其次是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第三是社会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和终端,丰富、便捷、个性的信息服务,使人类社会生活全面实现信息化。应该说,这三个层次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实现方式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各自有所不同。

5.财政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

目前财政管理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要妥善处理财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肩负改革和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已难以胜任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政管理特点和广义财政学的理财思路,应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财政管理手段现代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双重优势。只有依靠信息这只“千里眼”、“顺风耳”,才能突破人力和经验的界限,制定出协调统一的宏观微观政策组合,发挥组合政策效应,才能做到财政监督无所不在,奖惩分明,执法严密;才能实现财政分配公平、合理、有效,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方,提高财政资金调度能力和使用效率。

中国有句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说明了正确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重要性。从财政管理角度分析,信息同样是关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要实现财政调控的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调控的重点领域、环节和方面,调控的作用机理和指导机制,以及财政可用的调控手段极其性质、特点和作用,做到知彼。由此可见,信息是与财政收入同样重要的财政管理资源。

然而,过去对于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弱,致使大量宝贵的财政信息闲置于文件、账簿之中,散落在各部门、单位和地区,没有很好地加以组织利用,使得财政只有资金这一单枪匹马在冲锋陷阵。虽然近年来我国统计资料收集、整理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基本满足了财政管理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但与财政资金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相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信息已成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财政收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搞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十分突出。

6.财政信息化的功能[2]

财政信息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见下图。择其要者详述如下:

Image: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jpg

(1)增加财政运行的透明度,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依法理财和公开、公平、公正理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出发点。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联结民众与政府财政的桥梁,一方面将民众关注的政府职能履行的情况、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程度以及财政政务状况展示出来,供民众了解和监督;另一方面,也为作为纳税人和缴费义务人的公民提供了一个履行法定义务的权威、简便和快捷的渠道。因此,财政信息化,对政府聚财、理财的行为和民众履行义务的行为,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也有利于形成依法理财的法治环境。

(2)促进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财政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按照新的预算和国库改革方案设计,是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能为预算编制、执行的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将财政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姻,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国外财政管理的比较、借鉴与融合,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3)推动财政业务整合与优化,提高工作效率。财政信息化给财政部门的业务整合以及组织结构优化带来了先机:一是对传统的内设机构职能进行调整或再分配,减少组织层次,有利于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二是使预算编制、执行和检查监督严格分离,消除预算管理制度上的不足,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与能力。三是具体负责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财政信息管理机构,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财政主体业务机构的地位,成为财政部门的核心机构,全面提高财政工作效率。

(4)便于灵活多样地交流财政信息,预警分析财政状况。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维系财政健康运行的最敏感的“数字神经系统”,其信息交流不再限于上下级之间的公文传递与数据交换,而能在较为宽松的分层分级范围内,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多重交流甚至超级交流。在许多信息子系统内,允许系统有查询、过滤、筛选、处理、保存、复制等功能,以充分满足财政内部和社会各界需求的信息量。同时,由于信息交流的面广量大,利用信息技术便于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进行信息加工,以此为基础可以对财政运行状况甚至经济发展态势做出客观、公正、及时的预警分析。

(5)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执行的准确性。以预算编制、执行为例,财政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预算管理及相关决策活动。依靠计算机网络,可以大大减轻当年预算编制的工作量,为编制滚动预算积累基础资料,有助于保持预算编制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提高编制的科学性。在执行方面,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业务的陆续开通,这将使财政部门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直接拨付成为可能。按照操作流程,管理人员在相应的信息子系统内,即能在履行审批程序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各用款单位的拨付工作。

(6)促进财政职能转换,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财政信息化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许多重要岗位的职能被计算机取代,迫使各级财政部门转换职能和服务方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政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加工上,转移到对财政经济运行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上,让财政工作人员充当起高效、智能的管理者角色。就信息化的财政而言,管理就是对财政信息的科学处理,将迫使管理者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协调、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