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企业
1.什么是新兴企业
新兴企业是指改革开放以来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企业。
2.新兴企业的特征[1]
- 企业的初期规模很小;
- 短期内急速膨胀;
- 创业资金很少或没有;
- 毛利率较高,往往通过一个利润空间比较大的行业起步;
- 初期的发展战略不清晰;
- 创业者往往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的训练;
- 创业者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作用。
3.新兴企业的分类[1]
从新兴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来看,大致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专业化,始终明确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如海尔、联想、希望;(这类数量不多)
第二类是初期专业化以后多元化,如:四通、三九;(这类数量很多)
第三类是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如万科、华远、万通。(这类数量不多)
4.新兴企业的风险
扩张风险:企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价值。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规模化经营,已难以在市场立足。然而“规模”又是相对的,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去追求规模化。企业要实行规模化必须有相应的条件。一方面产品是否有市场,分析和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的容量和活力,从而决定企业发展规模的大小。那种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规模而不顾市场的做法,势必造成产品市场滞销,企业发展受挫。有防范扩张风险的时候,自己不熟悉行业不涉及;即使是熟悉的行业时机不成熟不盲动。另一方面要兼顾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和财力。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上规模的必要条件,而缺乏后备的财力支援,盲目地扩张必然会使企业走向衰落。所以即使项目和时机均已成熟,但没有合适的人才和相应的财力也不能上。
暴利风险: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新兴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由于市场运作还不十分规范,有许多“空子”可钻。由于空白市场普遍潜藏着高利润,这些企业利用自己灵活的机制捷足先登,通过切入市场空白点获得暴利,从而积累相当规模的原始资本。趋利避害是所有企业遵循着的一条永恒的市场法则,追逐利润使众商家争相投入高利润行业或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法规日趋完善,“空子”越来越少,再经过众商家一浪高过一浪的重复投资,高利率的行业或产品已经微乎其微,经营者如果还带着趋利避害的浮躁心态去经营企业,追逐暴利的后果给企业带来的将不会是效益而是风险。所以新兴企业必须更新观念,着眼于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综合考虑,抱着均利的心态运营。
管理风险:在“一不小心发财”的市场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老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小农生产意识浓厚,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只相信“自家人”,任人唯亲,企业的关键部门都由亲属把持,最具典型的是财务制度缺乏透明度,管理混乱;对新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管理制度难以接受,封闭式的生产和家庭式管理是此类新兴企业的通病。亲情加友情的传统管理方式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要想得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的可能性很小,而解决这一痼疾的良方是实行股份制。通过真正意义的股份制还可以有效地回避人事风险,把企业兴亡和员工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群策群力。
体制风险: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问题,职业管理层的问题就是产权清晰化,管理科学化的问题。体制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事情,其实私营企业也要改革,私营企业也要实现多元化。普遍的现象是产权单一,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等。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运转均维系于创业者的权威地位,经营决策大多数靠拍脑袋决定,一个人投资,一个人承担风险。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存在很大局限。因此,新兴企业当务之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公司制的企业集团。科学的体制,配合以灵活的机制,新兴企业的腾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