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领导职务
1.什么是非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指除了领导职务以外的公务员,有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2.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的比较
(一)分类标准
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以是否掌握领导权为划分标准,顾名思义领导职务公务员拥有领导权,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不具备领导权简单地说。领导职务指处于一线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包含一线的公务员和二线的公务员。
(二)所持原则
在我国无论是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都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当管干部的原则,不实行政治中立。
(三)路径依赖
从理论上讲,我国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划分形成了两条路径,即公务员既可以走领导职务路径,也可以走非领导职务路径。但实际上非领导职务路径走不通。从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设立的初衷看,后?条路径就被堵死了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只能担任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因此实际上我国公务员的发展路径是交叉的,即“进入一一非领导职务一一领导职务一~非领导职务一一退出”。非领导职务是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初始阶段和必经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者将脱颖而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成为领导职务公务员,这是辉煌阶段;时光流逝,年龄等原因逐渐退居二线,又回到了非领导职务岗位。但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从而为退出公务员队伍作准备。从路径依赖看前后两个“非领导职务”在等级和层次上决非相同,而是一种提升,后一个非领导职务在级别上往往高于前者。
(四)考录范围
一般来说,领导职务不实行考录,主要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当然也有例外,近年来副厅级以下的领导职务也可以通过公开考录进行补充。非领导职务从发展路径看有两种情况:从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非领导职务属于考录范围,须经公开考试、竞争择优,但是退居二线从领导职务到非领导职务就顺理成章、畅通无阻,无需考试。西方政务类是通过选举或任命来产生,比如选举获胜的政党进行组阁,这不纳入考录范围。另外一些不宜进行公开考录而被政府雇佣的事务类官员,例如美国的非职类人员,这部分也被排除考录范围之外。除此之外的事务类官员凡进必考,被法律、法规严格规范。
3.非领导职务与领导职务的发展趋势
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设立是为了协调官员之间的利益冲突,顺利推进改革的权宜之计,经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法律化最终确定下来。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分类减少了机构改革的阻力,在行政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符合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如不实行政治中立。但是领导职务与分领导职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分类上仍存在诸多明确的地方。公务员身份在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之间的穿梭与游离,使得对公务员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公务员范围的扩大,囊括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司法,也难怪((公务员法》就对公务员的管理机构一宇未提。
另外从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角度看,尽管二者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职位分类优于品位分类,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然职位分类也不断吸收和借鉴品位分类的一些优点,如建立高级行政职务,但职位分类成为一种趋势。然而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划分从其初衷看难逃“因人设事”之嫌,难逃“以人为中心”的干系,违背了职位分类的精神和宗旨,即以事为中心,因事设人。既然职位分类是大势所趋,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都将会一步一步地朝职位分类靠拢,不只是形式上的趋同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趋同。而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分类却留下了品位分类的烙印,虽说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不能照抄照搬政务类与事务类的划分模式,但借鉴其合理成分寻求更为科学的分类方式则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