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团
1.台塑集团简介
台塑集团(英语名:Formosa Plastic Group;亦称:台塑关系企业)为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缘起于1954年创立之福懋公司,1957年更名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台塑”)。旗下事业横跨塑胶、纺织、石化、电子、能源、运输、工务、生物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第二大民营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台塑关系企业的创办人为王永庆、王永在兄弟。根据统计,自1980年代以来,台塑集团在资产总额、营收净值、员工数等方面均独占鳌头,为台湾民营企业之龙头,也为其主要创办者王永庆赢得“台湾经营之神”的美誉。王永庆在2008年10月15日逝世后,整个集团的运作正式交由2002年开始组成的“七人决策小组”,王家成员有王文渊总裁、王瑞华副总裁、王文潮、王瑞瑜等4人,专业经理人有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等3人。
台塑企业缘起于台湾塑胶公司,从日产四吨PVC粉开始,是世界上唯一仅见的最小生产规模,历经五十年努力,突破种种困境,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PVC粉生产厂之一,不但开启台湾石化工业的萌芽契机,更带动了塑胶加工业蓬勃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台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由塑胶工业起步,逐渐跨足石化、纤维、纺织、电子、运输、重工、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同时拓展海外投资事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也着手开办医疗、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大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2.台塑集团的标志
台塑企业自1954创立台塑公司至今,共拥有生产事业超过120家,医疗及教育等公益事4家,由此结合成为一个庞大企业体。
台塑集团以连锁的造型作为共同标帜,表示各公司间之纵横联系、互助合作及和谐圆融的意义,象征台塑企业体的一贯性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强大发展力。标帜中各公司的代表符号,均取自中国文字的意象,其用意为宏扬我中华民族固有之优良传统文化,在国际商场上独树一帜,以简洁有力的型态,加深大众印象,以及对台塑企业的信赖感。
3.台塑集团的关系企业
- 集团核心企业:
- 台湾塑胶工业(台证所:1301)
- 台湾化学纤维(TWSE:1326)
- 南亚塑胶工业(TWSE:1303)
- 台塑石化(TWSE:6505)
- 周边事业:
- 福懋兴业(TWSE:1434)
- 台朔重工
- 台朔汽车
- 台宇汽车
- 台塑生医 (FORTE)
- 台塑网 (FTC)
- 台塑网旅行社(旅游业)
- 亚太投资
- 泛亚科技
- 台塑大金
- 台塑旭
- 台朔环保科技(厨余肥料业)
- 麦寮汽电(发电厂)
- 华亚汽电
- 台塑长园(能源科技、汽车燃料电池)
- 宜济建设
- 达兴纤维
- 文方实业
- 台湾醋酸化学
- 台化出光
- 南中石化
- 台塑石油
- 电子事业:
- 南亚电路板(TWSE:8046)
- 南亚科技(TWSE:2408)
- 华亚科技(TWSE:3474)
- 福懋科技(TWSE:8131)
- 南亚光电(LED产业)
- 台塑胜高科技(TWSE:3532)
- 台湾必成(美商必丕志合资)
- 医疗与教育事业:
- 长庚纪念医院:林口总院、台北院区、基隆院区、桃园分院、嘉义院区、高雄院区、林口总院儿童大楼、养生文化村、护理之家、凤山医院(代营)、圣保禄医院(代营)
- 长庚生物科技
- 长庚医疗器材
- 世信生物科技
- 长庚大学
- 长庚技术学院
- 明志科技大学
- 交通事业:
- 汎航通运(原为长庚医院交通车,由于医院不能经营汽车运输业而成立)
- 台塑海运
- 台塑通运
- 台塑汽车货运
- 塑化汽车货运
- 六轻汽车货运
- 管理顾问与投资、开发事业:
- 台塑开发
- 亚朔开发〔开发案:桃园科技工业园区、桃园机场捷运A8站联合开发案、大埔美精密园区(评估中)..〕
- 宏懋开发
- 亚台开发
- 育志开发
- 台塑企业投资
- 台塑企业管理顾问
- 华亚园区管理顾问
- 麦寮工业区专用港管理
- 其他:
- 培仁公司
- 基金会:
- 财团法人王詹样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
- 合并或解散事业:
- 永嘉化学
- 台湾小松
- 泛亚投资
- 台朔光电
- 台亚汽车
- 台塑讯科
4.台塑集团的创建发展
台塑企业于1954年创立台湾塑胶公司。1957年PVC粉工厂开始生产,日产近4吨,每月约生产100吨PVC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小的PVC 粉工厂。当时由于产量少,成本偏高,加之缺乏下游加工客户,产品堆积如山,严重滞销,进退维谷。从1957年3月试产至同年12月,竟然连1公斤塑胶粉都没卖出去。10个月,整整1000吨塑胶粉,完完整整、一斤不少地存放在仓库里。
产品卖不出去,打开销路是当务之急,台塑经过再三思考,最后决定通过大幅度增加产量,来降低单位成本,同时新建加工厂消化PVC粉,再以加工品拓展外销。通过以上举措,PVC粉产量由每日4吨增加至40吨。台塑的第二期扩建于1960年顺利完成,PVC粉每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从而具备了向海外市场竞争的条件。
扩大产量,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产品消化问题。王永庆在调查中发现:加工PVC粉的下游厂台南的第一化学厂和三重埔的永丰化学厂在把塑胶粉加工成塑胶以及再加工成玻璃皮、玻璃布后,竟然将售价提高至成本的一倍以上。王永庆游说两家加工厂降价以扩大客源,这样可以消化更多的塑胶粉,但无功而返,王永庆既失望又焦急。无奈之下,王永庆决定自己设立加工厂。
1958年,王永庆在着手进行第二期扩建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南亚塑胶公司,南亚公司从事PVC管、胶皮、胶布等塑胶二次加工的生产,随后为了消化南亚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东公司生产皮包、皮箱、鞋类、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三次加工产品,缔造了举世无匹的三次加工体系。在此种策略运用下,总算解开了PVC 粉滞销的困境。
虽然,王永庆强调设立南亚厂,是在台塑的产品大量积压、而对手不合作、实在没有其他好办法而不得已情况下才被动选择的下策。但是,当初王永庆的下策,却是一种有效率的“垂直”策略。
经过两次扩建增大产量降低成本,以及通过建立加工体系消化产品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使台湾塑胶公司摆脱困境,大步发展。鉴于此成功事例,台塑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多元化发展。台塑企业于1965年设立台化公司,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而废弃的枝梢材及小径木作为原料生产嫘萦棉、纱、布及成衣,正式跨入纺织业。南亚公司继于1967年设厂生产聚酯棉,台塑亦于同年设厂生产亚克力棉,台化又于1974年设厂生产耐隆纤维及布。为提高附加价值及提供下游客户更完善的服务,并设立规模庞大的染整厂,台塑集团是台湾唯一能同时生产四种纺织用纤维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厂商之一。
台塑企业鉴于岛内上游石化基本原料长期供应不足,自给率仅达38%,以致依赖进口往往被迫购买较贵之原料,降低对外竞争力。因此台塑企业为缓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于是提出六轻计划,并于1987年获台湾当局核准。台塑石化公司配合六轻计划于1993年成立,负责兴建炼油厂、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等业务,而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的第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00年初及1998年底完工生产。
台塑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一共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二十余家关系企业,分别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及印尼都设有工厂。此外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是台湾地区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
5.台塑成功之道——台塑管理模式
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台塑集团的缔造者,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的“台塑管理模式”。
什么是“台塑管理模式”?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王水庆认为,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台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求本精神。
台塑集团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1967年以前,当时集团主要是以台塑、南亚、新茂木业三家核心子公司为发展重心,集团主要由领导人王永庆来主导监督与协调,并无正式的集团管理制度与组织。到了1968年,此时集团规模扩大,子公司间业务关系渐趋复杂,需要建立较正式的协商与管理制度,台塑成立集团总管理处来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控制并提供专业服务。
1970年,由于台化建厂规模庞大,组织及产品复杂,管理又未能走上轨道,造成连年亏损。但是这一切,外界并不了解。王永庆让其弟弟王永在前往台化进行整顿。
王永在经调查发现:台化生产化纤毛毯所用的是缧萦棉,生产缧萦棉的原料是来自山区林场的枝梢残材。从原料到成品,分别成立十几个工厂。每个工厂负责一道工序,厂与厂之间衔接紧密,连续性强。本来,这种生产方式非常符合大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各厂都没有独立计算成本,对于上一道工序的产品,不论成本高与低,质量好与坏,统统照单全收,于是成本层层累积转移,造成了公司亏损累累。没有人对此事负责,没有人知道应该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依据可以追究谁负什么责任,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源在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王永在了解情况时,各厂的主管都坚持说自己单位是赚钱的,气得王永在冲着那些主管说:“大家都说赚钱,事实上公司在亏钱,难道钱是我拿去了?”王永在急得不知从何下手。
为此,王永庆把有着多年会计经验的伍朝煌从南亚会计处调至台化会计处,负责建立“责任中心”制度。“责任中心”制度即“利润中心”制度,也就是发挥会计功能,为各单位核算成本。
伍朝煌带领台化会计处的职员,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为各厂核算了盈亏情况。伍朝煌把结果制成报表,在报表中,盈利的厂用黑字,亏损的厂用红字。结果自然是红多黑少。
报表完成,王永在马上打电话把亏损厂的厂长训了一顿。由于当时各厂厂长以及事业部门的经理都未得到有关资料,虽然挨了王总经理的训,还茫然不知何故。
此后,各单位的主管厂长纷纷主动去了解会计资料的来龙去脉,对于本厂的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红字的单位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力求把红字改成黑字;黑字的单位则再接再厉,再求进步。一时间,台化出现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气象。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台化业绩就扭亏为盈。
6.台塑集团全球战略
台塑关系企业为突破国内投资困境及拓展国际市场,自1977年起展开海外布局,主要以美国、中国大陆、越南及印尼等地区为主,进行一连串石化上、中、下游产品投资计划,以确保本企业原料供应不虞匮乏维持产品竞争力;并藉由全球分工降低生产成本,把价廉物美的产品销售于全世界。
相关海外投资由台塑、南亚及台化等三公司转投资完成。
依产品之市场特性及规模区分,美国以德州、路易斯安那州、南卡路来那州、伊利诺州等四州为主,产品包括乙烯、丙烯等上游产品;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中游产品及硬质胶布、软质胶布等十六项下游加工产品。
中国大陆以宁波、广州、惠州、厦门、芜湖、东营、南通、昆山、重庆等九个地点为主,产品包括丙烯胫-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等上游产品;硬质管、塑胶皮等塑胶二次加工产品及铜箔基板、玻纤丝等电子基础材料共二十七项产品。
越南以聚酯类产品及BOPP等五项产品为主。印尼以软、硬质胶布及胶乳皮等产品为主。以此海外布局形成台塑关系企业全球化营运规模。
7.台塑集团大事记
- 1954年7月26日获美援贷款79.8万美元,于高雄市登记设立福懋塑胶公司,生产PVC,是年11月30日获准通过。
- 1957年4月福懋塑胶公司开工生产,产量每日四公吨PVC,并更名为台湾塑胶公司。
- 1958年8月22日成立南亚塑胶加工公司,从事塑胶二次加工。
- 1963年2月5日设立嘉林塑胶制品公司,是年8月8日改名为新东塑胶制品公司,生产三次加工产品。
12月1日成立明志工专。台塑公司高雄厂扩建PVC产能为2100吨/月,始奠定经营根基。
- 1965年1月1日成立台塑汽车货运公司,负责企业内货物运输。
3月5日成立台湾化学纤维公司,跨足纺织业。
- 1967年8月18日新东塑胶制品公司并入南亚塑胶加工公司,并更名为南亚塑胶公司。
11月1日台化公司开工生产,生产木桨50公吨/日,嫘萦45公吨/日。
- 1968年5月成立总管理处。
- 1970年1月台化公司生产第一包洗衣粉,跨入清洁剂产业。
- 1973年1月首次向政府提出兴建轻油裂解厂计划,5月份遭否决。
- 1976年2月5日在印尼成立印尼南亚公司,展开首次海外投资。
12月1日创设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在台北市开幕。
- 1978年10月17日台塑公司于美国纽泽西州成立台塑美国公司。
12月1日林口长庚医院开幕,为亚洲地区最大医院。
- 1979年7月12日南亚公司在美国德拉瓦州成立南亚美国公司。
- 1980年3月6日于赖比瑞亚登记设立赖商台塑海运公司。
- 1983年2月台塑美国公司建厂完成,开工生产塑胶一次加工产品。
7月6日长庚医院与明志工专建教合作成立两年制护理科,为长庚护专之前身。
12月南亚公司成立电路板专案组,跨足电子产业。
- 1984年3月23日林口长庚医院完成亚洲首例肝脏移植手术。
- 1985年4月5日基隆长庚医院开幕。
- 1986年1月1日高雄长庚医院开幕。
9月30日经过13年极力争取,六轻计划终于获经济部核准通过。
- 1987年4月1日成立长庚医学院。
8月31日成立台湾必成公司,产制电子级玻璃纤维。
- 1988年6月成立长庚护专。
- 1989年12月在美国德拉瓦州分别成立台塑美洲公司、南亚美洲公司及台化美洲公司。
- 1991年2月成立台朔重工公司,跨足自动仓储系统、大型精密机械及汽电共生设备。
8月宣布六轻计划设立于云林县麦寮乡。
- 1992年4月6日成立台塑石化公司,从事油品炼制及行销。
- 1994年南亚公司于5月及6月分别在中国广州及厦门地区投资兴建塑胶二次加工工厂。
7月六轻计划正式动工。
- 1995年3月4日成立南亚科技公司,从事DRAM之研发、制造及销售。
8月长庚护专招收五年制原住民学生100名。
11月成立台湾小松电子材料公司,投入八吋矽晶圆材料之生产。
- 1996年4月12日响应政府鼓励民间投资民营发电厂,设立麦寮汽电公司。
6月南亚公司于中国江苏省接收华丰公司,生产胶皮、胶布。
7月1日林口长庚医院成立中医部,并自8月1日起开办中医门诊业务。
7月9日成立南中石化公司,生产化学纤维之原料。
7月设立台塑通运公司,提供麦寮港之船务代理业务。
- 1997年8月1日长庚医学暨工程学院改制为长庚大学。
9月11日卫生署核准林口长庚之儿童医院独立,成为台湾首创的儿童医院。
10月原南亚公司电路板事业部另独立成为南亚电路板公司。
- 1998年5月8日成立台塑旭弹性纤维公司,生产弹性纤维。
10月成立台朔汽车公司,跨足汽车工业。
12月7日六轻计划之第一座工厂正式投料试车,年产45万公吨乙烯。
- 1999年1月成立六轻汽车货运公司,负责油品运输。
4月1日成立台亚石油公司,全盘规划汽油、柴油销售事业。
6月8日成立台朔环保科技公司,针对厨余转化成有机肥料进行开发。
10月12日成立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投入健康生技产业。
12月成立台塑大金精密化学公司,负责生产电子级氢氟酸。
- 2000年4月成立台塑网科技公司,负责行销及建置企业E化系统。
6月设立台塑海运公司,以承运环岛油品。
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应全省加油站,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油品制造业者。
- 2001年3月12日长庚医院护理之家于林口开幕。
8月8日成立台塑讯科公司,负责生产蓝芽无线通讯相关产品。
8月20日成立台化出光公司,负责聚碳酸酯树脂(PC)塑胶粒之销售。
12月在越南成立台湾兴业公司,生产纺织及化纤产品。
- 2002年1月16日嘉义长庚医院开幕。
5月1日台化塑胶(宁波)公司在中国浙江省举行开工典礼,正式投入大陆石化原料市场。
6月21日成立台朔光电公司,生产电浆电视面板及模组。
8月1日长庚护专改制为长庚技术学院。
11月成立华亚科技公司,从事12吋矽晶圆制造。
12月20日成立台湾醋酸公司,生产工业用醋酸。
- 2003年5月宣布六轻第四期计划启动,预计投入新台币1200亿元,总计六轻一至四期投入逾新台币6500亿元。
12月成立南亚光电公司,从事高阶LED产品之研发生产。
- 2004年1月原台化公司清洁剂组另独立成为台塑生医科技公司,除生产清洁剂外,并加入肌肤保养品的研发生产。
8月1日明志技术学院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
12月长庚养生文化村正式启用,为国内银发族提供全方位的照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