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社会互动

百科 > 人际交往 > 社会互动

1.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就是人与人、个人与群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活动。

  社会互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动态关系。社会互动,首先是交往者双方相互沟通的过程,交往双方通过交往彼此交流感情与信息,如男女两人之间的恋爱,这是一种社会互动。通过交往,他们都可以获得对方的年龄、政治面貌、家庭状况、经济收人等信息;还可以增进感情,由彼此相互好感到相互倾慕,再到相互爱恋。其次,社会互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者双方能够相互影响。

  社会互动不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指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作用,还包括个人与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公司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会见与友好访问、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等都属此列。

2.社会互动的要素

  社会互动包含这样几个组成要素:

  第一,社会互动的主体

  社会互动的主体或者是单个的人,或者是两人以上结合而成的群体。个人与群体的主体部必须成对,即行为者双方互为主客体。而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行为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即是能动的主体。

  第二,社会互动的目的

  这也就是社会互动的第二个要素:社会互动的目的。社会互动的方式很多,但不论是哪种方式,其主体总是能动的有目的的。他可以改变自身的交往方式,可以预见交往的结果,并按照他的要求来达到目的,产生一定的社会事实或效果

  第三,社会互动的结果

  这是社会互动的第三个要素。社会互动虽然是动态的过程,并不只是强调这个过程本身,也强调这个过程的作用。社会互动的结果,必然是一些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或者是一些人社会化,或者是一些人越轨、产生变异行为。第四,社会互动的媒介。主体的人要进行社会互动,必须通过一定的客观媒介体,这种媒介包括符号、语言、姿势、表情等。这些媒介,必然是社会互动的主体双方所能理解的,否则不能达到彼此作用、相互沟通的效果。

3.社会互动的条件

  即使社会互动有了以上要素,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社会互动,它还必须处于特定的条件之下。那么,社会互动有哪些条件呢?

  第一,必须相互认知

  即交往的双方主体必须通过直接的与间接的方式了解对方。或者了解他 (或他们)的地位、权力、角色、利益,或者了解他们的性质、视模、结构、功能、变化等等。认知包括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直接认知是面对面的,主要是个体之间的认知。即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体的外形、地位、权力、性格能力等的认知与了解。间接认知是通过语言、文字、照片等媒介体进行的非接触性的认知。

  第二,社会互动必须在一定情景中进行

  包括一定制度、文化、空间、情绪等环境中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与文化,没有一定适宜的制度与文化,社会互动是不能持久的,或者会发生变异,具有相同的制度、文化以及适当的空间、和谐的情绪,交往比较容易,而且频率较高、范围较广;反之。社会互动则要受到很多的限制。社会互动是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正是由于社会互动。社会才有光怪离奇的各种社会现象。而社会互动的制度化,便形成各种固定的、静态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

4.社会互动的分类

  (1)根据社会互动是否有中介,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直接交往就是运用人类自身特有的方式 (如言语与手势、身态、表情)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间接交往就是借助媒介技术手段而进行的交往,如书信、电话等个人媒介,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介。

  划分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有助于我们分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交往方式,认识不同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的交往的特点,并加强社会互动,增进对人类社会的了解,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古代社会,直接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间接交往日益增加。如在美国。收看电视作为一种间接交往方式,己经成了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几乎占美国人的全部闲暇时间的1/3,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

  (2) 根据社会互动双方的社会身份,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为角色交往和非角色交往

  角色交往是指受到一定社会行为模式与规范约束,代表特定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因交往者所处的地位,其必须扮演的角色,受到严格的规范结束,不能随心所欲、自行其是。如两个公司签订合同的代表之间的交往,国家首脑之间的交往等部属于角色交往。非角色交往是指个人间的交往,它不受特定环境与社会组织规范的限制,这类交往如朋友之间、亲戚之间的交往。

  将社会互动分为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能够使我们从这些交往方式中分析交往的内容与特点。在社会化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社会角色交往,而采取不同的社会行为。如果不考虑社会互动的角色因素。而是随意行事,那么社会互动就可能出现角色混同现象,即交往行为的角色不合情景的现象。如一位惯于发号施令的军官,如果他回家后对其妻子与子女也这样,就将军官角色与丈夫角色、父亲角色混同了。而一个青年对其领导像对父亲样亲热,这就将儿子角色与部下角色混同了。在一定的时空、情景条件下,角色应按某一行为模式行动,但他却错误地按另一种行为模式行动,这就称之为角色混同。

  (3)根据社会互动的向度,我们可以将社会互动划分横向交往和纵向交往。

  横向交往是指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人或集团之间的交往。如工程师与讲师之间、处长与县长之间、不同公司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都为横向交往。纵向交往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人或集团之间的交往。如教授与讲师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中央与地区之间、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都为纵向交往。

  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构成了社会的网络结构,是一个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前提相基础。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的范围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及程度的深浅可以反映不同社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先进与落后的一个标志。工业化以前的社会,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的范围与频率都非常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些交往在不断扩大与增加。由于社会化大生产,使社会互动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往的范围与频率空前地提高;各地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了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