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成本费用管理

百科 > 成本管理 > 成本费用管理

1.什么是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形成的产品成本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2.成本费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1]

(一)严格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成本费用开支范围,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产品成本费用的具体内容和规范。并在《企业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中作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就是要在计算产品成本费用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正确计算成本,有利于利润的真实性,有助于成本利润资料的比较分析和生产经营决策,有助于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有助于正确贯彻财经纪律

(二)严格划分成本费闲的界限

1.正确划分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企业其他支出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应负担的成本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界限。

(三)正确核算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制造成本是只计算与生产经营最直接、最密切相关的费用的成本,只包括直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不能计入制造费用。

(四)正确处理大修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大、中、小修理费用,全部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数额较大的,可以采取分期摊销或者预提的办法。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小修理不易划分清楚和大修理费用重复进成本的问题。

(五)正确摊销低值易耗品

有一次摊销和分期摊销两种方法,企业可以自己选择摊销方法。这样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规范摊销方法,扩大企业理财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物不实的问题。

(六)正确提取坏帐准备金和处理坏帐损失

坏帐准备金,是针对企业存在应收帐款收不回来的危险而预计按一定标准计提坏帐损失,计入每期成本,待坏帐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在坏帐准备金中冲销。

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企业年度终了,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工业企业为3%—5%。)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当年发生的坏帐损失,应冲减坏帐准备金;年末坏帐准备金余额占应收帐款的比例高于或者低于规定比例的,年终要进产调整;收回的已确认核销的坏帐,则应增加坏帐准备金。

3.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1.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

成本费用是综合性指标,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也就是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

成本费用的全过程管理,就是从产品设计、工艺制定、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一直到产品售后服务等每一过程都要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特别是产品设计的合理先进与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成本水平的高低,产品设计合理先进,成本可能就低,反之,成本就高。对于生产工艺方案也必须进行效益评价,应当选择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工艺方案。对企业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措施,也要注意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总之,要求企业做到把成本费用管理同生产技术、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

对成本费用实行全员管理,就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级行政、生产组织(如厂部、车间、班组等),都要参与成本费用管理,从企业领导到管理人员,从技术人员到生产工人,人人都要参与成本费用管理。

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和组织机构设置等情况,建立相应的成本费用管理体制,合理地明确和落实各个职能部门、厂部与车间、班组等各级组织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责任。

2.划清成本费用开支界限

为遵守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保证成本正确可靠,要划清以下几个界限: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当期的收益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一般管理费用等。收益性支出,全部构成当期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以后几个会计期间的收益而发生的投资支出。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由于它能在若干个会计期间提供收益,因此它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按受益期限分期计入成本费用(如计提折旧等)。

(2)划清生产经营费用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生产经营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营业外支出则是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一些支出,如职工子弟学校经费支出、离退休费支出等。营业外支出只能从企业利润中列支,不得计入成本费用。

(3)划清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

为准确计算当期成本费用,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本期成本费用。它应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应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它是已经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以后各期的成本费用。

(4)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虽然都是企业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但现行制度规定,要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对当期损益影响是不同的,按规定内容划分清楚,才能正确计算成本和当期利润。

(5)划清各种产品的成本界限。

要按受益原则分配和归集各种产品的成本。对于能分清某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应正确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6)划清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的界限。

产品成本一般是指完工产品成本,为准确计算出当期的完工产品成本,要将日常按产品对象归集的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于月终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正确处理产量、品种、质量与成本费用的关系

企业要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含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提高经济效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增加产量同降低成本的关系。

根据固定成本费用和变动成本费用的原理,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增加产量,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减少,从而使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成本降低;如果增加产量会引起单位变动成本下降,又能减少单位固定成本,则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就会更大幅度地降低。因此,企业应按照“增产与节约并重”的原则,既抓增产又抓节约。

(2)正确处理增加产品品种与降低成本的关系。

企业要在广阔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但在投入期和发展初期的成本费用水平较高,这就要求企业从全面(目前的和长远的)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既要在费用开支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又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节约费用开支。

(3)正确处理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费用的关系。

产品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的大问题,企业应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可减少废品损失,降低产品成本;但在一定时期内要花费多一些人力和物力,又会导致产品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要作全面综合分析,从总体的效益出发,既要防止只顾降低成本费用,不顾产品质量,又要防止为提高产品质量“不惜工本”的偏向。

4.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管理好成本费用,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一系列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定额是企业制定成本费用计划控制成本费用和分析成本费用的主要依据。企业应根据需要合理地及时制定和修订各种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定额等。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初记载的凭证,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用工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原材料收发记录、产品出入库记录,以及这些记录的传递和保管制度。

(3)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为准确地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产出,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都必须准确计量,因此,要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和检验人员。

4.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1.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途径。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能够节约费用开支,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用同样多的耗费,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增加营业利润的根本途径。企业要增加营业利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实现,但是最根本途径应当是通过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费用来实现。这是因为利润是成本与价格的差额,在一定价格下(价格是不可控的),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可控的),节约费用开支,就增加盈利。

3.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要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做到价廉物美。而要降低产品价格,就必须降低成本节约费用。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