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
1.什么是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市场配置资源客观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资源配置尽善尽美。当一定时期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存在失衡时,国家可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在地区结构调整中,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保持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其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2.优化资源配置的标准[1]
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以“获取报酬最大”或“利润最大化”为基本标准,但同时也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标准:
其一,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方面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是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管理国家,组织经济活动的,因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斯大林认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里所说的“基本经济规律”,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包括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要求。邓小平也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资源配置也不能背离这一宗旨。这一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些国家,只要能赚取超额垄断利润,资源配置不一定非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以美国的军火生产为例。众所周知,美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军火生产和军火交易使美国发了大财。但军火除了用于杀人和战争外,对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因此,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军火工业理应逐渐萎缩。然而恰恰相反,战后美国在军事科研、军火生产方面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二战前,军事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尚不足1%,1954年这一比重达到13%,80年代末期以来达到20%。全国约有1/3的企业程度不同地直接从事着军火生产,而其军火工业的核心则是由大约4200家大型军火企业组成,国防部每年要进行1500万笔军火交易,涉及850个专业供应部门、25000家承包商和10万家分包商。尽管美国军事科研、军火生产都是世界第一流的,资源配置也是符合“获取报酬最大”,“利润最大化”等标准的,但生产出来的军火产品却不是美国人民所需要的。只能满足美国统治阶级争夺世界霸权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需要。而为了维持庞大的军火生产,美国也总是隔几年在世界某个地点找借口发动一场战争,以创造本国经济的“战争景气”,但同时却把战乱和危机带给了别的国家。显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类似美国军火工业的只顾赚钱发财而违背人民生活需要的资源配置是不可行的。
其二,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标准。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的前提应当是,优化资源配置,在一个国家内部不能是统治阶级以损害其它劳动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在整个地球上,不能是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以损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能是当代人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否则,如果由于以利益为导向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各个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贫富两级分化,整个世界范围少数发达国家长期盘剥发展中国家,当代人将可供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消耗殆尽,这样的资源配置怎么能称之为“优化”呢?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资源配置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资产阶级标榜的资源优化配置,常常是以损害其它劳动阶级的利益、其它国家的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例如,垄断资产阶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剩余价值率,总是设法降低工人工资;在产品滞销、危机来临时,总是毫不留情地大量解雇工人。也就是说,垄断资产阶级在力求保持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的同时,毫不留情地、长久地侵犯和伤害工人阶级的利益。又例如,发达国家总是打着各种援助的旗号,把一些环保要求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想方设法办到发展中国家,在为本国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把难以治理的工业废料、垃圾留在发展中国家。再例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稀缺自然资源的耗用上,总是只顾本国的当前利益而不顾全世界人民以及后代人的利益。据有关资料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0%,消耗物质材料和能源却占全世界的80%,人均消耗能源和物质材料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和50倍。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25%,每年却消耗全世界开发资源的34%,人均消耗能源及产生的废物分别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500倍和1500倍。有人预计,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那样消费,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在4”年内被消耗殆尽。综上可见,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背后,是可持续发展一系列规则的失败。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才可能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国家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一系列经济杠杆,能够在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避免因生产无政府造成的经济危机,从而避免或减少资源的浪费。能够在推动基础条件较好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落后或贫困省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既保证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又使各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此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还能从当前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子孙万代的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为子孙后代考虑”,抓好“粮食、水资源和油气资源”等等的“永续利用”问题。所有这些都说明,优化资源配置必须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标准,而这一点,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其三,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避免或减少浪费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浪费主要不是指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对个别生产厂家而言,只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或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做到使“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是能够避免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的。但从社会消费方面看,情况就不一样了。譬如一个人一年消费10公尺棉布就足够了,却要让他消费30公尺棉布,这其中就难免浪费了。一个三、四口人的家庭10年消费两台彩色电视机、一部汽车,购买一套住房就足够了,但却要让它消费5台彩电、两部汽车,购买两套甚至三套住房,这其中也包含着浪费。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按人均年消费300斤粮食计,一年有8万吨粮食即已满足需求,但却让它消费10或20万吨粮食,这其中也难免浪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无政府状况,当各行各业生产的商品普遍供大于求,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时,就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全社会范围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劳动人民有足够的购买力,也会因需求饱和而造成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维持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在种种扩大内需的措施背后,也难免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对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来说,如果仅能在单个企业中得到优化配置,而在整个社会却不能免除浪费,这样的“优化”是名不符实的。为避免和减少资源浪费,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不仅应当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还必须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这就要求国家机器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科学的、周密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职能。当然,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必定比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