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结构
1.什么是信息产业结构
“信息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是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中引申和具体化而言的。
信息产业结构是指构成信息产业体系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信息产业结构反映的是信息产业各要素在各个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应该指出的是,信息产业结构不仅仅指信息产业中的行业结构或部门结构,也包括信息产业中各生产要素的结构。
2.信息产业结构形态
信息产业结构形态是指反映信息产业结构的具体方面,由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广泛而复杂的,因此考察信息产业的结构也应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信息产业结构所涉及的方面较多,结构形态复杂,主要包括部门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和产品结构。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这几种信息产业的结构形态。
1、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
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是指按照信息产业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而区分的一组或多组产业之间的联系及其形式,它是信息生产和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化相互作用和发展的结果。
既然信息产业由众多的产业部门组成,那么对信息产业部门的划分也可按多种标准来进行:
(1)波拉特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劳务的为第一信息部门,不直接向社会、只向组织内部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的为第二信息部门:
(2)金建在《信息产业经济学论纲》一书中认为: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信息服务的性质来划分,信息产业包括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两大类。在生产部门中又可区分为直接信息生产部门和间接信息生产部门。
直接信息生产部门:是最基本的信息生产部门,既包括新闻出版、图书情报、邮电通讯、科研教育等传统的信息产业部门,也包括信息处理、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等新兴的信息产品生产部门。
间接信息生产部门:是指在非信息生产部门和其他产业中存在的信息机构。
(3)按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形态划分,信息产业可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主要生产为信息产品提供物质基础和有形信息产品本身。
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生产无形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4)按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最终用途划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信息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是指为信息产品生产提供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的部门。
信息消费资料生产部门:是指为信息产品生产提供生活消费和信息消费服务的部门。
(5)按照信息产业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及活动特点划分,信息产业可分为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和第三信息部门。
第一信息部门:是指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和企业。
第二信息部门:是指不向市场出售而为本单位内部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部门与企业。
第三信息部门:是指为信息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所需基础设施和工具的部门与企业。
2、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
信息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多种技术的支持。信息产业中的技术结构是指不同类型技术与不同技术水平的构成及比例关系。按不同的标准,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有多种划分方式:
(1)从技术的功能与作用来看,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利用技术等。
(2)从技术的特征来看,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由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组成。
(3)从技术的适应程度看,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由落后技术、适用技术、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功能组成。
(4)按技术出现的先后和先进程度可以将信息产业中所应用的技术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中的技术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个技术门类日益增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过程。但是不同国家,不同信息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国家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在信息产业的技术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些国家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仍处于传统信息技术阶段或传统信息技术向现代信息技术过渡的阶段。
3、信息产业的人才结构
人才是信息产业运行的主体,没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信息产业就不能成为一个产业。
(1)从人才的知识结构看,信息产业的人才结构由各种专业型人才(如科技信息人才、经济信息人才、法律信息人才、管理信息人才等)和复合型人才所组成。
(2)从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信息产业的人才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的人才所组成。
(3)从人才的智能结构来看,信息产业的人才结构由理论研究型人才、技术操作型人才、组织管理型人才和业务工作型人才所组成。
由于信息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故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要求较高,在信息产业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智能的人才应占很大的比例,不同的信息产业部门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信息生产业、信息传授业、信息咨询业等行业中应以学术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
4、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是信息产业微观结构中最基础的一种结构形态。由于信息产品是信息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其结构及变化也必然反映出信息产业资源结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的构成与转换,信息产业产品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信息产业人才结构、技术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变化。
3.影响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1]
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决定和影响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
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需求结构。主要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个人消费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
第二类是供给结构。主要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对价格、生产技术体系、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
第三类是国际贸易。即贸易结构。
第四类是国家社会结构。
信息产业结构是不断演变和变化的,其变化也受到内部结构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一切社会经济因素,甚至自然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信息产业结构,推进或抑制着信息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述诸因素基本上都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认为,影响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除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社会结构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些因素对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一)消费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1、需求结构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无论是物质生产活动还是精神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种各样的需求,可以说,需求结构是决定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影响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以需求结构的影响最为直接。
我们所说的这种需求结构是指社会对信息产业的信息产品需求和信息劳务需求,不是指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产出的需求。
因为,我们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就是为了使信息产业的各种类型组成或分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建立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标准。很显然,“能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产业结构是最合理的结构”就是最好的标准。
而需求结构的变化,即人们对某些产品的需求扩大、缩小或转向时,必然要求相应的产品生产和供给结构与之对应,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当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单调、数量不多时,生产信息产品的行业就很少,信息企业的数量也十分有限。随着信息需求的扩展,信息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息产业中的行业增加,信息产品生产规模扩大。
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不仅包括个人的信息需求,而且包括团体的信息需求,如企业的信息需求,党政机关的信息需求、科研机构的信息需求等。信息需求还可以按所需信息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不同划分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等。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取决于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例,也决定着生产中间信息产品的部门和最终信息产品的部门之比例。
而根据上面谈到的建立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标准,我们可以说,能否满足社会对信息产业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是衡量信息产业结构的第一位指标。
(1)中间需求
中间需求是指将信息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信息需求。具体来说,这种作为中间投入的信息产品本身的全部使用价值,已经被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的生产资料需求之中了。
中间需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产生专门提供中间信息产品的生产部门或服务部门。在信息产业的生产过程中,这种需求有信息产业外部提供满足的,也有信息产业内部各部门提供满足的。
(2)最终需求
最终需求是指将信息产品作为最终消费来使用的信息需求。所谓最终产品,指的是产品本身不需要再加工,可以供消费者个人直接使用的产品。比如,社会对计算机设备、对各类数据库和咨询服务的需求,都是最终需求。
同中间需求是一样的道理,最终需求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产生专门提供最终信息产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也就决定了生产中间产品的部门与生产最终产品的部门之间的比例。这后一个比例本身就是信息产业结构的内容。
在理想的情况下,各类信息产业的生产和服务单位,应该在需求结构的引导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出。如果还缺少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生产或服务单位就尽快地创办、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部需求。这样,就使得现有的产业结构演进为一个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这就是需求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发展的机制。
2、收入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产品并非用户必须购买的信息产品,用户能否将需求转化为消费行为,还取决于用户的收入情况。
个人消费包括个人物质消费和个人信息消费。而个人消费结构随人均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即个人消费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
恩格尔定律表明,收入水平越低,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就越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食品支出所占的份额下降,用于服装、文化、娱乐等方面支出所占的份额增加。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增加个人用户对信息产品消费的需求,从整体上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信息产业部门数量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信息产品的消费和信息产业结构而言,收入水平还有更具体的影响。人均收入水平越低,用户对传统信息产品的需求越多,而对现代信息产品的需求较少,这时,传统信息产业部门在信息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而现代信息产业部门所占比例较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现代信息产品的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大,现代信息产业部门占信息产业的比例也会逐渐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人均收入水平进入高水平阶段,人们对精神生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信息消费的需求迅速上升。单从1985年—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结构变化就可以看出,信息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物质消费的增长速度(如下表所示)。这一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最终需求的变化,也就导致提供最终信息产品的部门的变化,即直接导致我国信息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同样,团体信息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也会因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的收入水平较低时,十分重视生产力硬要素的配置,却忽视了生产力软要素的配置,无力购买信息产品或现代信息产品,当企业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在生产力硬要素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同时,必然会增加对信息产品的需求,现代信息产品的需求比例也会逐步提高。可见,团体信息用户收入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信息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贸易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主要是指国内贸易与国外贸易的比例,一般用贸易依存度的大小来衡量。
贸易依存度即商品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明国民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无论是进口依存度,还是出口依存度,只要贸易依存度越高,贸易结构对产业形成和结构变动的影响也就越大。
贸易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技术引进与输出,改变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进而改进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
(2)通过引进某些信息产品满足国内部分信息需求,对于某些国内需求量较大而本国又暂时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可暂缓其生产,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其他信息产业部门,通过引进来满足用户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3)通过出口信息产品来改进信息产业结构,对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市场而国外需求量较大的信息产品,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就不能发展这类信息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业,若能充分利用对外贸易途径,将国内目前尚无销路的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就可以突破国内信息产品消费的限制,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消费水平来调整信息产业结构。
(三)社会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由于信息产业结构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所以信息产业结构自然就会受到社会其他结构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结构涉及面很广,包括人口结构、文化结构、阶层结构、家庭结构、社区结构、城乡结构、集团结构、民族结构等。信息产业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其结构必然受到社会结构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四)其他因素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 1、国民经济状况
- 2、信息资源条件
- 3、科技发展水平
- 4、国家经济政策
4.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1]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实现协调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并没有一个绝对水平的标准,它是相对于一国自身过去的产业结构而言的,以本国国民经济最优效益为目标,从本国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结构、国际关系等特点出发,通过产业调整,使产业结构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间协调发展的状态。所以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有不同的内容和指标。
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丰富而又明确的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
信息产业结构是不断演变和进化的,它的发展变化既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但也具有可调控性。通过调控,可实现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我们认为,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结构、国际关系等特点出发,研究信息产业如何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就是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
(一)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
要对信息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必须确定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一般来说,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标准:
1、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即:信息产业所生产经营的信息产品能满足当时条件下的社会信息需求,信息产业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各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
2、信息产业结构高级化。即现代信息产业部门和生产经营高深层次信息产品的信息产业部门占整个信息产业的比例较大,高新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高层次人才是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主体。
(二)信息产业优化的基本思路
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是制定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思维过程或思维模式。总的来说,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以用户结构的优化为出发点,主要依据用户的需求结构确定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再以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为中心,适当考虑其他因素,确定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结构。
首先,任何一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也只有从产业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才最能体现出产业存在与发展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作用,体现信息产业的价值,必须有合理化、高级化的信息产业结构,而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标准就是信息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商品的需求,因此,制定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合理的信息用户结构。只有确定了合理的用户结构,信息产品的生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整个生产结构才能合理有序,才能避免由于产需脱节而造成的信息资源浪费现象。
合理确定信息产业用户结构的核心是确定信息产业的重点用户和一般用户,这是因为信息产业难以全面而不分主次地满足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而保证重点用户的信息需求、兼顾一般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利于信息产品生产和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把有限的信息资源用于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其次,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靠信息产品来实现的,因此,在合理确定了信息产业的用户结构的基础上,必须优化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不同类型的用户应有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其不同的需求,只有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优化信息产业产品结构的关键是确定信息产业的重点产品,确定了重点产品也就确定了信息产业生产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信息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和现有信息资源及产品的情况,确定合理的信息产品结构。
最后,信息产业部门结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主要是围绕产品而形成和变动的,在确定了合理的信息产业产品结构后,就可以以产品结构为主要依据,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确定合理的部门结构、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
信息产业部门结构优化的关键是确定主导信息产业部门。主导信息产业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1、将生产重点产品的部门作为主导信息产业部门
2、将对其他信息产业部门有较大的带动和推动作用的部门作为主导信息产业部门
3、将收入大、发展前景好的部门作为主导信息产业部门
主导信息产业部门最好同时具备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但并非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不可。而信息产业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除了满足生产经营重点信息产品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和技术外,还应注意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注意不同层次人才和技术的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信息人才和信息技术的作用。
按照上述思路,可以制定出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结构优化规划或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以指导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
(三)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方式
有了标准并根据思路,要将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方案付诸实践,真正实现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方式对现有的信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下面我们具体谈谈信息产业结构调节的方式。信息产业结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
1、增量调节方式
增量调节方式是通过投入新增信息产品生产要素,改变不合理的信息产业结构,使信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高级化。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将新增加的信息产品要素重点投入到那些需要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部门,使这些信息产业部门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运用增量调节方式的前提是具有良好信息资源配置机制,否则,新增信息产品生产要素便不能准确而顺利地投入到必须投入的信息产业部门。这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是:
(1)操作方便,只要对新增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投入结构加以调控便可。
(2)不涉及到各信息行业和信息企业现有资产存量的改变。
(3)不会引起较大的社会波动。
(4)对信息产业结构调节见效慢,改变信息产业结构所需的时间较长,但对信息产业结构未来状态作用大。
2、存量调节方式
存量调节方式是通过改变信息产业中现有资产存量状况,将信息资产存量过剩的信息产业部门的部分存量调剂到信息资产存量短缺的信息产业部门,将现有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从非重点信息产业部门调剂到重点信息产业部门,使信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优化信息产业结构的目的。运用存量调节方式的前提是具有完善的产权转让市场。这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是:
(1)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调节力度大,见效快,但对新兴信息产业部门没有力量扶植,会引起信息产业内部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震荡。
(2)对信息产业结构状态未来作用较小,而对近期状态改变的作用较大。
3、综合调节方式
综合调节方式就是将增量调节方式和存量调节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调节效果。由于增量调节方式和存量调节方式各有利弊,只用一种方式对信息产业结构进行调节,难以达到最佳的调节效果,在实践中,一般都是将两种方式综合运用。例如,可用存量调节方式解决信息产业结构中近期急需调整的问题,用增量调节方式解决信息产业结构中远期需要调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