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三十儿,哪去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除夕,不过今年这个除夕分外不同。

很多过完除夕的人打开日历,猛然发现怎么今天才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难道是最近度日如年,所以过少了一天?

说好的,大年三十儿呢?

其实,腊月三十和年三十儿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概念。因为农历当中有大小月的区分,大月是三十天,小月是二十九天,所以腊月三十并不能每年都如期而至。然而年三十儿,也就是除夕,通常指的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当遇到今年这样腊月是小月的情况,腊月二十九变成了“年尾”,那么自然也就称之为年三十儿了。

再简言之,年三十儿年年有,腊月三十则飘忽不定、时有时无。

那么,关于过年还有哪些风俗和讲究呢?

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有许多禁忌,比如不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不能动刀剪等锋利之物,因为如有人受伤、流血,就是不祥。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据传,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六

大年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同时,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节”、“人胜节”、“人庆节”等。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

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大年初九,“天公生”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民间的祭天仪式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

正月初十

大年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到了元宵,闽南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元宵圆也叫做汤圆,关于它的传说和典故非常多,但都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