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常模

百科 > 能力测验 > 常模

1.什么是常模

  常模是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常模可分为组间常模和组内常模两大类。前者有年级、年龄常模,反映不同群体在测验上表现的差异。后者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离差智商等常模。

  常模的构成要素为:1、原始分数;2、导出分数;3、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

2.常模的建立步骤

  ①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

  ②要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施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组(常模组)中的所有被试,施测该测验,以便恰当而准确地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

  ③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3.常模的类型

4.常模的表达方法

  1、转换表法

  ——是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

  1、一个转换表显示出一个特定的标准化样组的原始分数与其对应的等值分数——百分位、标准分数、T分数或其他任何分数。利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简单的转换表就是将单项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成一种或几种导出分数。复杂的转换表通常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团体的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

  2、剖面图

  ——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位置。

  标准差代表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如一个班内学生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从理论上说,心理测量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标准差,但曲线下的面积始终为1个单位在心理测量中,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以Z分数的大小表示,而Z分数是标准差作为单位,既以包含几个标准差表示个体分数与总体平均分数的距离,而不是用两者的绝对分数之差表示表示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Z分数可确定低于或某或高于某个分数的人数比例,也可以对不同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心理统计基本知识

5.常模的作用

  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测验者在人才测评系统中完成心理测验以后,将会得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比如当你完成判断推理测验以后,可能被告知你的判断推理能力要比75%的人都要高,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呢?你会问,经过测验就可以知道我会比多少人要高吗?还是同样的比喻,你为什么会信任一个血压计的指数?因为血压计是客观的,其实测验的结果也是客观的,两者的结果都是以数值的形式表现,你之所以能够从血压计显示的数值中了解自己的血压是高了还是低了,那是因为你知道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多少,这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将你自己的血压与正常的血压范围进行比较,然后你得出了一个关于自己血压的结论。

6.常模分数与常模

  1、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是指被试者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

  导出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才行,在心理测验中,这种标准是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对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

  2、常模:就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一般常模:常为测验指导书上列出的常模。

  特殊常模:为非典型群体建立的,如某个单位。特殊常模的建立方法:根据样本的原始分数制作次数分布图,再计算出导出分数,最后制成转换表。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