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
1.什么是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在一定时点上以价值形态表示的物质财富和债权债务及其他产权。它全面地反映社会劳动者历年创造的财力、物力的积累和相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负债的基本原则
理论上,资产负债要遵循以下原则:
- 1.规模对称原则。
这是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S平衡,这里的对称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资产负债规模一般指企业的资产总额,也就是资产负债表左边或者右边最后一行数据总计;且各地税务局视这个规模大小,假设总资产达一千万左右,规定企业每月除了申报负债表和损益表外,还须逐月申报现金流量表。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长,说明银行发展比较稳定,持续稳定增长,前景可观。比如美国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庞大资产负债表仍然引发一些美联储官员的担心,他们忧虑买债会助长资产泡沫,引发未来通胀或导致资产负债表在数年后出现亏损。而且,美联储当前的巨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为日后执行退出措施时增添了难度。当需要加息的时候,美联储将必须支付数百亿美元给商业银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高速膨胀意味着,美联储可能每年需要给银行的准备金支付500亿-750亿美元利息。同时,如果美联储出现亏损,就不能给财政部转移利润,部分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
- 2.结构对称原则。
又称偿还期对称原则。银行资金的分配应该依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流动率法,也就是说,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动率。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过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动率小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简单理解就是指资产的期限与负债的期限差不多。假如你有100块的1个月期的资产和200块1年的资产,相对应有100块1个月期的负债和200块1年的负债。也就是同一个时间段内到期的资产数和到期的负债数匹配。
- 3.目标互补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三性的均衡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充。比如说,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营环境中,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过盈利性的提高来补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标,单纯根据某一个目标来决定资产分配。而应该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起来考虑,以全面保证银行目标的实现,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
- 4.资产分散化原则。