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在比赛中
大洋网讯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广州选手获得13枚金牌,其中很大比例是移动机器人、移动应用开发等新兴产业项目,与广州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高度契合。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等一批行业组织,政产学研融合深化。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8.3%,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增长1.8%。从“国赛”走出的技能巧匠们,将撑起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青春未来。
许骏、李晓杰在训练。
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许骏、李晓杰
选择技能成才选择出彩人生
2017年,“广州仔”许骏初中毕业,选择到技校“学一门技术”,最终报读了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为的是“好就业”。
一年级的下学期,许骏因为兴趣报名了学校的移动机器人集训队。2018年,为了锻炼许骏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学校送许骏到企业“拉练”。许骏在企业里负责组装机器人、调试程序,这一经历大大提升了许骏的综合素质。今年8月,许骏和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李晓杰组队,开启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征程。
与许骏相似,来自湖南的李晓杰选择就读工业机器人专业,也是为了“好就业”。李晓杰很喜欢编程,在比赛中一直担任编程手的角色,他的课余时间也在编程。
许骏和李晓杰,一个内敛温柔,一个敢打敢冲,两人性格互补却很有默契,在今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组队仅三个多月的他们以高出第二名1.21分的优势获得冠军,并进入国家集训队。
学习技能,改变了许骏和李晓杰的人生轨迹,曾经讷言的许骏,现在更懂得沟通和讲出心中想法;李晓杰则想拿起书本,“补补”数学、英语课,并学习电子专业课程。“当我操作着我手中的移动机器人,站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我自信而坚定。因为选择了移动机器人、选择了技能成才之路,更是选择了我自己出彩的人生。”许骏说道。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冠军:郭永昇、吴龙辉
希望为中国智造贡献青春力量
“苦,但很快乐;累,但很值得!”两位18岁的小伙郭永昇和吴龙辉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就夺得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要求选手在15个小时内,从设计、编程、安装到调试,模拟一条小型无人工厂的流水线。
“训练了161天,那是苦与酷的交汇点。”郭永昇说,节假日无休,每天训练15个小时以上,在每次选拔赛前夕,更是加训到凌晨两三点。5个多月时间,两人啃下了普通班学生需要两三年才能掌握的机械设计与安装、电气设计与连接、工作站编程与调试等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我们很荣幸能够拿到‘国赛’冠军,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再接再厉,为中国智造贡献自己的力量。”郭永昇表示。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早已广泛运用在我国工业制造生产中。而无人工厂的“设计者”“管理者”,需要大量知识储备丰富、技艺水平高超的技能人才来担任。近年来,我国蓬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发展技工教育,为智能制造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工匠。
网络系统管理项目冠军:黄金强
学技能让他找到了爱好和自信
今年21岁的黄金强,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的学生。2016年,因为中考成绩不佳,报读了广州工贸并选择了这个专业。入学后,因为成绩还不错,老师推荐他报名学校的网络系统管理项目集训队,经过面试选拔,黄金强顺利进入集训队。
此后,经过教练的推荐,黄金强顺利入选广东省选拔赛,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黄金强以强大的优势,获得冠军。“我想说,技校不差,也可以培养人才,只要自己肯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懂得发掘自己的长处。”黄金强说,他以前也一直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没有自信。直到学习了技能,并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得了冠军,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自信。“我现在目标是争取能代表国家参加世赛并拿到好成绩,未来我会尽我所能为社会做贡献。”黄金强说道。
我国有8亿多劳动者、2亿多技术工人,这支队伍是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力资源。通过这次全国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了“黄金强”们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黄新颍
网络系统管理(国赛精选)项目冠军:黄新颍
比赛学到的技能将应用到教学中
今年25岁的黄新颍,大学毕业后通过“优才计划”进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任职信息服务产业系老师,现在他除了教授专业课程,还是“云计算”项目的学校教练。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他的身份变成了参赛选手。
黄新颍说,他参加的项目需要选手从网络线路布置开始,搭建一个计算机机房,这个机房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应用到学校、企业等机构。
“这次比赛对我自己的技能提升很大。”黄新颍说,比如网络布线技能,参赛前只会做普通光纤缆线的水晶头,但现在懂得了铜缆六类线、五类线的架设。同时,他在比赛过程中学到的技能,也将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以前讲课不会很深入,现在可以讲得更透,还能延展到企业生产的现实。”此外,他还会更加注重综合练习,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点。
实际中,技工院校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对大赛涌现的先进理念、先进标准、先进技术进行总结转化,将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效果,促进技工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接国内甚至是世界先进标准,全面提高技工教育质量。
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冠军杨书明
三次征战世赛誓圆大学梦
中考成绩不理想,当时15岁的杨书明偶然看到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招生信息,于是报读了网站开发与维护专业。初心很简单——可以开发出自己喜欢的游戏。
在备战世赛的过程中,杨书明发现自己理论基础薄弱,便产生了去大学深造的想法。不过那时要上大学,得先考全日制专科,再“专升本”。今年教育部出台新政,高校可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进行保送录取。随后,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又成为第46届世赛新增项目,这两个好消息让杨书明非常兴奋。
机会难得,杨书明几乎每天都坐在集训室,编写代码,开发各种APP,“最大的乐趣就是自己开发游戏自己玩,很有成就感。”他开发了多个大型游戏,学会了七八种编程语言。身经百战的杨书明,这次包揽了广州市选拔赛、广东省选拔赛、全国选拔赛(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世赛选拔项目)的第一名。在“国赛”中,杨书明操作快,设计出来的应用功能完整,用户体验感好,以领先第二名10多分的总分,获得冠军。“这离我的大学梦又更近了一步。”
随着新产业、新职业不断涌现,一批时代前沿的技能被搬上世界竞技舞台。这激励了很多像杨书明这样的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进一步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也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深造渠道。例如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保送录取到高校,有助更多青年“技能圆梦”,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李天研、刘春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