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总体偏低 人社部正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
昨天(26日),国新办举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都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人社部回应,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
“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超3亿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此规定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到2019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达到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他说:“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介绍,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预期调控目标。
人社部门实施“减免缓降返补”政策组合,有效缓解企业困难和压力,稳住就业存量。去年全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近1000亿元。同时,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去年年底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0%以上,农民工总量恢复至上年的98.2%。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张纪南提到,针对疫情防控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过年。大数据监测显示,有8700多万外出农民工在就业地过年,比上年增加近4000万人。
养老金能够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据张纪南介绍,去年全年减免的1.54万亿元社保费中,养老金占到1.33万亿元,在缓解企业压力、稳就业的同时,也对养老金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少数省份养老金发放压力较大。
针对这一情况,他说,2020年全面启动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加强省域内基金之间的平衡和调度;同时提高了企业养老金中央调剂力度,对养老基金负担比较重的省起到调剂作用。去年不仅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还继续提高了养老金发放水平,1.2亿人得到了实惠。
今后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张纪南说,养老金的几方面情况都可以让大家放心。一是当期能平衡,预计2021年养老基金收支相抵后略有结余。二是历史有积累,现在养老金还累计结余4.7万亿元。三是财政有补助,中央财政对养老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去年达到了5800多亿元。四是增值有渠道,结存的养老基金委托投资金额已达到了1.2万亿元。五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的权益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并且还在不断充实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