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冬季陡然降温的情况,对心脑血管“不太友好”,老年人早晚少外出,外出要戴帽子围巾,还要注意防滑;年轻人要少熬夜、防“暖宝宝伤”;儿童在家取暖要多通风,记得保持空气湿润。
老年人早晚少外出
出门要防摔
气温陡然下降,老年人突然头疼、胸闷,扎堆到医院看急诊。一做检查,不少人遭遇脑出血、心肌梗死。这是往年秋冬季节,医院急诊科的常见情形。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万少兵分析,当气温下降时,人体在寒冷刺激下,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心脏负担增加等情况,还可能因为血液浓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造成心血管隐患。往年遇到秋冬季节陡然降温,急诊科就会出现心脑血管患者就诊高峰。
此外,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也会增多。
万少兵提醒市民:
少外出、要保暖。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市民来说,近两天一定要多注意预防,早晚气温低,尽量不要外出,可改在室内锻炼;白天外出时,也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不要让头部和四肢受寒。
监测用药。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除了减少外出、加强保暖外,还要注意监测用药情况,防止天气导致血压异常波动,诱发健康问题。
注意防滑。目前天气预报提醒,武汉气温还会走低。如果温度太低、出现结冰,市民外出还要多注意防滑,尽量穿鞋底纹路较大、有防滑效果的鞋子,走路时尽量迈小步、慢慢走。
年轻人少熬夜
用“暖宝宝”要防烫伤
天气再冷也不穿羽绒服,宁愿在大衣里面多贴几个暖宝宝。去年,市民周女士遭遇低温烫伤:因为贴暖宝宝时间太长,晚上取下暖宝宝后,皮肤上出现了红斑和小水泡。
并非只有高温才会烫伤人。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也可能因为热量蓄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有研究表明,接触70℃超过1分钟、接触60℃超过5分钟,就可能发生低温烫伤。
万少兵介绍,每年秋冬季节都会遇到低温烫伤的市民,除了贴暖宝宝,还有人因为抱着热水袋睡觉而被低温烫伤。如果出现皮肤损伤后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发生溃烂,影响伤口愈合。
怎样预防低温烫伤?使用暖宝宝时,要注意使用时长;用热水袋时可以先用毛巾包裹,稍作隔离。
此外,天气变冷,晚上尽量早点睡,少熬夜。熬夜会扰乱身体内分泌,降低免疫力,影响抵抗天气变化的能力。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多吃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儿童宅家别“太暖”
多通风、要加湿
天气变冷后,不少家庭开起空调或暖气,让孩子宅在家里。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和斌提醒,在家取暖记得定期通风,还要注意给空气加湿,别让室内太干燥。
室温23℃即可。陈和斌提醒,如果室内温度设置得太高,室内外温差太大,老人、儿童、体弱者频繁进出室内外,可能会不适应温差,反而容易生病,所以室内温度控制在23℃就行。
注意加湿。空调房空气较干燥,长期待在这一环境中,人体的呼吸系统也会变得干燥,降低抵抗力。可在空调房里放个加湿器,或是放一盆水,尽量让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
及时开窗通风。开空调、暖气时,门窗关闭太久,空气不流通,室内氧气浓度会下降,可以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5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如果雾霾天气持续,可选择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通风。
多吃橘子和梨。多喝水,多吃橘子、梨子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能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