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方式
1.生产运作方式概述
生产运作方式是指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其要素可归结为3M1I: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和信息(Information),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而信息在现代生产运作方式中逐渐演变为关键因素。一种生产运作方式不是一种具体方法的运用,而是在一种基本指导思想下的一整套方法、规则构成的体系,它涉及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生产活动。
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整合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管理是一门技术,并且是现实情况下我国最缺的技术。在一个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方式就是生产的组织形式,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门生产管理技术。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果以其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来分类,则有单件生产、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等生产运作方式。
2.生产运作方式的发展
由于生产运作方式取决于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又取决于市场需求,所以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任何一种生产运作方式都有一个产生、发展与衰退的过程,每种生产运作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迈进,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也经历了或即将经历从手工生产→大批量生产→精益生产(JIT)→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绿色制造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法国巴黎Panhard-Levassor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它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手工生产运作方式,生产的汽车几乎没有两辆是相同的!其实手工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最早应该从农业经济时代就开始了。所以在手工生产运作方式下管理并不是生产的主要要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运作方式逐步取代以欧洲企业为代表的手工生产运作方式。西方传统的泰勒式管理理念就是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适应那个时代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社会背景及企业运作模式的。工业经济是一种卖方经济,在那个时代,企业依据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建立生产流水线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产品生产,以此追求高效率和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精益(JIT)生产运作方式又逐步取代了以美国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运作方式。精益生产综合了手工生产和大批量生产运作方式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
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的概念。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在于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省地制造出市场需求的产品。
更新的生产运作方式还有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绿色制造等,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运作方式还会不断涌现。
精益(JIT)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都是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运作方式,是可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柔性的生产系统,是当前世界上生产发展的主流方式。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一种柔性生产运作方式,由于适应了买方市场的需要,必然成为新形势下最有生命力的生产运作方式。据统计,在美国管理创新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大量投入资本,约占整个生产率增长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