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流通费用

百科 > 成本会计术语 > 流通费用

1.流通费用概念

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销售流通过程中,参与销售和管理环节所产生的费用。

在商品进货及销售价格确定的前提下,企业流通费用越少,也就意味着企业盈利机会越大。众所周知,开源与节流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两个关键性手段,比起开源,在不减少商品流通必要环节的前提下,节流显得尤为重要。而降低流通费用不能只在降低人力成本、精简商品流通环节上下功夫,更应该考虑尽可能降低商品储存、运输等成本。

2.对应于劳动耗费的流通费用分类

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对应的分类法:与劳动耗费中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相适应,贸易中的流通费用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与活劳动相对应表现为工资等费用,与物化劳动相对应表现为折旧低值易耗品、包装费等费用。

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对应的分类法:与劳动耗费中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相适应,贸易中的流通费用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生产性流通费用和非生产性流通费用。其中,生产性流通费用是可以度量和控制的;而非生产性流通费用不易度量和控制。

3.流通费用的影响因素

商品流转额:它与流通费用成正比例关系,一般用流通费用率来表现商品流转额占总流通费用的比例。

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流通部门在出售商品时必然会配备相应的物质设施来方便消费者,如果在具备必要的服务设施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商品流通速度,扩大商品流转额,即可降低费用率水平。

商品流通时间与空间:一般来说,商品流通的时间长、空间广、范围大,流通费用的开支必然增多;反之则反。但是,如果由于空间的扩大而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扩大了商品流转额,避免了积压,缩短了储存时间,虽然时间可能会延长,流通费用率水平也会降低。

商品流通环节: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经过必要的周转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开支,它与流通费用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因而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

运输作业效率:指的是交通运输状况、劳动效率、仓库设置以及流通组织、经营方式等。这些因素对商品流通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又是互相制约的,他们共同决定着商品流通费用。

4.流通费用的控制

流通费用的非增值性:在流通过程中,尽管人力、财力、物力的耗费以价值形式转移到商品体中,从而增加商品价值。但是,一般说来,流通过程并不创造新的、更多的使用价值,劳动耗费基本上只是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失,并不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对数量;而且,商品流通费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减少。因此,节省流通费用应成为贸易过程的一条基本原则。

流通费用的控制原则:贸易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求尽可能扩大必要劳动,减少非必要劳动,然后尽可能在必要劳动中扩大有效劳动,减少无效劳动,再次是在有效劳动中合理地耗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贸易效益在流通费用开支方面的量化指标是流通费用率,他是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费用总额与商品流转总额的比率,它要求定量的贸易流转额要尽量减少流通费用不必要的开支,或者必要的流通费用开支要支持尽可能大的贸易流转额。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