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企业风俗

百科 > 企业文化建设 > 企业风俗

1.什么是企业风俗[1]

企业风俗是指企业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歌咏比赛、体育比赛、集体婚礼、厂庆等。企业风俗与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不同,它不表现为确定的文字条目,也不需强制执行,它完全靠习惯、偏好的势力维持。它由精神层所主导,又反作用于精神层。企业风俗可自然形成,也可人为开发,一种活动、习俗一旦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并沿袭下来,就成为一种企业风俗。

2.企业风俗的类型及其特点[2]

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将企业风俗划分为下列不同类型。

(1)按照载体和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风俗习惯和风俗活动。

企业风俗习惯是指企业长期坚持的、带有风俗性质的布置、器物或是约定俗成的做法。例如,有一些企业每逢年节都要在工厂门口挂上灯笼(彩灯)、贴上标语或对联、摆放花坛。风俗活动则指带有风俗色彩的群众性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团拜会、歌咏比赛、运动会、春游等。

(2)按照是否企业特有可分为一般风俗和特殊风俗。

一些企业由于行业、地域等关系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企业风俗,这些相同或相近的企业风俗就是一般风俗,如厂庆、歌咏比赛就是许多企业共有的。特殊风俗是指企业独有的风俗,如20世纪80年代郑州亚细亚商场每天早晨在商场门前小广场举行的升旗仪式及各种表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3)按照风俗对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良好风俗、不良习俗和不相关风俗。

良好风俗指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员工素质提高、人际和谐的企业风俗,前面提到的多数企业风俗都是良好风俗。不良习俗是指对企业或员工带来不好影响的企业风俗,如个别企业赌博盛行。不相关风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没有明显的好或不好的影响。正确区分以上三种类型,对于设计企业风俗是很重要的。

3.企业风俗的性质[2]

了解企业风俗的性质,对于认识企业风俗的内涵、正确区分企业风俗与其他行为识别系统要素(如企业制度)的异同、进行企业风俗的改造和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非强制性。

一般来说,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而按组织程序制定的各种成文的规章制度都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每名员工都应无条件地遵守和执行,如果违反这些规章制度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企业风俗则一般不带任何强制性的色彩,是对应于企业“官方”的规章制度不同的“民间规则”,是否遵守企业风俗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个人兴趣和爱好,违反企业风俗也不会受到任何正式的处罚。企业风俗的形成和维持,完全依靠员工群体的习惯和偏好的势力。

(2)偶发性。

企业风俗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很偶然的因素。例如,东北某企业每年都要搞冬泳比赛,全厂男女老少以及很多家属子女都参加,场面非常壮观,起因则是工厂多年前有几位老病号尝试冬泳来健身祛病,坚持一段时间后果然见效,于是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进来。偶发性的特点使得一些风俗由于时间很长,其真正的起因往往被淡忘了,从什么时候算真正形成也并无特别的时间年限。

(3)可塑性。

可塑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可以经过主观地策划和设计企业活动并使之付诸实施,通过年复一年的运行逐渐演化成为企业风俗;二是指对业已形成的企业风俗,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内容和程式的改造,使之向着企业期望的方向发展。可塑性是企业风俗的重要特性,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使得企业可以主动地设计和形成某种良好的风俗,改造和消除不良的习俗。

(4)包容性。

企业风俗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言行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舆论来实现的。由于不同的人思想认识水平、思维习惯、观念固化程度都不同,这使得他们对待企业风俗的态度和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从而决定人们的舆论往往并无刚性的、明确的尺度,而是有一定“频带宽度”的舆论方向。因此,维持企业风俗的群体习惯和偏好势力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企业风俗的包容性。

(5)程式性。

企业风俗一般都有一些固定的规矩或惯例,如固定的程序、必不可少的仪式、器物的品种和样式、参与者的习惯着装等。这些固定的程式使得企业风俗造成一种特殊的环境心理定势,使参与者在其中受到感染,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日本还有一些企业把企业风俗宗教化,使之蒙上一层很神秘的色彩,如“松下教”、“本田教”等。

4.企业风俗的作用[2]

良好的企业风俗,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其具体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引导作用。

良好的企业风俗是企业理念的重要载体。在风俗习惯造成的氛围中或参加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员工可以加深对企业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并自觉地按照企业的预期做出努力。

(2)凝聚作用。

企业风俗能够长期形成,必然受到多数员工的认同,是员工群体意识的反映,这种共性的观念意识无疑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之一。设计和建设企业风俗,对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3)约束作用。

企业风俗鼓励和强化与其相适应的行为习惯,排斥和抵制与之不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员工的意识、言行等起着无形的约束作用。在企业风俗的外在形式背后,深层次的内在力量是员工的群体意识共同价值观,它们更是对员工的思想、意识、观念具有超越企业风俗外在形式的巨大影响。

(4)辐射作用。

企业风俗虽然只是企业内部的行为识别活动,但却常常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员工个体的社交活动等)传播出去,其外在形式与作为支撑的内在观念意识必然会给其他企业和社会组织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企业风俗辐射作用的直接反映。认识企业风俗的性质与作用,对于正确地进行企业风俗的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

5.企业风俗的影响因素[3]

企业风俗在萌芽和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复杂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不同企业风俗的影响角度不一样,但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各自特有的作用。

1.民俗因素

民俗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地民间的风俗、习惯、传统等,它们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许多企业风俗都是来自民俗(常常要经过必要的改造),或是受到民俗的启发而形成。比如,一些北方企业有在新年到来时给办公室、车间贴窗花的风俗,显然就是来自北方老百姓剪窗花的民俗。民俗有时还能够改变企业风俗,例如企业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改变一些企业风俗以适应新地方的民俗。

2.组织因素

企业风俗一般限在一家企业范围内,参与者又几乎以本企业员工为主,因此企业或企业上级组织对企业风俗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因素可以促使一个新的企业风俗形成,也可以促使其改变,甚至促使其消亡。新中国建立以来,许多企业风俗都是在组织因素的作用下长期坚持而逐渐巩固,并最终形成的。组织因素对企业风俗的影响,主要是企业理念的主导作用,有时也辅以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例如,政府部门组织下属企业进行的劳动技能比武,后来就成为不少国有企业的一项风俗。

3.个人因素

企业领导者、英雄模范人物、员工非正式团体的“领袖”等人,由于在企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的个人意识、习惯、爱好、情趣、态度,常常对企业风俗有着较大的影响。个人因素中,企业领导者的影响尤为显著,领导者的提倡、支持或积极参与可以促进企业风俗的形成和发展,领导者的反对或阻止可能导致企业风俗的消失,领导者的干预则可以使得企业风俗改变。因此,企业领导不应忽视企业风俗,而要在企业中倡导良好风俗、改造不良风俗,并努力把企业理念渗透到其中。

6.企业风俗的设计[2]

无论何种表现形式,优良的企业风俗都应该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备这些共同之处是企业风俗目标模式的基本要求。

(1)体现企业文化的理念层内涵。企业文化理念层是制度行为层的灵魂,符合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作风企业道德的企业风俗往往是由比较积极的思想观念意识作为软支撑,有助于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追求和健康高雅的情趣。例如,江苏省有一家以制造文化用品为主的乡镇企业,把培养高文化品位作为企业目标,于是该企业大力倡导和积极鼓励员工开展各种读书、书法画画、诗歌欣赏等活动,后来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秋文化之夜的企业风俗,企业员工及家属子女都踊跃参加,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朗诵自己喜爱或创作的诗词散文。这一企业风俗就很好地反映了企业理念。

(2)与企业文化制度行为层要素和谐一致。企业风俗是联系企业理念和员工意识观念行为习惯的桥梁,它和企业各种成文的制度一样,对员工起着一定的约束、规范、引导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风俗和企业的各项责任制度、工作制度、特殊制度保持和谐一致,互为补充,互相强化,以更大的合力为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发挥作用。

(3)与企业文化符号层相适应。无论企业风俗形式还是风俗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而企业文化符号层无疑是企业风俗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对企业风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7.企业风俗的培育[2]

(1)循序渐进原则。在根据精心设计出的目标模式培育企业风俗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可以对企业风俗的形成产生外加的巨大牵引和推动,但这种作用必须是在尊重企业风俗形成的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倘若拔苗助长,则必然“欲速则不达”,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方向性原则。企业风俗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在这个发育形成的过程中,企业风俗不断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应该在风俗的形成过程中加强监督和引导,使之沿着企业所预期的目标方向发展。

(3)间接引导原则。企业风俗的形成,主要靠人们的习惯偏好等维持,因此企业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在培育企业风俗的过程中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宜宏观调控而非直接干预。

(4)适度原则。企业风俗固然对塑造企业形象和改变员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具有很积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企业风俗可以代替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更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如果企业风俗太多太滥,反而会使员工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风俗的外在形式,以致忽视和冲淡了企业风俗深层次内涵的影响。因此,培育企业风俗要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8.企业风俗的改造[2]

一般而言,当企业领导者和管理部门感受到企业风俗的存在,认识到它的作用时,企业风俗肯定已经在企业中基本形成,甚至完全形成了。业已存在的企业风俗往往有优劣高下之分,同一企业风俗中也有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同时,由于企业风俗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其中每一种风俗必有其萌芽和发展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当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时,企业风俗也会随之出现从内容到形式的部分甚至全部不适应。因此,有必要主动进行企业风俗的改造,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改造企业风俗,首要前提是对企业风俗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缺乏分析的改造,是盲目外加的主观意志,不但难以促使不良风俗向优良风俗转变、企业风俗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对现有企业风俗的分析,应坚持三个结合:结合企业风俗形成历史,正确地把握企业风俗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不仅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而且要结合企业的长远需要;结合社会环境,从社会的宏观高度来考察和认识企业风俗的社会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改造企业风俗,关键在于保持和强化优良企业风俗及其积极因素,改造不良风俗及其消极因素。根据企业风俗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成的不同,主要有四种方法。

(1)扬长避短法。指采取积极的态度影响和引导企业风俗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这一般用于巩固和发展内外在统一、基本属于优良范围的企业风俗。

(2)立竿见影法。指运用企业正式组织力量对企业风俗进行强制性的干预,使之在短期内按照企业所预期的目标转化。这种办法一般用于对内在观念积极,但外在形式有缺乏或不足的企业风俗。

(3)潜移默化法。指在企业正式组织的倡导和舆论影响下,通过非正式组织的渠道对企业风俗进行渗透式的作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逐步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这种办法一般用于外在形式完善、内在观念意识不够积极但尚不致对企业发展产生明显阻碍或不良作用的企业风俗。

(4)脱胎换骨法。指运用企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共同的力量,对企业风俗从外在形式到内在观念都进行彻底的改变或使之消除。这是对待给企业发展造成明显阻碍的、封建落后的恶劣习俗所必须采取的办法。

9.优良企业风俗举例[4]

月亮节——元旦时职工、家属聚会(河北某公司);

生日晚会——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当月过生日的职工与公司领导聚会(广东某公司);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奖大会(美国某公司);

朝会——每天早晨全体员工集会,升旗,公司领导讲话,等等(日本、韩国某些企业)。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