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库存管理
1.什么是传统库存管理[1]
传统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的进、出、存的业务管理,是各节点企业独立管理自有库存,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寻求降低库存、减少缺货、降低需求不确定的风险。保有一定量的自有库存能降低缺货、需求不确定性等风险,一定程度减少对外部交易商的依赖,但会出现库存成本上升、牛鞭效应、上下游企业利益对抗、合作与沟通困难等问题。传统库存管理使用的主要技术有MRP/MRPII、经济批量订货法、需求预测、订货点与ABC法等。
2.传统库存管理的假设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
传统库存管理的假设是:
1.物料需求是连续的
传统库存管理假定对物料的需求是稳定的,因此,每次物料的需求量都小于订货总数。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企业按计划生产,生产数量一般不会有大的波动,因而对物料的需求是均匀的。而在现代企业中,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生产数量是变化的,因此,对物料的需求是不均匀、不稳定的,对库存的需求是间断性发生的。实际上,按照 EOQ ?订货法下达订货的时间常常偏早,从而造成物料积压,既造成资金大量无效地占用,又引起库存费用的增加。另外,又由于生产需求的不均衡,有时发生库存短缺,从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
传统 EoQ 库存管理的方法不考虑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各种物料的订货点是分别加以确定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各项物料的数量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备,才能制造装配成产品。由于传统 EOQ 订货方法是面向单个零件,对各项物料独立地进行订货,而不是对整个最终产品,因而在生产装配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物料数量不匹配的状况。
3.库存消耗以后,能够及时补充库存
在传统 EOQ 库存管理中,库存一旦低于订货点或消耗时,就立即发出订货,以保证一定的存货。这种不依需求而定的做法非但没有必要,也很不合理,在需求间断的条件下,必然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
总之,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建立于 EOQ 模型中的许多假设条件的真实性越来越差。所以,仍然采用 EOQ 库存管理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相反会误导企业的库存管理。这意味着一种新的库存管理体系诞生的必要性已经产生。
3.传统库存管理的特点[2]
- (1)传统库存管理侧重于单个企业库存最优化。
传统库存管理主要是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如采购部门为降低采购价格而偏好于大量采购,这使库存增加;销售部门为了避免缺货,提高顾客满意度,倾向于备齐各类商品和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等,而较高的存货水平会大大加大储存费用。这样,企业内部的供产销各个环节都可能与库存管理部门之间有一定的冲突,而库存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库存管理协调问题,使整个企业利益最大化。
- (2)传统库存管理存在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各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即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批发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有自己的库存,各自库存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导致缺乏信息共享、缺乏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为满足客户需求和避免由于缺货而导致的销售机会丧失或待料停工,每个企业都倾向于保持“保险”性质的库存,由此导致从零售商到批发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各个企业依次累积越来越多的“保险”库存,最终造成大量商品分别滞留在各个企业的仓库里,导致库存成本大量增加,最终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反而降低了顾客满意度,这就是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从提高顾客满意度来看,商品价格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降低价格以降低成本为基础,而作为成本的构成部分——库存成本,必须下降。保险库存首先要降低,但其结果可能导致不能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满意度下降了,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解决。
4.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库存管理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和重点管理,确定订货的时间及订货数量,使该企业的库存总成本最少。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批量模型(EOQ)和对库存分类管理的方法(ABC)。生产企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材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及准时生产方式(JIT)和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等。MRP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基础上根据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出所需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但是,MRPⅡ和JIT等都是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一切优化工作均着眼于本企业的资源的最优应用。
5.传统库存管理的缺陷[3]
传统的库存管理思想是以生产不间断为核心,库存管理是为生产服务的。库存管理系统所做的只是发出订单和催货,或用定货点法确定何时进行订货,或用经济批量法确定每次订货的最佳批量。订货点法是一种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遵循“库存补充”原则,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便生产需要时随时取用。经济批量法是用经济批量公式计算出使订货费用和库存费用总和最低的订货仳量。这些方法貌似科学,用这些方法建立的库存模型曾被称为“科学的库存模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这些方法是建立在一些经不起实践考验的假设前提之上,热衷以寻求解决库存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而没有认识到库存管理裨上是一个大量信息处理问题。传统库存管理的假设是:
1.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不考虑物料项目之间的联系,各项物料的订货点是分别加以确定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各项物料的数量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制造装配成产际的生产中,各项物料的数量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制造装配成产品,由于传统库存订货方法是面向单个零件,对各项物料独立地进行订货,因而在生产装配时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物料数量不匹配的状况。
2.物料需求是连续的。
传统库存管理模型假定对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次物料的需求量都小于订货总数。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企业按计划生产,生产数量一般不会有大的波动,因而对物料的需求是均匀的。而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面向市场,对物料的需求是不均匀、不稳定的,对库存的需求是间断发生的。实际上,采用传统订货法的库存管理系统下达的订货时间常常偏早,从而造成物料积压,既导致资金的大量无效地占用,又引起库存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生产需求的不均衡,会造成库存短缺,从而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3.库存消耗以后,能够及时补充库存。
在传统库存管理中,库存一旦低于订货点或消耗时,就立即发出订货,以保证一定的存货。这种不依需求而定的做法非但没有必要,也很不合理,在需求间断的条件下,必然造成大时的库存积压。
目前,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建立于传统模型中的许多假设条件的真实性越来越差。所以,仍然采用传统的库存管理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相反会误导企业的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