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景气监测
1.什么是国民经济景气监测
国民经济景气监测是通过建立国民经济监测网络,利用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和预警模型,对国民经济运行实施有效地监测和预警统计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在所选择的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性指标中,运用有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选择若干指标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类似于一组交通管制信号红、黄、绿灯的标志,对这组指标和综合指标反映的当时国民经济状况,发出不同的信号,最后,通过观察分析信号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方法。
2.国民经济景气监测的步骤
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选择和确定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指标,这些指标最好是 按月度或季度收集整理;
第二,计算各指标指数,即各指标本期的实际值与上年同期的数值相比,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用以制订预警信号;
第三,确定各个灯区的临界限,将各指标指数按照各种临界限划分为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浅蓝灯区和蓝灯区五个区间,并将5个区间依次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第四,根据确定灯号分数的标准,将消除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各指标的指数转换为灯号分数;
第五,综合各指标的灯号分数,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动态平均灯号分数;
第六,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动态平均灯号分数进行预警信号的分析。当预警信号亮出绿灯,表示当时的经济景气比较稳定,可在稳定中采取一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当预警信号亮出黄灯,说明经济尚稳,但短期内有转热或趋稳的可能;当预警信号亮出红灯时,表明经济稍热,若无适当措施,经济增长过热必将来临;当双红灯出现时,说明已经过热,必须采取有力的紧缩措施;蓝灯表示已进入萧条,必须采取强力刺激经济复苏的对策。
目前国家统计局采用的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是选择以下12个指标组成:工业总产值、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基础产品产量指数、商品流转次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商业国内工业品纯购进、固定资产投资额、狭义货币M1(现金+企业、机关活期存款)、企业存款、银行现金总支出、出口额、全国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以上指标得分相加,48分以上为红灯区(过热);42-48分为黄灯区(偏热);30- 42分为绿灯区(正常);24-30分为浅蓝灯区(偏冷);24分以下为蓝灯区(冷)。
采用经济景气打分和综合评分的方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应用方便。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运用这种方法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极其复杂的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来说,必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定性分析的作用,不宜片面强调这种方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